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不合适被视为不合时宜,似乎一个人要合群才是值得赞赏的优点。
相信你应该在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喜欢独来独往,和班里同学玩不到一起。老师和家长恐怕会担心得不得了,觉得你肯定在情商上如同白痴,长大后会没出息。
父母和家长信奉的永远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个人觉得这样的家长,应该去看下陈道明的人生历程
从小时候起,陈道明就不是一个合群的孩子,只喜欢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他父母都是文化人,给他准备了一屋子的书。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陈道明都没有结交几个朋友,进入演艺圈后,他极少参加饭局,不参加商业演出,只是踏踏实实地演戏赚钱。
他几乎完全诠释了好男人的定义,不抽烟,不赌博,不去娱乐场所,也不邀请朋友家里作客。拍完戏后就回家看书。
可是谁能说陈道明的人生不是成功的呢,有过《围城》、《康熙王朝》这样的经典作品,有个杜宪这样的夫人,还有冯小刚这样的至交好友,不合群也没关系的,真有才的人是不屑于合群的。
可是我们太多的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总是想要去依赖别人的力量,于是在”团队协作“的名义下,抱团取暖。
于是,合群自然就成了一种随波逐流的政治正确,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可是他们忘了: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其实,被群体排斥、孤立,只是一种弱者才有的生存忧虑,因为只有弱者才会无法面对被群体排斥后带来的生存危机感。
事实上,国外科学家们早已证明,在远古的狩猎采集时代,我们的祖先面临着严酷的生存考验。
大自然中毒蛇猛兽横行,没有群体合作,个人单打独斗,容易死在剑齿虎的獠牙下,或者死于猛犸象的脚下。
于是,越是弱者,越要拼命抱团合群。
这是祖先们传下来的生存方式,这样的本能已经融入到我们的骨子里,已经融入到我们的基因当中。
对于强者来说,因为优秀,所以自信,不必通过合群来消除自身的恐惧。
在《动物世界》中,狮子老虎永远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结队。
韩寒在读书期间,班上同学几乎没人和他说话。因为他做的事情,和同学们大不相同。
当同学们在埋头苦干,拼命写数学题的时候,韩寒在写小说;当同学们拿着英语书,动用全部脑细胞背单词的时候,韩寒还是在写小说。
韩寒写完小说,兴冲冲拿给同学们看,同学们都十分懵逼,都心想,这小子这么个玩法,铁定考不上大学。于是,都懒得睬他。
这些合群的同学们,选择几近相同的道路,最终沦为平凡人
而韩寒以文名惊世,成为有创见、有想法的青年作家,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
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有大成就的牛人,如牛顿、爱因斯坦、叔本华、尼采等巨人,在他们所处的世界,都有点格格不入,有点不合群。
好吧,就算你不想成为韩寒和牛顿那样的人物,只想有几个朋友,那也请记住:
一个朋友能不能聊得来,看见识是否相差无几、气质是否相合、兴趣能否相投。
而一个群体,你能不能合进去,也与见识、气质、兴趣大有关系,能不能合群,其实主要靠缘分。
学弟小顾,在广州的一家私企做销售。
他部门里主要的同事,是一群老流氓级别的男人,平时聊天三句不离黄段子,也经常跟公司里年轻的女同事,开一些下流的玩笑。
最要命的,是这群同事,还经常吆喝着一同去打牌找小姐。
这几人有同嫖之雅,成了钱钟书所说的“同情兄”,关系一下子拉得很近,形成了一个十分亲密的小圈子。
小曾洁身自好,虽然常被同事们讥笑为没见过世面的小处男,但却毫不在意,从不参与他们的集体活动,因此显得格格不入,没法合群。
对于小顾来说,融入这样的圈子,何止是没品,简直是耻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似乎应该是这样的:能合群则合,不能合群则拉倒
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高贵又从容,不轻易为他人而改变,也不轻易随时世而改变,骨子里总要有一些坚持。
两三个知交好友,胜得过两三百个泛泛之交,这才是不合群的哲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你说呢?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有哪些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