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4月末,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
萤火虫进入最佳观赏期。
夜间,
万千流萤成群结队,
在树林、草地、湖畔跳舞。
星星点点的亮光宛如夜空中的繁星,
让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从古至今,
“提着灯笼”的萤火虫
就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全世界已知多种萤火虫
萤火虫
是最著名的陆生发光生物
通常指鞘翅目萤科昆虫中能发光的种类,
也叫火金姑、火焰虫、
游火虫、亮火虫、火火虫等。
萤火虫身体的颜色多为
黑色、红褐色或褐色。
全世界已知萤火虫有多种,
主要生活在温带和热带的潮湿环境,
活动范围一般不会离开水源。
夏夜漫天流萤,这是它们的相亲大会
根据目前研究,
萤火虫发光主要有3个作用:
求偶、警戒和交流。
萤火虫不光是成虫会发光,
它的卵、幼虫、蛹均能发光。
萤火虫发光是一个化学过程,
体内的磷化物发光素经发光素酶作用,
可发黄绿色萤光,
这种光是标准的冷光。
在夏日的夜里,
漫天的萤火虫一齐发光,
犹如流淌的“银河”,
这是萤火虫的“相亲大典。
而雄性萤火虫也习惯于一起发光,
因为这样可以增加被雌萤发现的概率,
大大增加个体的机会,
毕竟单独一只萤火虫的光实在太微弱了。
萤火虫:小时候吃肉,长大了喝露水
萤火虫发育分幼虫期和成虫期,
幼虫是肉食性,
以捕食蜗牛、蛞蝓、蚯蚓等为食,
成年后则进食露水或花粉等。
也因此,
萤火虫成了庄稼的保护者,属于益虫。
但它更是一种生态环境指标昆虫,
萤火虫对周边环境极为敏感和挑剔,
无法在有污染的环境里生存。
保护萤火虫,
要从保护它的生存环境开始。
在浩瀚的星空下,
一只只小小闪亮的萤火虫,
编织出宛若星河的美好梦境。
这个夏夜,
让我们邀请星星一起跳舞吧~
“多样星球”是云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创立的一档以“生物多样性系列精品影像”为主的融媒体专栏,旨在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从讲述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的角度出发,向世界展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该栏目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产业发展项目。
出品人: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李晓风
监制:尹凡
策划:卢钢、曹诚博、杨维涵
宣推:杨维涵、盛雪梅、赵小强、彭明辉、孙安然、韦福娟、江雨微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多样星球”融媒体报道组
视频素材来源: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
参考资料来源: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策划:杨维涵、江雨微
视频撰稿:杨维涵
视频剪辑:孙安然
编辑:江雨微
主编:盛雪梅
终审:卢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