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一般认为,伊斯兰极端主义是伊斯兰主义(原教旨主义)中的极端派别及其思想和行为,具有政治性、排他性和暴力性特征。有学者指出:“主流的原教旨主义主张开展合法的伊斯兰运动,反对暴力恐怖主义,而极端主义不仅在思想观点上是极端的,在行动上也是极端的。”1伊斯兰极端主义崇尚暴力,绝对排斥异教和外来影响。它以伊斯兰教法作为判断是非、衡量一切的标准,主张严格甚至僵化地遵循伊斯兰教初创时期的原旨教义和传统;不断强化“战争地区”(Daral-Harb)2与“伊斯兰地区”(Daral-Islam)3的二元对立,鼓励采取激烈手段和暴力方式同异教徒作战。4不仅如此,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还是导致暴力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一,它在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和不妥协性。伊斯兰极端主义不仅为恐怖主义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合法性解释,还为其提供了组织准备,很多恐怖组织最开始就是由伊斯兰极端组织发展而来的。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至9世纪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之一的罕百里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伊本·罕百勒是“严格遵循圣训的人”,他以坚持伊斯兰教传统、反对任何标新立异而闻名。他试图通过回归原初的伊斯兰教义来维护伊斯兰教的纯“阿拉伯属性”,树立伊斯兰教义是“经典的伊斯兰,是圣门弟子之踪迹的伊斯兰”等基本观念。6他的教法论述由其学生整理并收集成册,后来成为萨拉菲主义的核心内容。18世纪阿拉伯半岛兴起的瓦哈比运动吸收了罕百里学派的思想,它在与沙特家族联盟的过程中,不仅为沙特领土扩张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也带来了影响沙特政权合法性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本文通过概括和总结沙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分析其原因、特点及其影响,旨在揭示沙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基本轮廓。
一、沙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历史演变
18世纪的瓦哈比运动深受罕百里学派的影响,推动了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萌生。瓦哈比派自称萨拉菲主义者,并被视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早期形态。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沙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迅猛发展期,瓦哈比主义迅速向外输出和扩张,其中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与世界各地非官方的伊斯兰运动,包括宗教政治反对派组织建立密切联系,并在客观上助推了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以来,沙特伊斯兰极端主义进入快速升级期,极端势力的恐怖袭击使沙特的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一)沙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历史萌芽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沙特伊斯兰极端主义实践的萌芽期。期间,极端的瓦哈比派打着清除伊斯兰“内敌”、严惩无视沙里亚法和亵渎瓦哈比派戒规部落等旗号,掀起了两次影响深远的极端暴力浪潮。
第一次极端暴力浪潮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瓦哈比派军队主要由那些在宗教保守思想熏陶下视死如归的“圣战者”组成,他们把向非瓦哈比派穆斯林发动“圣战”视为合法化。年,瓦哈比派攻占了什叶派圣地并血洗卡尔巴拉和纳杰夫,公开屠杀包括妇孺在内的数千名什叶派民众,拆毁先知穆罕默德外孙、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之子侯赛因·伊本·阿里(HusaynibnAli)的陵墓。—年,瓦哈比派相继攻克麦加和麦地那,捣毁了包括先知穆罕默德墓在内的多处历史胜地,把定居麦地那的土耳其人几乎全部驱逐。7
第二次极端暴力浪潮发生在20世纪初现代沙特形成时期。由于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力量对比悬殊,早期沙特王国曾两度衰亡。年,沙特家族领袖、现代沙特王国奠基人伊本·沙特重建沙特国家。他沿袭早期沙特国家的历史传统,恢复沙特家族与瓦哈布家族的宗教政治联盟,尊奉瓦哈比派伊斯兰教为官方意识形态,借此扩大和稳定新兴政权的社会基础。年,伊本·沙特与瓦哈比派联手组建认主独一兄弟会,即伊赫万运动(IkhwanMovement),促使贝都因人完成定居化,并由此开创了沙特王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伊赫万运动。其目的是迫使贝都因人告别游牧生活,迁居到具备完整宗教功能的定居点,此即希吉拉(迁徙)。游牧民被要求接受瓦哈比派教义,承认沙特家族是新兴伊斯兰国家权力的掌控者,承认伊本·沙特是瓦哈比派的伊玛目(伊斯兰法学权威),并且献身于沙特国家的“圣战”事业。8在这一时期,宗教学者伊本·阿卜杜·拉蒂夫协助沙特国王,依靠强制性手段推行伊赫万运动,包括采取黎巴嫩史学家阿明·赖哈尼所描述的那些手段——“或是刀剑先于说教,或是说教继以刀剑,酌情而定。”9
(二)沙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迅猛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
自20世纪7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后,伊斯兰激进势力和极端势力正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快速蔓延到伊斯兰国家,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在这一时期,随着国家现代化的推进,急剧变革带来的社会动荡衍生出不少社会弊端,促使沙特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进入迅猛发展期。极端思想催生激进行为,瓦哈比派极端分子将对政府的不满转化为具体行动,借机武装反抗沙特王室政权,其中以麦加清真寺被极端分子攻占事件的影响最大。年11月20日,在激进分子朱海曼·乌塔比率领下,约名瓦哈比派武装分子以伊斯兰救世主马赫迪的名义攻占了麦加清真寺,囚禁了在里面朝觐的穆斯林,要求回归伊斯兰原始教义,废黜沙特王室。10事件发生后,沙特军队前往镇压,经过两周的围攻,才完全控制住局势。
年5月,在沙特被称为“觉醒的教士”的两位年轻乌里玛领导了带有极端色彩的伊斯兰主义运动。他们主张发动“圣战”推翻沙特王室统治,并向沙特国王呈送了请愿书,继而于第二年又向政府递交了《劝诫备忘录》,从而掀起了以宗教为旗帜的反政府浪潮。该运动要求重新确立伊斯兰教的绝对地位,用沙里亚法全面支配沙特社会和政治生活,并由伊斯兰主义者接管国家最高权力。对此,沙特政府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矛盾与冲突,但新伊斯兰主义者对政府的抵抗仍然不断升级,对政府充满敌意,甚至指责沙特政府为卡菲尔(异教徒)。年5月,6名极端原教旨主义者公开宣布成立保卫合法权利委员会(CommitteefortheDefenseofLegitimateRights,CDLR),试图借助西方国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j/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