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我们如此不同,却又如此近共同未来黎巴嫩志


年1月17日,在共同未来(中国第一家获得公募资格,并致力于帮扶在叙利亚周边国家难民儿童及青少年的国际志愿服务项目)的发起下,三名中国志愿者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和精心准备,带着满满的爱与希望前往位于黎巴嫩北部小镇Kafifan的慈善学校开展志愿活动。

十多天过去,志愿者们逐渐适应当地环境,慢慢和孩子们建立联系。本文将从三名志愿者之一——陈瑶的视角,讲述她十多天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

炮火也无法阻挡回家的迫切

年1月17日上午十点,几经波折,我们三个人的黎巴嫩志愿团队终于抵达贝鲁特机场。接我们的是高高大大的Karim,我们即将前往的慈善学校的SchoolManager。司机大叔Josef用法语和我们打招呼,他脸上的皱纹随着微笑变得无比柔和。到学校的一路都是阳光和微风,冬日里蔚蓝的地中海显得辽阔而迷人。

△贝鲁特机场蔚蓝的天空

与共同未来合作的慈善学校位于黎巴嫩北部的Kfifan小镇,名叫OffreJoie,翻译成英语就是OfferJoy(给予欢乐)或者JoyofGiving的意思。命名之直白与共同未来不相上下,其背后也是深重的承诺和与承诺相匹配的身体力行的实践。

OffreJoie是年创立的非政治、非宗教性质的NGO,致力于在黎巴嫩跨越宗教和社会壁垒,弥合差异,促进自由、多元、公平。

创始人MelhemKhalaf是联合国消除歧视委员会(CERD)的十八名专家委员之一,同时也是黎巴嫩多个法律、社会、人权(儿童权益、囚犯权益等)部门委员会的委员。

我们平常亲切地唤他作爷爷。爷爷严厉却不失慈祥和可爱,他会教令我们用三步法洗碗,会对我们嘘寒问暖,会给我们讲黎巴嫩的历史,也会在饭桌上冷不丁来一句“泥嚎”或者“沃矮泥”,逗得我们哭笑不得。

△严肃而不失可爱的Melhem爷爷

OffreJoie现有十二名当地常驻老师,设有阿语、法语、英语、数学、音乐、体育、艺术等课程。除此之外,它每年招募来自全球各地持有相同信念的志愿者和朋友,为叙利亚及黎巴嫩儿童提供教育服务。

在我们之前,有过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志愿者,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接收中国志愿者。在黎巴嫩人们能见到的亚洲面孔并不多,所以遇到的每个人都对我们充满了热情,对中国的语言、文化、食物等充满了好奇。

坦白说,我们在这里真实所见的孩子与过去我们脑海中的难民儿童形象很不一样。

OffreJoie除了给余名叙利亚孩子(3-16岁)提供教育外,还会给周边村庄的几十个黎巴嫩儿童提供免费教育。连着两天,除了与叙利亚孩子见面,我们还见到了黎巴嫩当地的孩子。虽然一个经历过战火,一个生长在和平国家,我很难一下子把他们区分开来。一样的好奇和好动,一样的羞涩和大胆,见到我们时立马扑上来的欢乐劲儿都那么相似。

△我们仨和孩子们

难民儿童和所谓的“正常儿童”区别到底在哪里呢?我也还没有答案。

来自贝鲁特的法语老师Irma告诉我们,这些孩子,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每个孩子都渴望爱。

△初见孩子们

体育课上,我们认识了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女孩Hadir,她是家里的大姐姐,会用韩语跟我们打招呼。谈到自己的家乡的时候,她平静地说,叙利亚很多炸弹,太危险了。

我不由想起某天同样来自叙利亚的厨房工作人员Muhamd给我看的一个视频。画面里五颜六色的发光体在空中呼啸而过,此起彼伏,像极了夜空中绚烂的烟花。但他告诉我那是枪击和炸弹。视频是他拍的。为什么会背井离乡来到黎巴嫩,答案都在这“烟花”里了。

我们问Hadir,那你以后还想回去吗?

她坚定地点了点头。

今天最小的事情,就是明天最大的事情

也许在之后更久的相处和陪伴中,我们会发掘出每个孩子背后的故事,关于离别、想念、家、和平和爱,关于最远处的理想和最近处的生活。但在OffreJoie的一周里,我意识到这个慈善学校尽力在做的,其实就是让这些难民孩子在最可塑的年纪里,给他们正常的教育和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平等的、独特的、强大的。

这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事情。

在OffreJoie,我们拍照的时候会比三根手指,代表Love(爱),Respect(尊重),Forgive(宽恕)。厨师Saade告诉我们,他不喜欢看到孩子拍照用两根手指比V,因为V是Victory(胜利),是War(战争)。

当孩子们比V的时候,他们也成了战争的一部分。

而反对战争正是OffreJoie建立之初的目的。

△认真画画的孩子们

黎巴嫩是一个很多元的国家,穆斯林的逊尼派、什叶派、德鲁兹派,还有基督教的马龙派等一直共存于这片土地。年黎巴嫩内战爆发,不同党派和教派势力混战。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年,战争直接导致十二万人丧生,无数人至今流离失所。

OffreJoie建立于年,正处于内战期间。Melhem爷爷说,那些人想要借助宗教差异分裂我们,可是所有宗教的终极核心都是爱、分享和尊重。所以我们想要创造这样一个地方,把所有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小小的组织,有基督徒也有穆斯林,我们的厨师Saade甚至像少年Pi一样,一半是基督徒一半是穆斯林。在成为这里的厨师之前,他是一名战地记者和摄影师,议会活动、文化会议上都有他的身影。

某个周六停电的晚上,我们围坐在壁炉旁喝红酒。Saade说起,他父亲是军火商,所以他五岁就拿过枪了,内战的时候他还是个fighter(战士)。

“但是我们打来打去,不过是在伤害自己人罢了。”

他其实好多年前就认识Melhem爷爷了。当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看到Melhem爷爷在街上为弱势人群振臂呐喊。他心里想,这真是个疯狂的人啊。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他也成了“疯狂的人”中的一个。

我们的电工来自印度的喜马拉雅山脚下,他经常回印度看他的家人,算是个“黎漂”。厨房还有一对叙利亚夫妇。常驻志愿者里有黎巴嫩最年轻的银行家、有建筑师、政府人员、NGO工作者、律师,有附近村庄的村民、高中生、贝鲁特的大学生,等等。现在还有我们这样一群来自遥远的中国的志愿者。

在周日的祷告中,爷爷提到OffreJoie的历史,他默念道:我们如此不同,却又如此近(Wearesodifferent,yetwearesoclose)。

我终于知道OffreJoie这个乌托邦的存在是如何实现的了。我说希望我们能为孩子们的未来,真的去做些什么。

△我在教孩子功夫扇

Karim补充道,其实,我们不需要天天想着拯救啊和平啊这些大词,甚至不需要太过在意我们所谓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今天上手工课的时候,有小孩爬到桌子上,有小孩欺负别人,这些最最小的细节,是我们需要用心去处理的,孩子是未来。

今天最小的事情,就是明天最大的事情。

把战争的伤害降低一点,再降低一点

一切都不远。

在黎巴嫩这片目前和平的土地上,我们距离内战也不过二十几年。

某个时刻我突然意识到,每天和我们相处的这些人,都是经历过战争的,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我们在做的事情的意义。

我们这群人聚到一起,不过是为了把战争对人,尤其对孩子的伤害降低一点,再降低一点。

在这儿的英语教材里,有一整个章节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里面写道:“在战争发生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它能有多残酷。”除了黎巴嫩内战外,教材用到的例子主要是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独立战争等等。

教材出版于年,那时候,叙利亚内战还没开始。

文案

共同未来秘书处陈瑶,张文迪

编辑

冯越,张文迪

图片、视频

共同未来黎巴嫩志愿者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13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