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服他怼了一众演员,却点醒了一票吃瓜群众


引言

近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演员陈道明,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他认为,圈内一些演员的职业精神还远远不够。对于自己,陈道明有着明确的要求:不拍抗日“神剧”、伪历史剧,约束自己,对得起观众。

01

………………

高片酬、乱用替身、鲜肉不敬业、抗战雷剧,成为的近期的热点。对于如今的娱乐圈中,演员一夜爆红,片酬更是高得令人咋舌。陈道明表示:自己看重的并不是拿了多少钱,应不应该,而是有没有认真地完成自己的职业,是不是对得起观众。

同时,他也说道有些年轻演员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观,为了不被边缘化,有时候不得不随波逐流。

当然,作为一名演员,陈道明对自己有明确的要求。抗日“神剧”和伪历史剧都是他不会触碰的题材,因为“牵扯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问题,我想‘90后’‘00后’‘10后’将来看现在的抗日剧,是不是认为抗日就是那样。”

小鹿虽然写得好,但是不如视频看的爽,想知道陈道明还霸气的说了哪些内容?来戳视频吧↓↓

△《两会面对面》视频:专访陈道明

0

………………

其实,早在年陈道明因为敢说话,就被众多网友称赞过。

在年1月7日的《传承者》节目,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

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相传远古时代,圣人后稷于山西稷山教民稼樯,开启了汉族农耕文明,稷山先民以鼓乐祭拜由此而生,并发展演变成现在的稷山高台花鼓。

年,稷山高台花鼓作为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节目亮相鸟巢。

然而在这期《传承者》中,孩子们表演的稷山高台花鼓却受到了部分节目嘉宾的质疑:

传统文化节目形式没有变化,没有创新……

孩子们可能凭借表演走上很大的舞台,但这技能能当饭吃吗?

人这么多,都找不到焦点,不知道该看谁……

如果有一个个人英雄,其实非常有助于推广这门艺术。

艺术有两套标准,一套是精英的,一套是群众的,不能用精英的标准来要求群众艺术。

群像艺术当中也要有领舞,才能看到每个人不一样的样子……

当大家还在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的评论时,陈道明老师终于忍不住了:

你们好大的胆子啊!我说你们可能有很高的知识,但是对于有些文化,我们传承的文化,你们连常识都没有!

陈道明说,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文化也需要接力……需要一个过程。”

节目中,陈道明也讲到自己跑龙套的事情↓↓↓

03

………………

说陈道明是中国最具声望的演员,或许也没有任何夸大的嫌疑。

他是个好爸爸,他顾家,厌恶应酬,滴酒不沾;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生时是体育全能,探戈高手,他饱读诗书。这是别人对他的评价,而他却说自己只是个戏子。

年首谈话剧《喜剧的忧伤》演出感受《我只有感动,没有兴奋》的受访中,当采访人问到“季羡林先生曾说您饱读诗书,大可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这样一个去高校执教的机会,您会欣然接受吗?”时,陈道明答道:

我真的不知道季羡林老先生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倘若季老先生真的这样讲,我真的是诚惶诚恐。我教书的话,只能是误人子弟。在一个行业里小有成就的话,未必能在其他行业里有所成就。我不能因为我是一名小有成就的演员、一位公众人物,就敢站在神圣的讲台上。过去讲‘干什么吆喝什么’、‘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样的话很多了。

即便季老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依他的学识,他也是演员中最有资格的那个人。曾经也有人说他与钱钟书是忘年交,作为围城的主演,陈道明与钱老有点交情是不奇怪的。(真实性有待研究,但足以说明陈道明的学识到达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与之成为朋友)

在中国的,鲜有演员能产出大量的经典句子,陈道明却是一位,这与他的学识不无关系。

●关于教养他这么说: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

●关于男人标准他这么说:

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任。不一定要挣大钱,但一定要养家。不一定要事事听父母,但一定要有孝心。不一定要三从四德,但一定要宠老婆。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有时间陪家人。不一定要管孩子,但一定要爱孩子。不一定要大男子主义,但大事发生一定要拿得了主意。

●关于自己的太太,他这么说:

很伟大现在一般人问你看上他什么了,无非说这个人有地位,这个人有钱,这个人有学识,这个人长的帅,就是这四项,我无一可举,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太太一点都不功利。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

●关于做人的境界他这么说:

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 

●关于朋友他这么说:

朋友,我就有骂他的责任,他也有骂我的责任。在事业上、感情上、人生上就有着互相的义务,每次见面都应该有收获,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

03

………………

说到底,我们到底该从陈道明老师的身上学些什么?

他是个与众不同的演员,在显示着某种人生时,将自己隐藏起来,不让个人浮泛在欣赏者的意识上,以致妨碍他们与作品人物的交感融会。

他用冷静犀利的目光洞察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他用平静恬淡的心来应对俗世中的纷纷扰扰;他用从容高尚的人格开掘出名利场上的一方净土;他用理性睿智的头脑判断那亦真亦假的是是非非。

这就是他的真实、他是无伪、他的坦然、他的自在,人过中年,依旧简约的生活!或许他在教我们如何生活。

心寻“慢生活”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陈道明深知“韬光隐晦”、“适度为宜”之道,步入中年后,开始选择“慢生活”,尽可能少拍戏。每拍完一部大戏,都要主动歇上一年到两年。他更换住处,摘掉座机,关掉手机,深居简出。

陈道明认为,小车不倒可以慢慢推,若耗尽全身气力快推,反而容易倒下。凡事心稳,才是根本;心乱,则一切皆乱。留住自我、本我、真我,不被名与利所裹挟,尽可能放慢工作节奏,是如今看来最好的生活方式。

道同“艺生活”

陈道明一直认为,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他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曾有人说陈道明是演员里弹钢琴最好的。有休息时间就会沉浸在自己的琴音袅袅里,忘我不知今夕何夕……

陈道明书法写得好,进入中年,陈道明又无师自通地迷上了画画,都是休养生息的艺术。同时,陈道明最大的梦想是写杂文。对于棋艺,陈道明同样是行家里手。

陈道明饱读史书、鲁迅杂文,让自己保持冷漠、孤傲、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成为百毒不侵“不往热闹人群里走的人”,心没病,身体自然安康。越活越年轻也就这么容易。

活出“简生活”

陈道明不沾烟酒牌。很少参加饭局,从不光顾酒吧,除了拍戏,基本是一个宅男。

陈道明家从未请过保姆,他包揽了几乎所有家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男人宅在家里不能变成大懒虫一个。”

有朋友会问:他在家都干嘛?陈道明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在他看来,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就挺幸福的。他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曾经在序言中写道:“世间万物由简至繁走到今天,该由繁至简了。”

“包容之中,而懂得有所取舍;默契之间,让身心放归自由。”生活上的极简之道,宠辱不惊的心境,何尝不是陈道明一种睿智而高明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方式呢!

社会走得太深,你就会焦虑。能对生活多控制一点,焦虑就会少一点。也许寻找之路会有些漫长,但只要跟随自己的心,你也会找到属于你的生活方向!

04

………………

看到此处,或许我们还是无法体会陈道明“教”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读完他给60岁的自己写的这篇文章,或许你就会悟出个中的道理,原来生活是这样。

无用方得从容

陈道明

一晃都年近六旬了,说不注意身心健康那是假的,但上升到正经八百的“养生”高

度,又似乎不那么对味儿,因为我做的,用冯小刚的话说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不过,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观念打远了说,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我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受家庭影响,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医生,人生规划里完全没有“演员”。但高中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有个正经的城里饭碗,不得已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进剧团后也没有一鸣惊人,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跑就是六七年。

那时候演艺界都是吃大锅饭,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加上自我感觉“入错了行”,对出人头地没有什么奢望。人生起步阶段没有经历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很自然地便学会了将很多东西看淡。不像现在的演员,接受了太多以竞争为主、甚至强调“你死我活”的教育,心理整个就跟着急功近利了。

其实不光演员,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悦性的初衷越行越远,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

但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心安,则身安。

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我有一台珍藏版电子钢琴,无论去哪儿都会带着,在外拍戏间隙就会用它来代替钢琴,有时碰巧剧组有设备,也会弹弹手风琴、吹吹萨克斯。钢琴对我来说是绝对私密的朋友,混迹于社会,难免有郁结之事,无用的钢琴练习便成了我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进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地图,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直到自觉不错了,这幅方才作罢。又有言书画不分家,后来我又觉得书法很精妙,慢慢也迷上了,我现在最喜欢用毛笔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一边抄写,一边默读,入脑入心,很有意思。

我也相当钟情棋艺。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到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算得上无所不会吧。不过我只喜欢与自己下棋,人生如棋,下好下坏全在自己。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狭。棋中有棋,棋里养生,抛却胜负,无心则胜,无心则乐,无心则寿。

偶尔,我也会做点手工。我家里有一个很大的房间专门用来放置糖人、面人,木工、裁缝所用的工具,这几项手工活我都还算拿手。女儿常年在国外,想她的时候就会浇个糖人,捏个面人,或者干脆穿针引线给她裁剪一身衣裳,聊解相思之苦,也算自我宽慰吧。当然,我更乐意干的是为妻子缝制各种皮质包包。我妻子4年前退休了,喜欢弄点十字绣之类的,有时我们夫妻俩就同坐窗下,她绣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其实我最大的梦想是写杂文。在现当代作家里我最喜欢鲁迅的杂文,《鲁迅全集》我全部读过。在阴雨天,我愿意一个人写东西。但写杂文一直没有尝试过,觉得很难,要有一个环境和心境,先要把心洗干净,无杂念,看着窗外的飘雪,身上披着棉袄,身后一盏纸糊灯罩的灯,一支烟燃着,但不吸,手里一支沉甸甸的笔,写一句,思三思,踱五步,方可出杂文。

有人说工作那么忙,时间那么紧,去哪儿找闲情逸致?其实还是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我这个人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工作之外,剩下的便只是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裁皮包了。

这些或许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事儿,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更有用,但人活着,需要给自己的心灵安一个家,让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无用方得从容,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心没病,身体自然安康。如果要说养生的秘密,这就是我越活越年轻的“奥秘”。

————END————

—·—今日话题—·—

留言区说出“你最佩服的演员是谁,为什么”,下个工作日9:00前,获得点赞最高的前两名,获得红包一个!

提醒:参加活动请扫描下方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白癫疯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6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