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回忆录代海峰沦河堤梦想起航的地方


时光如潺潺的流水,记忆似缤纷的落花。我记忆的天空,静静地流淌着故乡一条河——沦河。沦河岸边美丽的大堤,曾留下了我们童年的足迹与青春的回忆。这回忆,恰似一壶岁月的老酒,历久弥香,挥之不去。一说起朱湖,外地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朱湖国家湿地公园。诚然,湿地公园十耐磨一剑,已实现华丽转身。它似出水芙蓉一般,惊艳无比,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湿地公园由此也成为了现代朱湖的新地标,它犹如一张闪亮的名片,是朱湖人引以为自豪的金字招牌。但在老一辈朱湖人的心中,不起眼的沦河堤,却留下了他们奋斗的汗水与青春的回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那里才是他们心中永恒的地标,永远的精神家园。沦河堤的北面,是我的母校——四汊小学。小学的东边,有一座炊烟袅袅的村庄。那就是我的家,群一生产队。那时,我就读于四汊小学,沦河堤是我们群一村的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地。上学时,小伙伴们会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一路洒下欢歌笑语。遇上刮风下雨,可就惨了!那时家里条件差,买不起雨靴。下雨天,大家索性就打着赤脚,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泥泞的大堤上,经常会摔得满身泥水。摔跤的次数多了,后来我们都学精了,专门在草坪上走,就不会滑倒了。遇到刮狂风的天气,一不小心,雨伞还会被大风刮到河里去。上体育课时,老师偶尔会带我们到大堤的草地上,玩丢手绢或是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放学后,小伙伴们会就地取材,把大堤当作天然的课桌椅。先是趴在大堤上,龙飞凤舞地做完家庭作业,然后尽情嬉戏。我们会用柳条做草帽扮红军、爬上树梢掏鸟窝、下到河里摸鱼儿。大堤上处处回荡着孩子们的叫喊声、欢笑声。还有的伙伴在大堤上尽情地奔跑,手中放飞的不仅仅是自制的风筝,更是心中的梦想。春天的沦河堤,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用来形容它,是再贴切不过了。草地上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紫色的燕子花以及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野花,蝴蝶、蜻蜓在花间翩翩起舞。河岸边柳树成荫、倒映水中,相映成趣,以至于外地同学第一次到沦河堤就惊叹“像极了桂林的阳朔!”从此以后但凡有外地同学好友到朱湖,我都会不无自豪地把他们带到大堤上一览众山小,领略一番朱湖的“桂林山水”。那时候沦河上还有一座浮桥,由几个铁壳船用铁链子连接而成。那是专门供朱湖砖瓦厂的拖拉机往返于河对面拖土用的。依稀记得年国庆长假小学同学聚会时的情景。同学们依次站在铁壳船头摆个拍,张开双臂做飞翔状,颇有几分泰坦尼克号的范儿。只可惜如今浮桥已经不在了。夏天的沦河堤,是孩子们的乐园。湖乡的孩子,对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记得有一年涨大水,水面都快漫过大堤了。孩子们全然不怕,站在堤上洗脚、打水仗。尤其是我们村里一群年纪相仿的孩子,平时是读书郎,一到暑假,就变成了放牛娃。常常是一边放牛、一边摸鱼、热了就打鼓球(游泳)。日暮时分满载而归,一个个骑在牛背上,手里提着用柳条穿起来的鱼儿,悠闲地吹着柳笛,好不快活!夜晚,坐在大堤上乘凉、捉萤火虫,躺在下面的草地上数星星、听蛙鸣……如今的沦河堤,早已旧貌换新颜。昔日的泥泞路铺成了水泥大道,直通沦河桥,再通到武汉。沦河港码头建设蓝图绘就,沦河堤再现往日的喧闹与辉煌。实现新时代朱湖农场复兴的梦想将再次在这里启航。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到大堤上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站在堤上极目远眺,农场风光尽收眼底。处处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春光无限美,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夏日的傍晚,成群结队的人们在大堤上散步、乘凉,欢声笑语,惬意自在,好一幅岁月静好的村居图。此时偶尔也会邂逅往日的同窗、发小,感叹“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无不唏嘘不已。岁月沧桑,往事如烟,许多记忆早已淹没在红尘中。唯有这巍巍大堤让人记得住山,记得住水,留得住那不变的乡愁。正如席慕蓉在《时光九篇》里所感叹的:“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零,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重回孩提时代,重温那段最美的时光。谨以此文,致我们渐行渐远的青春,致我们热恋的故乡!

作者简介

作者:代海峰,年出生,朱湖农村群一村人,曾就读于四汊小学、朱湖中学,从教30年,现任孝南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

朱湖往事

白垸房契:六十多年前,房产证竟已两证合一!

主席像章:珍藏一辈子

肖干清┃难忘那部手摇电话机

四汊小学:唤起童年记忆

水杉林:青春梦难寻

饶新河:难忘血火记忆

黄贵宏:血染的风采

朱湖高中:往事并不如烟

群一农家:最纯人间亲情

传奇人生:从吴学究到武都头

朱湖高中:纯洁无瑕少年时

余毓安┃林荫大道的回忆

肖益繁┃“社会主义”和两个鸡蛋

永远的朱湖农中

塘口中学,青春从未飘逝

易德俊┃二月的怀念,永恒的记忆

池云华┃记忆

肖干清┃忆那年

(赐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75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