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http://www.bdfzkyy.com/其实,在英国巡洋坦克家族中,还有一位极其特殊的成员,它作为英制坦克火炮系统的革新坦克,并没有实质参加二战欧洲战场的坦克集群以及步坦协同的作战任务。有人说,它就是一款吸取战争科技,面向现代化装甲作战的主战型坦克,它就是英制彗星中型巡洋坦克!二战中期,英军装甲部队装备的最为新锐的十字军坦克乃至克伦威尔坦克,除在了机动能力占据先天优势外(注意:英制坦克的机械系统大多借鉴苏制克里斯蒂坦克,所以,英制坦克对峙德制坦克,更可以当做苏制坦克对峙德制坦克,克伦威尔坦克就是典型的英制T-34),英制坦克的防护装甲、火炮(注意:击毁一辆虎式坦克,至少需要三辆克伦威尔和一辆萤火虫坦克作为战斗小组)都不是德制坦克的对手。二战时期的坦克所以,英军急需一款火力强,装甲厚的快速巡洋坦克来稳定英军国产化装甲部队的作战平衡能力。早在年,英国利兰工业公司便收到英军参谋部关于研制新型巡洋坦克的的军事订单。最后,利兰公司决定将克伦威尔坦克作为技术基础,进行火炮端口和装甲防护端口的系统升级,从而缩短研制新型坦克的周期,加快坦克的列装服役程度。(注意:彗星坦克原型车在年初完成实验,批量化的彗星坦克在年底便进入英军装甲部队。由此可见,彗星坦克的研、产周期比普通坦克快1倍以上)当然,由于彗星坦克的基础技术全部来自克伦威尔坦克,所以说,彗星坦克就是一辆不折不扣的克伦威尔改进型坦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彗星坦克的火力绝对是所有英制坦克里面的佼佼者。并且,彗星坦克也是英制巡洋坦克家族里唯一可以与德制黑豹坦克进行“1V1”对战的中型坦克。彗星坦克(博物馆图片)不过,当彗星坦克正式进入服役周期后,欧洲战场的战事已趋近停滞了。彗星坦克的实战能力并没有在二战的装甲集群对战中得到检验(注意:彗星坦克的主要战场轨迹集中在盟军强渡莱茵河,但是,充其量算是运输梯队,主战型坦克还是以美制谢尔曼坦克为主),以至于彗星坦克的服役周期延长至50年代。同时,利兰公司还将彗星坦克打造为外贸坦克,彗星坦克(外贸)改版的服役寿命甚至达到20-30年!当然,许多朋友会有疑问,既然彗星坦克是英制巡洋坦克的家族的最后成员(注意:其实,自克伦威尔坦克或者是彗星坦克生产后,英国参谋部便撤销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限制令,新型坦克都列为主战级别坦克),英军装甲兵对于它的作战能力有何见解呢?基于克伦威尔的彗星坦克在火力和装甲层面究竟得到了怎样的优化?或者说,彗星坦克和德制黑豹、虎式坦克单独抗衡的胜率有多大?彗星坦克(模型)今天,我将系统讲解彗星坦克的火力、装甲以及英制坦克引以骄傲的机动能力,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还原彗星坦克的真实作战能力!彗星坦克的火炮系统首先,英军为应对大规模的装甲群和登陆作战,必须让坦克拥有更大穿甲能力的主炮,从而应对装甲防护效力得到提高的德制四号中型坦克,以及黑豹和虎式坦克。所以,坦克炮便是彗星坦克的重要革新部位。于是,彗星坦克就装备了一门77毫米的QQF77MkII型坦克炮,基准备弹量为60发(注意:彗星坦克的基础型-克伦威尔坦克装备的是75毫米的磅炮,两者火炮拥有2毫米的口径差异,打击威力自然不相同),并且支持发射初速更快,穿甲距离更长的被冒穿甲弹(注意:克伦威尔坦克装备的普通穿甲弹,很难正面击穿德制四号乃至黑豹坦克)和爆破榴弹。彗星坦克(可见火炮和前机枪)虽然说,彗星坦克的77毫米坦克炮采用的是和17磅炮相同口径的弹丸(注意:炮管却是HV75型高初速坦克炮,炮弹爆破威力小于传统的17磅炮。同样可以发射17磅炮的弹丸,但是穿甲威力偏小),但是,彗星坦克专用炮弹的弹壳(优质的弹壳可以增加火炮内部的膛压,从而使炮弹拥有更大的发射初速,提高它的整体打击效力)却又来自普通的QF高初速火炮,整个火炮系统类似一门“组装货”。简单来说,彗星坦克的火炮是17磅炮和QF初速炮的结合体。虽然说,整个火炮系统的穿甲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其炮弹也是需要进行单独补给和生产的。这里也就说明一个问题,利兰公司生产的彗星坦克没有适用于巡洋坦克的通用穿甲弹和榴弹,单独的生产和装备反而会加重军械弹药补给的压力。(注意:无法准备通用的穿甲炮弹大大制约了彗星坦克的实战距离,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机动装甲集群作战)同时,我们也将德制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的火炮参数和彗星坦克进行仔细对比,从而更加形象地突出彗星坦克的实战优化表现。虎式坦克德制黑豹坦克(G型)主武器:1门75毫米Kwk42L/70型坦克炮副武器:3挺7.92毫米MG34型机枪德制虎式坦克主武器:1门88毫米KwK36L56型坦克炮副武器:3挺7.92毫米MG34型机枪(后期)当然,单纯从火炮口径来说,彗星坦克的77毫米坦克炮略优于黑豹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但是依然不是虎式的对手。换言之,作为二战后期临时生产的坦克,彗星坦克实际上只是平衡英军国产化坦克的装备数量和抗打击效力,它并不是以突破豹式、虎式乃至四号坦克为核心,而是作为交替的装甲军事单位巩固盟军的戍卫地区,从而从更大程度上保障盟军对于欧洲战场的主动控制权。彗星坦克(历史图片)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按照英国利兰公司的实验数据,彗星坦克凭借装备的77毫米坦克炮可以在米的距离内,击穿毫米的钢制装甲防护层(注意:二战时期的坦克装甲普遍以钢为主,特别是高速钢作为坦克主装甲,可以大大增加坦克的防护效力)。由此可见,彗星坦克确实提升了整个英制巡洋坦克的火炮打击效力。(注意:如果彗星坦克依然采用17磅炮作为主炮,在相同的实验距离内,17磅炮的穿透距离比HV75型初速炮高40毫米)彗星坦克的装甲防护系统首先,作为在(西欧和北非)平原地带进行装甲作战的坦克,抗饱和攻击能力自然是提升坦克战场活动和生命周期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都会优于侧面和后面装甲,以至于大部分坦克在进行集群作战中,通常会将正面装甲作为地方火力可以捕捉的攻击点,从而保障装甲集群侧后方的安全。彗星坦克(展览复制品)从资料来看,彗星坦克的装甲层全部采用全焊接结构,它的车体正面装甲为76毫米,而炮塔(拥有两道铸造外壳装甲防护)正面装甲为毫米,综合防护装甲带维持在25-毫米(注意:和前代最大装甲76毫米的克伦威尔坦克相比较,彗星坦克的防护水平位居英制巡洋坦克家族第一)。由此来看,彗星坦克可以承受的最大穿甲威力(注意:在保证有生战斗力的同时)维持在65毫米以内。不过,虎式坦克却能够在米距离内便会破坏彗星坦克的正面装甲,两者的防护差异也直接决定两款坦克并不适合进行单独的装甲作战。所以说,即使彗星坦克在二战后期大量装备英军,也只能组成多个战斗小组和单辆虎式坦克进行机动攻击(注意:在实际装备过程中,彗星坦克多是以步坦协同作战形式参加莱茵河战斗)。彗星坦克(游戏画面)同时,虎式坦克的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都达到毫米,而虎式H型的最大装甲厚度达到毫米,这就使彗星坦克最先进的被帽穿甲弹也无法击穿虎式的正面装甲。(注意:即使是苏制T-34搭配的M3型75毫米坦克主炮也无法在正常距离内击穿虎式的侧后乃至正面装甲。所以说,基于克伦威尔改版的彗星坦克更无法在可视距离内击毁虎式坦克,并且草率地攻击大型装甲目标,反而会造成己方有生力量的削弱)不过,一旦除开虎式坦克的作战序列,彗星巡洋坦克似乎就是整个盟军内部最为新锐的装甲单位(注意:在二战欧洲战场,英属盟军等装甲部队普遍以美制“谢尔曼”坦克作为打击核心)。特别是面对豹式坦克(注意:豹式坦克炮塔正面装甲为毫米,车体正面装甲为80毫米),两者的防护装甲以及火炮打击效力都相差无几。彗星坦克(可见厚重的正面装甲)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彗星坦克自然会成为制约豹式坦克的主要装甲单位,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减轻盟军步兵梯队受攻击的威力。在我看来,防护装甲一直都是影响坦克攻防力量的重要技术基础。但是,一辆过分注重防护装甲的坦克(例如虎式)在扩大生命周期的同时,却会由此丢失进行机动作战的战时越野以及其他战术能力。所以说,均衡发展坦克的武器配比和装甲维度都是维系现代化坦克作战的重要技术形式。彗星坦克的动力系统其实,机动能力一直都是英制巡洋坦克的优势,从十字军的42公里/小时到克伦威尔的51公里/小时,再到彗星巡洋坦克的50公里/小时。(注意:所有坦克的时速均为实验标准数据,彗星巡洋坦克时速降低的主要原因便是坦克重量的增大)彗星坦克装备了一款罗&罗梅林V12型汽油引擎(注意:这款汽油引擎和克伦威尔坦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彗星坦克的主要革新点集中在火炮和装甲。在引擎不变的情况下,坦克的时速自然降低,这也说明建造坦克绝对不能单一指标发展化),虽然说引擎依然可以提供以上马力。战场上的彗星坦克但是,和克伦威尔坦克相比较,由于坦克整体重量的增加,最大速度降至61公里/小时,单次续航最大里程为公里(注意:虎式坦克的最大行程也不过公里,这也就造成虎式坦克的作战区域远小于彗星坦克,彗星坦克完全可以凭借高速机动效力进行移动射击,从而给虎式坦克或者是豹式坦克造成持续的装甲伤害)简单来讲,以彗星坦克的32吨重量和克伦威尔坦克的28吨重量为基准,在重量增加的情况下,彗星坦克的马力值从22马力/吨降至18马力/吨,以至于减缓了彗星坦克的机动效力。换言之,彗星坦克在装甲以及其他技术端口(注意:增加了克伦威尔坦克不具备的托带轮,从而提升了履带的平缓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坦克的避震系统)的重量增加,严重影响了坦克的自重均速,以至于在实际越野机动作战中运行状态不佳。不过,和装甲防护厚重的德制豹式(战场机动速度仅为24公里/小时)和虎式坦克(战场机动速度为21公里/小时)相比较,彗星巡洋坦克完全可以凭借快速的机动能力,完成对敌方目标的纵深包围并同步展开攻击。正如前文所说,坦克的正面装甲往往会优于侧后装甲,所以说,机动效力越大的巡洋坦克完全可以绕至重型装甲坦克的侧后方,并在敌方坦克炮塔或者车体的转动区间内,率先重创敌方坦克,从而掌控部分装甲战场。彗星坦克(画像)同时,彗星坦克的电力驱动炮塔(注意:驱动速度为15度/秒)也值得提一下。首先,前代克伦威尔坦克的驱动炮塔采用液压式,这种驱动形式的好处在于不用耗费坦克引擎内部的能量,但是却加大了驾乘人员的作战压力。所以,英国工程师便在彗星坦克内部安装了一台发电机,以部分坦克引擎能量带动发电机运转,从而给驱动炮塔提供了必要的电力资源。并且在战斗情况下(注意:在战斗情况下,为保障坦克的机动运转最大效力,发电机便普遍停止工作。或者说,驱动炮塔的发电机产生故障),炮塔还可以转为人工操作的液压形式。综上所述,英制巡洋坦克一直遵循机动效力优先发展化的标准。正是由于机动能力的提升,才能让脱胎于克伦威尔技术基础的彗星坦克,在短时间内完成装甲和火炮端口的革新并列装英军装甲部队(注意:唯一列装彗星坦克的装甲部队便是11装甲师,但随后又换装为谢尔曼坦克),从而成功进入德国军事戍卫腹地。百人队长主战坦克反思其实,从彗星坦克的革新技术层面看,电力驱动炮塔的形式便成为现代各大主战坦克的发展主流。换言之,以英制彗星坦克为技术转折点,大部分主战型坦克俨然进行着从机械化过渡到电气化的装备升级。同时,对于英军装甲部队而言,直到百人队长主战型坦克进行规模化装备前,彗星坦克一直占据英军装甲部队的核心地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jj/1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