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的烈士广场,曾见证这个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城市延宕15年的内战。内战期间,贝鲁特一分为二,东、西分别为基督徒和穆斯林所控制,而烈士广场则位于中间地区的隔离带,成为了交火的战场。
内战结束的29年后,广场上弹痕累累的烈士像上,爬上了一群手持黎巴嫩国旗的年轻人。从高处俯瞰,方圆多米的烈士广场和附近著名的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周围,已是人山人海。
当地时间年10月18日,黎巴嫩多地示威者举行抗议活动。本文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10月17日起,黎巴嫩多地爆发大规模民众示威,截至目前已进入第5日。示威者对该国落后的基础设施、崩溃的经济和政府实施的紧缩政策感到不满,要求对黎巴嫩的政治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据路透社报道,参与抗议的群众达数万人,黎巴嫩官员称此次抗议规模为十年来最大。与此同时,抗议还引发多名内阁成员辞职,总理哈里里亦以辞职作为条件换取反对派支持,从而让原本就脆弱的黎政府执政联盟走向垮台边缘。
“暴力的抗议”到“和平的狂欢”
席卷整个黎巴嫩的抗议活动始于10月17日,首先在首都贝鲁特出现,随后蔓延到的黎波里、提尔等大城市,最初带有暴力和破坏性的特征。
据阿联酋《国民报》10月20日报道,抗议初始,贝鲁特市中心烈士广场附近新开发大楼的店面被暴力破坏,示威者在大街上纵火,并与警察对峙。半岛电视台则报道称,18日有52名警察受伤,70人被逮捕,另有两名叙利亚人在抗议者所纵的大火中死亡。
当示威活动持续到第三天,“暴力的抗议”演变成了一场“和平的狂欢”。
“尽管人们起初在抗议现场目睹了催泪瓦斯,但也有人们烧烤甚至晒日光浴的画面。”阿联酋《海湾新闻报》称,黎巴嫩一直是一个“爱好娱乐的国家”,连抗议也变成了“派对”。
《以色列时报》则报道称,抗议活动大多是“善意的”,人们聚集在街头唱歌,围跳起了黎巴嫩传统的“达比克”舞蹈,更有青年坐在街边,抽起水烟,打起扑克,甚至有人把装满水的“迷你游泳池”带来了抗议现场——一边抗议,“一边享受生活”。
而在黎巴嫩第二大城市的黎波里,流行音乐家已经把抗议现场变成了“DJ台”。据《国民报》报道,上万名黎巴嫩人在网络上分享了DJ马蒂·卡里梅(MadiKarimeh)在的黎波里抗议现场的“打碟”视频。抗议群众手中晃动着点亮的手机屏幕,随着卡里梅的音乐跳动欢呼。
“我们抗议,只是因为我们希望看到政府(成员)辞职,但截至目前,一切都很好,很和平。”为一家欧洲跨国企业工作的黎巴嫩人艾哈迈德·巴拉卡特(AhmedBarakat)对澎湃新闻(初期白癜风治疗方法春天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