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秒行天下闯荡乌干达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47857.html

《秒行天下》

第十九站乌干达①期

.11.29-12.05

乌干达共和国

一首自己在赞比亚的长途汽车上听到的音乐,自弹自唱的歌手和他的赞美上帝的音乐感染了车上所有的乘客,我花了20克瓦查(RMB14)买了他的光碟,后面每期非洲的文章给大家放上一首(这是第三首)。

第56篇文章,现在开始。

1

简单的卡巴莱

11月29日,到达卢旺达的第三天,我们便匆匆踏上了前往乌干达的行程——最后我们决定在年底前从南非的开普敦回国,所以后面的时间已经非常的赶,导致我们自卢旺达起其实就有些走马观花了。6月8日出发旅行,自此也已经有些疲惫了,尤其是猫夫人。

在边境的时候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便是:我们乘坐的小面包从靠右行驶(卢旺达)突然变成了靠左行。——世界上除了英国和其前殖民地以外,几乎都是跟我们一样靠右行驶的。有个小例外就是日本,前天我刚从这个国家回来。

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慢慢有了汽车,在制定交通法规时故意向着同为岛国的当时世界第一世界强国——英国看齐,故而选择了靠左行驶。(如下图,红色即为靠右行驶的国家)

接着说我们从基加利出发后的故事,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便离开了卢旺达,到达了乌干达的边境城市卡巴莱——这里有一个非常宁静唯美的卡巴莱湖。

世外桃源——卡巴莱湖,30号到达这里的时候天空飘着雨点,湖上云雾笼罩若是泛舟其上岂不是如同穿越回了中土世界。

电影《指环王》中的湖

湖中有数个满是猴群的岛,若不是后来天色已晚加之突降暴雨我们一定会租条船去一探究竟的。当然,这也许就会成了永久的遗憾了。

初入乌干达,有一些新的变化还是令我记忆犹新的。首先是,其实是自卢旺达开始所有的非洲国家换汇时有个特点:50、美元和5、10、20美元的汇率不同,后者明显低,1美元则是极低。而且,更加奇怪的是,美元只收兑新版或者旧版的汇率非常之低。我估计可能是由于当地有伪造的美元经常流通于市面的原因吧。

毕竟,作为全世界头号通用货币,不得不说旧版的美元防伪的技术不是很先进,至少可以说看起来是这样。这点待我更新完全程见闻后就开始写纸币专题的一些有趣的内容。

另外就是,东南非洲各个国家大概没有像中国的支付宝一样的支付平台,然而这里的人们依然有一种可以进行远程支付和转账的方式:借助手机。我去过的非洲各国,大街小巷都售卖一种类似我们国家刮刮乐彩票一样的手机充值卡。将充值卡中的号码刮出后可以用于手机号码充值,充值的金额可以转入手机银行然后转账到他人的手机上。也算是一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金融创新吧,因为当地还没有普及智能触屏手机和高速移动网络,但手机是基本上人人都有的了。

说到手机,又要岔开去说一个让国人骄傲的品牌:华为。华为的销售网络可以说是遍布非洲和中东地区,在乌干达,再偏僻的小镇,只要有卖手机的店,那就一定有华为的广告或者就是华为的专卖店!

到达卡巴莱的时候,已经接近日落时分,乌干达混乱的边境小镇着实让初到的我们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说非洲夜晚危险可不是空穴来风。幸好,沙发主——一个在乌干达中学支教的德国哥们及时赶到。而在他到之前,买电话卡还被当地一个貌似热情的黑人妇女给宰了一刀——乌干达的人民明显没有邻国卢旺达那么老实啊。

卡巴莱的天色渐晚,飘散在空气中的烟雾(当地百姓生火做饭而产生)使得这座边陲之城显得不再那么繁忙。狭窄的街道上往来穿梭的最勤快的是那些自行车的士。

是的,你没有读错,就是自行车的士。在乌干达,自行车的士远比摩的和四轮汽车texi要更加普及。乌干达的路边时常可以看到成排的自行车在待客。这些自行车是用作“的士”为人们提供出行服务。小黑“司机”们给自行车的后座加装软垫,让客人乘坐时的体验尽量舒适。

30日早起,凑巧遇见一群学校的学生军训,这些穿着军装的黑人学生们在教官的带领下在镇上踏着正步“巡游”。

毫无歧视之意,然而我此时脑中浮现的只有一部电影的画面:《末代独裁》。于我,来乌干达之前,阿明几乎就是我对现代乌干达的唯一了解。

吃人肉的阿明

电影《末代独裁》中的阿明

最后卡巴莱的超市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前英国殖民地旅行,会发现非常多的超市药店都是印度人开的。一位在乌干达认识的罗斯的柴尔德家族的资产管理人一句话概括:乌干达的经济就是控制在印度人手里的,让这一现象的解释变得顺理成章。

卡巴莱镇中心的一家超市我们常去,印度人开的,里面售卖着一些中国的假药……额准确的说是中国的假茶。

“崔(错别字)情茶”和疟疾茶(RMB11.8/盒)

在离开卡巴莱之前,我幸运的发现了一样之后和土耳其的螃蟹一样成为永恒的美味回忆的乌干达一样土特产——凤梨。个大无比,且只卖了2块钱人民币,足足够我和猫夫人当做晚餐食用的分量!鼎力推荐!乌干达糖水凤梨!

2

疯狂的坎帕拉

说坎帕拉疯狂,是因为这个乌干达的首都——万人口的大城市,一再的刷新了我对堵车、垃圾污染的认识。这座城市市中心的混乱和拥挤程度,和肯尼亚的内罗毕一样,简直是令人发指。北京和黎巴嫩的贝鲁特与此相比那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自网络)

城市的规模不大,最核心的市中心现代化的程度和我们的大城市毫无异处,然而可怜的是整洁高大上的街区只有几个平方公里大小——乌干达邮政总局便坐落在这该国唯一拿得出手的现代化街区的中央。1号从边境乘坐邮政大巴到达首都时便是在这里下车的。

乌干达邮政每天都运营着几趟发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邮政大巴。建议大家如果不赶时间尽量乘坐这种邮政巴士。原因便是乌干达道路上的汽车速度很快,交通事故率很高,而官方运营的邮政巴士至少可以保证是不超速运行且不超龄服役。当然由于邮政巴士每个村镇必停所以速度是相对较慢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乌干达和很多非洲的大巴车都是很特别的——座位之间的空隙很小,类似于国内的春秋,座椅都是定做的,特别地挤,目的就是坐的人多一些,多些利润。

邮政总局对面有一家高级餐厅cafejavas,消费不低,虽然乌干达差不多是我们去到过的消费最低的国家(还有埃及,这两的平均消费肯定是低于中国平均水平无疑的,甚至是要低于中国的普通乡村)。然而这家高档餐厅两人的消费依然随便就破百了(人民币),不过味道非常之棒,毫无疑问位列我们在非洲品尝过的餐厅之首。

邮局门前的坎帕拉大道上还有一家赫赫有名的饭店——芳芳饭店,是中国女商人方忞(读音同“敏”)创办的中餐馆,在当地很有名(虽然我们并没有去到)。早在我高中的时候,我就在央视的一个节目(08年的一期《华人世界》)上听过她的故事。至今仍记得当时节目里说她早年(年)被中介以去美国打工为由送上飞机,结果下了飞机发现是乌干达。当时的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在她看来就是中国的一个小县城(其实现在也是如此),一到晚上很多地方都没有电。然后她各种发愤图强之后,就开办了芳芳饭店,直到在首都最繁华的地段盖了9层楼的酒店——开业时还是乌干达的最高建筑。

这位中国女商人在乌干达政商两届非常吃的开,很多政府官员都在芳芳饭店宴请外国宾客。后来嫁了当地的黑人老公,加入了乌干达国籍。不过其本人和方方集团貌似在乌口碑不佳,网络上控诉其虐待员工的各种帖子无数,几无正面消息。

顺便再提一句芳芳饭店旁的一家的长城饭店,作为一家中餐厅,味道相当的不咋地(因为是黑人朋友掌勺的,所以……),饭店的老板貌似是北京那边的,服务态度全无,中国人的礼貌待客之道被他丢的毫无踪影。

回过头来还是接着说说坎帕拉,坎帕拉现代化的街区只要稍一拐弯,便是拥挤嘈杂,摩肩接踵的旧城区。一栋栋老旧的苏联风格建筑被用作商场日复一日的接待着激动地人们,真的,很多非洲人做起生意来就面红耳赤地让人觉得好似在激烈地争吵。注意我的这个形容词……

这种混乱和无序在坎帕拉汽车站附近变得尤为明显——这里聚集着数个批发市场,从衣服假发到换汇性药无所不包。乱作一团的人群在挣扎着向前挪动的汽车中见缝插针,使得原本就焦躁不安的司机们往死里面按着他们的喇叭。

不同商场放的节奏感十足的音乐混合着汽车的喇叭声,发动机的轰鸣声,警察吹得急促的哨子声和更多的吵闹,讨价还价的声音让在此间穿越的我们两个外国旅行者疲惫不堪。

是的,没错坎帕拉不像其他的很多非洲首都,这里能看到异种肤色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汽车站和很多市区其他的路面一样,没有柏油路面也不是水泥铺设的,就是一层红土,人来车往,再来阵小风配合着迟迟不肯褪去的骄阳……后面的情况懂吧,就是全是汗和污垢的脸上同时也沾满了尘土,当然还有你的头发……

坎帕拉的汽车站坎帕拉的街景

最后一天乘坐着下午5点的汽车从坎帕拉去往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毫不夸张的说等我们的车从拥堵的难以想象的市区冲出上到主干道上,天已然黑了……

3

默奇森的动物们

来了非洲是一定要去看看野生动物的,然而老猫和猫夫人的旅行宗旨是和当地人一起旅行,说的再有逼格一点是:我们是玩人文,不是玩自然的(脸红中)。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到乌干达的时候资金已经很捉襟见肘了,所以肯尼亚坦桑那种每天三四百美金的野生动物团,我们是没有可能参加的。当然在这也说一句公道话,很多在东非参加过野生动物团的都说是不虚此行的。

综上所述,我们决定自行在乌干达来一个“丐版”的非洲野生动物游。12月3号,在坎帕拉修整了一日后,我们出发前往北部城市马辛迪(Masindi)。

这个小镇的小学门口有着一片巨大的草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里成群的大鸟。其实不光是在这里,一路过来随处都可见这些不知名的大鸟,他们中的很多还喜欢聚集在垃圾堆的旁边,当地人都把她们叫做垃圾鸟。垃圾鸟们的尺寸有多大,嗯至少也和一个小学生差不多高了!

老猫对鸟没有什么研究,在这就不去细究他的品种了,但是知道小小的乌干达有着上千种鸟类,是非洲鸟种密度最高的国家,绝对是观鸟者的天堂。还有更有意思的,就是乌干达的国旗和国徽上还都有鸟的身影。

乌干达的国旗和国徽(其中的大鸟为灰冠鹤)

灰冠鹤

话说回来,我想若是在中国这些大鸟可能早就被抓到饭桌上了,然而乌干达人却很畏惧这些鸟,认为它们吃垃圾所以不洁,他们玷污了圣灵(乌干达主要信仰基督教)。相同的现象是,在旅途中听来的:坦桑尼亚的螃蟹也是巨便宜,原因呢因为当地人认为这个是鬼怪附身,不敢吃……乌干达认识的中国老板也说是一次宴请所有员工,结果海鲜大螃蟹当地人愣是一个没吃。

其实实话说,虽然大家提到非洲人,印象中他们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但其实,绝大多数的非洲黑人还是很胆小的(当然不单单指不敢吃,还有很多很多,后面慢慢道来)

又扯远了,说回我们到了马辛迪之后。之后我们便联系了一个当地的司机,包了他的车前往默奇森瀑布公园。当然开着两驱车走在道路上自然是很难发现野生动物的,这一程除了些个占道的狒狒,什么也没有见到。

当晚到达红辣椒营地,住了一晚帐篷后我们便开启了默奇森所谓最经典的汽船之旅。汽船早上9点和下午5点各有一趟,全程2个小时,当然如果乘客不多而你愿意给些小费的话,船工兼导游会带你多转悠一些时间。

乌干达默奇森瀑布森林公园

如果你参加汽船游的话一定要选择下午5点的那趟,因为落日时分无数的动物会聚集到河岸边喝水,是观赏野生动物的好机会。而我们则是由于各种原因错误的选择了乘坐早上的汽船,结果欣赏到的只有频繁出镜的河马和鳄鱼,偶尔在远处出现的大象都足够全船的人兴奋上一阵的,想想在坦桑和肯尼亚玩野生动物追踪之旅的朋友,我们也是着实可怜的。没办法,一分钱一分货嘛,东非各国乌干达看野生动物价格最为低廉,然而由于乌干达的自然条件和曾经的盗猎问题,留存在脑海中的那些电视节目中常常出现的野生动物经典画面在这都很难看到。能有的只是偶尔碰见的一只只孤零零的动物。

河马一家(后图)

回程的时候我们的船工兼向导还在河边发现了一只被偷猎者打死的鹿,而这在他看来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这里的偷猎实在是太严重了。

汽船之旅结束,百无聊赖,实在不舍得再参加数百美金的野生动物路上追踪safari,只得又包一辆车从北门离开国家公园。进来的时候是南门,一日的门票有效时间是24小时,所以我们急忙就又出去了,没办法,实在是对野生动物没有兴趣啊。

回去的时候运气还不错,由于北岸的野生动物数量较多,我们在这面倒还是有一些收获,包括和一只巨大的长颈鹿狭路相逢——约莫只是相距五米。

公园里的野猪习惯性的在管理员的宿舍附近住了下来,吃着垃圾对生人好不躲闪,任由你摆弄拍摄……

波布非洲自然旅行和生活方式品牌撩小布开启非凡体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fz/72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