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黎巴嫩
外文名:Lebanon
片长:93分钟
上映时间:-10-15
类型:战争,剧情
主要奖项: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导演:SamuelMaoz(塞缪尔·毛茨)
编剧:SamuelMaoz(塞缪尔·毛茨)
主演:YoavDonat饰演Shmulik
ItayTiran饰演Assi
OshriCohen饰演Hertzel
MichaelMoshonov饰演Yigal
ZoharShtrauss饰演Gamil
故事梗概:
该片讲述年的一天,黎巴嫩战场上来了四名年轻的坦克兵,他们独自驾驶着一辆坦克驶进了一个平民村庄。这四名年轻的士兵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甚至连驾驶坦克也是刚刚学会的。在这个村庄里,他们的任务是配合地面作战部队清除那些看上去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恐怖分子。
他们的指挥官是Gamil,在他的指挥下,这次行动的要点是“快速、简单”。然而从坦克进入村庄的那一刻起,这次的任务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和地面部队失去了联系,毫无作战经验的坦克兵们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一次简单的军事任务也就变成了屠杀。
影评正文:
年6月6日凌晨3点,黎巴嫩战争的第一日,四名以色列军人驾驶一辆坦克车去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任务。影片大部分的场景设置在坦克车内,而对外多为主观视角,是透过坦克车的炮口瞄准镜来捕捉的。导演SamuelMaoz(塞缪尔·毛茨)希望观众把自己想象成坦克里的士兵,在欣赏电影时成为主观者而非旁观者。该片虽然不是3D电影,但是许多镜头的冲击力十分猛烈,让人真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坦克穿过芭蕉林,或是巴解放组织的恐怖分子冲向地面部队,坦克进城时看到战后破败的城市,惊恐的妇人寻找自己的孩子等,其视觉和听觉的冲击都让人受到极大的震撼。
坦克车内空间十分狭小,地面又有积水,导演用了许多透过流动的水面反拍演员表情的镜头,看上去是扭曲的,似乎也强调了坦克车内的四名士兵扭曲和复杂的心理。
坦克炮手Shmulik第一次面对巴解的敌人,导演用远景、中景最后特写到巴解成员的脸,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巴解成员视死如归的眼神,相反坦克车内的炮手Shmulik犹豫了,他已经瞄准了,却迟迟不射击。当坦克车内的同僚质问他时,Shmulik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害怕,而且在训练时他也只打过靶子……我相信这就是人性,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冷血的对一个不认识的人开枪,但是战场却是这样残酷。
之后,Shmulik透过瞄准镜,看到正在急救的士兵生命体征渐渐消失,一旁参与急救的军医在惊吓之余,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当无线电里传来将死亡士兵的尸体送进坦克时,Shmulik几近崩溃。而随后向坦克驶来的皮卡车也在考验着Shmulik,尽管皮卡上的人先伸手投降了,可Shmulik还是用颤抖的手按下了发射炮弹的摁钮,讽刺的是被炸掉的皮卡车只是运送鸡的农民用车,透过瞄准镜,我们和Shmulik一起看到了被炸掉手脚的无辜农民口中仍不断喊着“和平”,而地面部队的指挥官Gamil一枪结束了他的生命,这也许是受重伤的农民最好的解脱,而Gamil回头望向坦克时,那种冷酷的表情更突显出了战争带给人类的对生命的无奈与漠视。
影片中很多坦克疾行的画面,镜头不用稳定器而是让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坦克中士兵身处的环境,同时让人觉得他们的心情就如同震动的坦克一样,忐忑不安。
坦克进城时首先看到的是受重伤的驴子,镜头从它残喘呼吸的鼻子移动到它含着泪水的眼睛,似乎在控诉着人类的战争,为什么连动物都要受到伤害,而它又不是对战的任何一方。还有惊慌失措奔逃的儿童,阿拉伯老人无助的眼神等,战争的残酷透过瞄准镜展现的一览无余,导演用的这几个镜头阐述的十分深刻。
直升机来运送死亡士兵的尸体,坦克内的四人慌作一团,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尸体吊上直升机,这种慌乱其实也是战场的特质,坦克指挥官Assi在运送尸体时手上沾满了死者的血,他不停地搓手,希望能把血擦掉。
行动的指挥官Gamil进入坦克,宣布完任务后,道出了以色列士兵竟然使用国际法禁用的白磷弹,Yigal提出了想让部队帮忙传达给自己家人他目前仍然平安的消息,遭到了拒绝。
坦克缓缓的驶向一幢公寓,面对被挟持的人质,坦克里的Shmulik和Hertzel两人都迟疑了,尽管无线电不断催促坦克开火,但是坦克只在人质被杀后开了一炮,人质中的妇人走向士兵,询问自己女儿的下落,妇人的衣服突然着火,士兵一把扯下她的衣服,而妇人就赤裸的在士兵们面前走动,战争让人连基本的尊重都丧失了,士兵拿了件床单给妇人披上,妇人披着床单两眼茫然的环顾自己生活的环境,对着坦克的瞄准镜缓缓的走去,主观的妇人特写,对跳坦克内Shmulik的特写,呈现出人类的疏离感。
这次行动指挥官Gamil当面指责了坦克内的四人,并要求他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命令,坦克指挥官Assi对着炮手Shmulik大声斥责,要求他要照命令行事,没想到Shmulik回了他一句,你自己来扣扳机试试,其实四个人都不愿意自己手上沾上鲜血。
在四人争执中,坦克遭到火箭炮的攻击,一片慌乱中,地面部队抓到了一名叙利亚战俘,面对毫无抵抗力的战俘,这群菜鸟士兵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将战俘绑住。
在坦克修好待命之际,坦克车中的四人开始交流自己的故事,其中也不乏讲到了性的话题,这似乎是导演的风格,从不同角色的性格及不同的成长背景出发,以叙述的方式突显人性,在导演的第二部作品《Foxtrot》(狐步舞)中,也有相似的长篇说故事的场景,当然突显的大多是对“性”的幻想。
叙利亚长枪党(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出现了,在同样是叙利亚人但却是穆斯林教徒的战俘的耳边低语,用平静的语气说的却是如何屠杀对方的话。
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同一个民族就因为宗教信仰不同,会有如此的仇恨,当坦克深入到敌人的包围圈时,坦克指挥官Assi从原本的懦弱转化为坚毅,他一边刮着胡子一边计算着坦克所剩的弹药,他下令坦克向北前进,杀出重围,这一段长达几分钟的戏,除了战车上的瞄准镜移动的声音,期间没有任何对白,但是整个事件的气氛酝酿的很成功。
长枪党人想把穆斯林教战俘带走,四人并未同意,长枪党人告诉坦克必须行进的方向后,却擅自离去,随即四周响起穆斯林教徒的音乐,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坦克瞄准镜四处搜寻不见人影,无线电终于通了,传来了Gamil的声音,他警告坦克必须立刻启动向北突围,此时驾驶员Yigal竟然发动不了坦克,情急之下,Yigal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想回家,我想妈妈”。
突然的攻击,让坦克的瞄准镜都受损了,一枚火箭炮击中了坦克的前部,驾驶员Yigal阵亡了,Yigal的死让大家十分震惊,这时却在无线电中传来消息,总部说已经将Yigal之前要求Gamil向自己的家人报平安的消息告诉了他的妈妈,这个消息真的是讽刺到了极点,指挥官Assi拿出箱子,让穆斯林教徒的战俘小便,这个举动,表现友好,而且反战意味十足。
坦克的顶盖打开了,Assi探出头来,坦克就停在全片开场的向日葵田里,这种手法也和导演后来的《Foxtrot》(狐步舞)开场和结尾互相呼应的手法相同。
导演SamuelMaoz(塞缪尔·毛茨)此前就是坦克的炮手,曾经在专访他的时候,他遗憾的表示:“自己曾经在年6月6日的战争中杀了一个人,他觉得自己一直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这部电影的故事,是自己的战争,自己的感受,也是为了寻求自己内心的解脱,我想到我的孩子们,他们长大成人后也将成为士兵,也会走向战场,到底是不是以色列造成了目前的状况?”
《Lebanon》这部电影从更真实更人性的角度去记录战争,去探讨战争,比起许多商业的战争片,更感人,更值得深思。
导演:
SamuelMaoz是一个以色列的电影导演,他20岁的时候作为一个枪手参加黎巴嫩战争。年开始创作剧本。
获奖情况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Foxtrot》(狐步舞)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评审团大奖《Foxtrot》(狐步舞)
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Foxtrot》(狐步舞)
第23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提名)《Lebanon》(黎巴嫩)
第23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编剧(提名)《Lebanon》(黎巴嫩)
第23届欧洲电影奖年度发现奖《Lebanon》(黎巴嫩)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Lebanon》(黎巴嫩)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天主教文化特别荣誉奖《Lebanon》(黎巴嫩)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纳萨雷诺塔代伊奖《Lebanon》(黎巴嫩)
我们下周将推出SamuelMaoz的另一部影片《狐步舞》,记得准点来看哟!
更多精彩,欢迎专治白癜风的中医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