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轻年人:于凡
年生,石家庄人,南京大学级历史系学生。Aiesec黎巴嫩志愿者。
通过Aiesec,于凡参加了五周的黎巴嫩志愿者之旅,亲身走进了当地难民营的生活
她原本的工作是“socialworker”,给难民营的小孩子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和基础教育,但到黎巴嫩才发现,这里的志愿者简直太少了,所以基本上于凡什么都做。包括擦玻璃,给难民发放食物,甚至在垃圾成堆的大街上捡垃圾。
图片来自qyer:NWLucifer
?
黎巴嫩的首都布鲁特很美,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三国语言同时在周围说起,,城市街道繁华,晚上从远处的圣母山看过去,海边的这个城市和别的地方的城市无异,美得动人。
但同时,那里空气热得可怕,高达50摄氏度,水又很奇缺,物价很贵,经常局部性停电;医院又会乱宰人,漫天要价。于凡来到黎巴嫩最想去的地方是巴贝克神庙,但目前被ISIS占领,承载的诸多文明沉淀的神庙就此在政治洪流中消失殆尽。
大街上豪车成排,却又有四分之一的难民,大部分是来自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清真寺与天主教堂并排站着;街上成堆的垃圾又与儿童天真的笑容“相映生辉”。
于凡住的地方很干净,颜色怡人。对面公寓刷成乳白色的油漆,天空蓝得像梦,垃圾却到处都有。
初识黎巴嫩,神经已经收到冲击,美丽和混乱,如此矛盾的并存。
于凡
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
为了进行心理辅导,于凡经常需要采访当地的难民。一些难民也会提到往日的生活,家里有花园,在院子里种上果树。
有一次,于凡与队友从下午四点一直忙到十一点为孩子们画小小的playground,孩子们都很乖,没有人冲进来踩油漆画。
有个小姑娘看到特别开心,说:“IusedtoplayitinSyria!”
家园和故国,不是每个人都无法轻易割舍的,尤其是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人对故国更加神往。
“心情沉重、震撼、愤怒又无力,但这就是事实”
在于凡采访的那个难民营里的十几户家庭,有很大一半人根本无法获得工作,连走上街头都很难。由于很多难民都是非法偷渡的,没有相关证件不能够在黎巴嫩找到工作。合法移民的也要缴纳美元的“工作费”,叙利亚人无法出境到他国,回叙利亚还要交几百美元的税......这样的苛求真的太多了。
其实也不能完全责怪黎巴嫩政府,他们内部分为两派,为要不要帮助难民营闹得不可开交。而自己毕竟自身难保,遭受了那么多年的内战,GDP年年下降,经济没有起色,信贷危机,贫富差距悬殊,留不住人才,再也不是中东小巴黎了。
女性在这里的境遇其实比于凡想象的好,但总体还是地位低下。
刚到迪拜坐地铁的时候,一上车发现全车人都在看于凡,一开始于凡还以为因为自己是外国人。后来发现是自己坐错了车厢,地铁是分三种车厢的,第一节是商务头等舱,二、三节是妇女和儿童车厢,男人是不允许进入的,剩下的全是男人车厢,女人也是不允许进入的。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歧视,因为给女人的空间比较狭小,但也算是对女人的保护吧。
在难民营做采访的时候,于凡问一家子,“你们家里这么多女人,为什么不出去工作呢?”
女主人说着说着就哭了,她的小女儿出去找工作的时候被几个25-30岁的黎巴嫩男子轮奸了,她们在这里找不到安全感。
那时候,于凡语塞了,再对比中国现在甚嚣尘上的“女权主义”,那些真正需要拯救的地区的人民却其实,还没有开始觉醒,或者说,根本无力改变。
“即使这样我依旧相信善良,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开心”。
刚到布鲁特的一个早晨,她一个人在海边散步,一个男人开车停下来跟于凡搭讪,他会说中文,于凡没有多想,或许是因为他会说中文,令于凡很意外并且又很惊喜。
这个男人来自迪拜,经常在中国做生意。
她们一路上聊得很开心,突然那个男人接到一个电话,说自己的妻子刚刚生了孩子,需要美元。由于在外地,手上没有钱,信用卡也用不了,希望于凡能借给他,稍后他的朋友会借钱给他,他一定会还得。
于凡很犹豫,去黎巴嫩只带了美元,而且自己和他又是刚认识,并不知道男人的身份。
那个男人说自己的妻子五年都没有怀上小孩,希望于凡帮帮他,他一定会还的。
于凡鬼使神差的相信了,医院停车后,那个男人说不希望他妻子看见他和姑娘在一起伤心,于凡下车,男人把车开走了。
于凡没有要对方的联系方式,也没有SIM卡失魂落魄回到住的地方附近的咖啡店。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后来于凡被咖啡店员带去了警察局的时候,警察说刚才有人来还钱给一个中国姑娘,里面有美金。
于凡好奇说怎么会知道是她,警察诙谐的说,这里就见到她一个中国人。
在这里,没有因为战争便失去了信任,世界好着呢。
于凡和孩子们
在那里的五周里,用于凡自己的话说,“其实我是用我所有纯粹的感情面对这些孩子、这些难民,与此同时又克制自己强烈的感情,为的是尽可能保持客观冷静,不让自己的同情感刺伤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有趣的是,去黎巴嫩之前,我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了“血洒长街”的志士,去铁肩担道义,去拥抱战火,“拯救”难民与水火之中,但实际上在整个过程中,我更像是一个守拙的学习者,很平常,很普通,在感受着,成长着,慢慢体会不一样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确立对自己的正确认知。”
别以为你听到的世界,就是世界。
别以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世界。
你感受到的世界,才是世界,但是也只是你眼中的世界。
不同人感受到的世界,交汇碰撞,这才融成了一个世界。
-以上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于凡编辑:段雪平
往期轻年故事共25篇
回复数字-至轻年计划西宁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