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萤火虫 > 萤火虫的种类 > 仿写那些关于探索的故事
当前位置: 萤火虫 > 萤火虫的种类 > 仿写那些关于探索的故事
随笔:
那些关于探索的故事
目录
01
肚子里的西瓜黄新怡
02
啼笑皆非的西瓜种子曾文澄
03
圣诞老人章畅乐
04
蘸料吴亦骁
05
原地升天叶忠恺
06
肚子里的西瓜籽罗心蕾
07
手机的秘密邱文艺
08
萤火虫尾巴上的灯李美霖
09
鹦鹉肚子里装个人陈紫璇
10
沙怪林雪莹
11
蚊子的秘密黄梓恒
01
肚子里的西瓜
黄新怡
小时候,妈妈总跟我说:“吃西瓜一定要把西瓜籽吐出来哦!不然它就会在你肚子里长出一个大西瓜!”我一直对这句话坚信不移。
一天吃西瓜时,我问妈妈:“为什么吞下籽儿就会长出西瓜呢?”妈妈回答:“因为籽儿是西瓜的种子啊!你肚子里有水分又温暖,它就会发芽长大。”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所以千万不能吃进去哦!”妈妈叮嘱道。
她这么说,就更增加了我的好奇。“不能吃”,吃了我就会获得一个免费的大西瓜了吗?我想:原来吃了西瓜籽儿就能得到西瓜!于是,我日日夜夜盼着吃西瓜籽,得到大西瓜。
这样盼了许多天,妈妈突然买了一个大西瓜来。“你们先吃,别把西瓜籽吃进去!”妈妈说完就去干活了。
哇塞!妈妈不在!这可是个大好机会啊!我高兴得差点蹦起来。我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我左顾右盼,确定妈妈没过来后,匆匆抓了几颗西瓜籽儿艰难地咽了下去。成功了哎!我摸摸肚子,兴奋又满足地吃起西瓜来。
此后,我就常常喝温水,给西瓜籽儿补充水分,怕它被热水烫着,又怕它被冷水冰到;我常常照镜子,看看肚子有没有被西瓜撑大,有没有从扁平变成鼓起;常常把被子捂得很紧,想让肚子保持温暖。我逢人就说:“我肚子里就要长西瓜啦!我可以吃好大好大的西瓜!”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02
啼笑皆非的西瓜种子
曾文澄
小的时候,叔叔的头顶突出了一块,就像一座微微突起的小山。我诧异地问叔叔:“为什么头顶突出一块呢?”他笑着说:“几个月前,我自己不小心吃下了一颗西瓜种子,日子长了,那颗种子就在头顶发芽喽,到现在还留脑子里呢!”
我觉得不可思议,回到家里,发现厨房里正好有一个大西瓜!那西瓜圆溜溜的,色泽饱满,仿佛在诱引我品尝一口。我不由开始惊慌,开始幻想起种子在人体发芽的过程。从此以后,我吃西瓜也变得小心翼翼,每吃一口,就会用舌头在嘴里试探是否有籽,然后把这些西瓜籽一颗一颗吐出去。
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一次外出运动回来,我饥渴难耐,看待西瓜就毫不犹豫地猛吞下去,解了渴的我倒在床上就蒙头大睡了。一觉睡醒,摸摸头顶,总感觉不对劲。该不会是西瓜籽惹的祸吧,我被吓得一身冷汗,我又不由自主抓了抓头,仿佛有突起的一块。难道是西瓜籽在身体里起作用了?它会永远留在我的脑里吗?这可怎么办,我的头顶可不能成了西瓜的发芽地啊!
我急忙跑到了妈妈面前,告诉了妈妈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妈妈也似乎有点哭笑不得,只说了一句:“明天看看,头顶是不是真的发芽了!”那一夜,我数着绵羊直到天亮,从来没有觉得时间有那么的漫长。天刚破晓,我就从床上跳起来,像离弦的箭飞奔到镜子前检查我的头顶。幸好,没有看到什么发芽的痕迹,这肯定不是吃了西瓜籽的原因,说不定是蚊子送给我的“贺礼”。
之后,我也忘了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也许是几个星期后我的头顶已经复原了吧,又或许是叔叔当初只是和我开了那个玩笑,他头顶突起的小包只是被什么东西给撞肿了。
时光匆匆,逝去的童真再也无法轻易挽回......
03
圣诞老人
章畅乐
我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圣诞节前一天的晚上,会有圣诞老人给小孩送礼物,他会趁你睡觉的时候,偷偷进入房间,把礼物给你。”那时我听后十分好奇:“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大人们总是一脸认真地望着我。
临近圣诞节,我跑到父亲身边,期待地望着他:“爸爸,今天晚上圣诞老人会来的,对吧?”“对。”“那圣诞老人是什么样子的?”爸爸拿出一本漫画,指着上面的一个人说:“喏,这是圣诞老人,红帽子,白胡子,还会乘雪橇来到家门口呢!”红帽子,白胡子……我盯着漫画上的圣诞老人,看着,想象他乘雪橇的样子。我越想越觉得有趣,越想越期待,恨不得圣诞老人站在我面前。我还想继续问父亲关于圣诞老人的事,可他却出门上班去,只留下那本漫画。
我不断翻看那本漫画,不断望着漫画上的圣诞老人。我想:圣诞老人会送什么礼物呢?是吃的?玩的?还是用的?他晚上几点来呢?我晚上会不会看到他呢?这一连串的疑问使我对今晚充满了憧憬。
傍晚,父亲还没有回来,我便躺在床上,脑海不断重复着那些问题。我迟迟不能入睡,又拿起那本漫画书,认真地观察圣诞老人的每一个细节……在那一刻我的大脑疲倦了,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睁开眼,发现地上放着一个礼物,我兴奋不已,连忙拿起它细细观摩,我见父亲来了,便问他:“爸爸,你说这礼物是不是圣诞老人给我的?”父亲拿起礼物,瞅了几眼:“是的,是圣诞老人给你的。”
我高兴极了,见人就说:“我收到了圣诞老人给我的礼物!”
这句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04
蘸料
吴亦骁
我从小就爱吃海鲜,吃海鲜总要配着蘸料。虾蘸了蘸料之后变得更鲜美,螃蟹蘸了蘸料变得更香,牛肉蘸了蘸料变得更美味。
我那时便以为,凡是蘸了这蘸料的,都会非常好吃。
爸爸总把蘸料放在桌上,它不但闻着香,并且也很可口。
一天,我对爸爸说:
“我想知道这蘸料怎么做的。”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那碟蘸料伸出手去,爸爸立刻拦下我,说:
“小孩子不能乱碰。”
他这么说,就给这蘸料增添了一些神秘感了。里边该是加了些什么呢?盐?糖?味精?我对它越来越好奇。
越不让我碰,我就越要碰,但又怕被老爸这个壮汉揍。于是有一天,我趁爸爸出门去超市买东西,开始了对蘸料的研究。那蘸料是棕色的,我便加了点酱油在碗里;尝起来咸咸的,又加了点盐进去;有一点甜,又加了一块冰糖进去。我兴奋地拿起筷子点蘸了一点。我却又皱起了眉。这也太咸了吧!我只好收拾好碗筷等爸爸回来。
这样过了许多天。爸爸只要把蘸料放在桌上,我的眼睛就离不开它。一次,爸爸也许是于心不忍,也许是碰上了什么好事,对我说:“喏,给你看看里面到底加了啥,但是只许看,不许碰。”
没有请求,爸爸就主动给我看,我当然就答应下来了。爸爸拿来一个小碗,撒进几粒白砂糖、几粒味精,加入三勺开水,搅拌均匀;再倒入三勺酱油,撒一些葱花就完成了。我看得仔细,很快便学会了。
既然它蘸虾、蟹和牛肉都好吃,为什么蘸其他食物却又不尽人意呢?饼干蘸巧克力酱更好吃,饺子蘸醋更好吃,烤串蘸孜然更好吃……几乎每种食物都有适合自己的蘸料。
我们也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蘸料”,而不是盲目地为了“蘸料”改变独一无二的自己。
05
原地升天
叶忠恺
所有人都有一个飞天梦,但是你小时候到底有没有想过如何让自己飞上天呢?
在我很的小时候就想过这样的问题。我想:站在地板上可以向上跳一点吗?站在桌子上,可以向空中跳一点吗?站在椅子上又可以向更高的跳一点吗?只要我站在一个东西上,向上跳时再使用上一点力,就可以再向上跳一点。于是,我就在想;左脚踩在右脚,然后向上跳是不是就可以无限向上了呢?是不是就可以实现人体自由飞上天的梦想了呢?
7岁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的脑子又满是原地升天的想法。于是我又开始了飞上天的想象……
有一次,终于是憋不住了。我问我妈:“妈!我如果是左脚踩右脚,右脚踩左脚,我是不是可以原地升天呢?”我妈说:“你可以自己试试看。”因为我妈这句话,更加确定了我的猜想......
10岁时,我发现这是做不到的,于是我又开始想一些有的没的。“为什么做不到原地升天呢?是不是因为……?”最后我想了想,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的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我就一定可以做到原地升天这一点。之后,我又问了很多人,他们都说我这个办法是可行,这让我更加的确定了我的结论应该是成立的。
直到现在我遇到了一个姓富的初中科学老师。我打破沙锅的追着他问,他语重心长的说:孩子这一定是不成立的!因为牛顿第二定律,牛顿提出力的作用是相对的,他说(我的老师):“力的作用是相对的,你向上跳有向上的力,向下一定就会有向下的力。这两个力的作用是相等的。”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明白!我是不可以原地升天的。猜测事物惯性,要有一定的推理依据和数据才能获的真实的理论。
左脚踩右脚原地升天——这句话也一直被我说到现在才不说。
话也一直被我说到现在才不说。
06
肚子里的西瓜籽
罗心蕾
我小时候听过一个成语,它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小时的我总以为只要种下什么就会长出什么:把面包种下去就会获得面包,把钱种下去就会获得钱,但是,获得这些的条件就是要浇水,施肥。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西瓜,但是爸爸却总告诉我:“不要吃西瓜籽。”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小孩子只能吃西瓜肉,不可以吃西瓜籽。”他这么说就使我十分疑惑:为什么不能吃西瓜籽呢?是因为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说法是一样的吗?嗯!对!一定是这样的!下次要找爸爸问清楚才行!
又一次吃西瓜,我便问爸爸:“爸,为什么不能吃西瓜籽啊?”“因为吃了西瓜籽后,你肚子里会长出一个大西瓜的!”爸爸回答我。我大吃一惊,但同时又很庆幸我的想法是对的。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我又产生了一个问题:真的会这样吗?就在我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又吃了口西瓜。因为没有太过留意,一颗西瓜籽被我吞了进去。
突然吞下西瓜籽的我被吓了一跳,心里十分恐慌:天呐!我吃下西瓜籽了!我该怎么办啊?我的肚子里会不会长出大西瓜呢?很快,我又冷静了下来,我觉得那两个条件是必要的,所以,只要我不施肥,浇水,那我肚子里就长不出西瓜。
之后的一天,我都不敢吃饭,喝水,除非真的太饿了,才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第一天就这样度过了。第二天也如此反复。然而到了第三天,我的肚子里却突然发出了声响,我吓哭了,以为西瓜要长出来了。妈妈闻声赶来,问我怎么了,我告诉她后,她对我讲:“这话是骗人的,不要相信你那臭爸爸逗你的话,其实是爸爸怕你吃了西瓜籽,会消化不良,你只是饿了,小肚子叫起来啦。”“真的?”“真的。”“那我们拉勾勾。”“好。”
后来,我见人吃西瓜就喊:“大家可以吃西瓜籽的!肚子里不会长出西瓜的哟!”
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07
手机的秘密
邱文艺
永远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就是童年。在童年里,“好奇心”是我们小孩的天性。只要遇到不懂或是好奇的事物,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问。我也不例外。
那是我好在上二年级。有一天,我们全家吃完饭。我坐在沙发上,哥哥举着手机玩游戏,妈妈拿着手机发消息,爸爸用着手机打电话。这手机里有什么呢?又能玩,又能发消息,又能打电话的。
一天,我对妈妈说:“妈妈,手机好厉害啊,什么都能干。”说完,手机就发出“叮叮叮”的声音。我伸手去拿时,妈妈马上就拿走手机便说道:“小孩子不要动手机”妈妈越不让我动,我越想动,但又害怕。过了几天,妈妈去厨房里烧菜,把手机放在桌子上,我目不转睛的看着手机,这时手机又发出“叮叮叮”的声音。我准备去拿时,妈妈直接从厨房里出来,拿走了手机。难道手机里有一个小人在操控手机吗?
有一回,哥哥的手机坏了,说要去修一下,我立马跟在哥哥后面,一起去修手机。走在路上,我想:今天,我倒要看看这手机里面到底有什么?里面真的有一个小人在操控吗?
来到手机店,只见那个叔叔用一个如同小刀似的东西把手机分成两半。手机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芯片和一些凹凸不平的小东西。随后叔叔就用他那高超的技术把手机修好了。
后来,我就经常问指着哪一个芯片问哥哥“哥,这是用来干嘛的?”“哥,这是用来干嘛的?”“哥,这是用来干嘛的?”……一次,问哥哥“这个最大的芯片是用来干嘛的?”“这是手机的中心,是手机无法缺少的芯片”哥哥回答。
知道我五年级时,还是不大懂手机里的芯片和不平的小东西分别是用来干嘛的。
童年给了我们很多美好而又怀念的回忆,只不过我们童年的好奇心已经渐渐地少掉了而已。
08
萤火虫尾巴上的灯
李美霖
在我小时候,我非常不喜欢昆虫,更不丁解昆虫。在我的印家中,会亮的除了电灯泡就是早上的太阳和晚上的月亮、星星了。总想着:世界上怎么会有别的会亮的东西。生物什么的就更别提了
可是夏日夜里的萤火虫,不仅是生物,还会发亮,像点了灯一样,亮堂堂的
一个夏日的夜晚,我对爸爸说:“为什么莹火虫的尾巴会发光?”
他回答:“你自己猜猜看啊。”
“告诉我嘛!”
“不行!”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
“绝对不行!”
见他这么说,我也没有再问,但内心里的好奇心却总落不下。不告诉我我就自己研究呗!怀着这样一个心态我上楼躺在床上。身子是在床上趴着,但魂儿已经飞向窗边,我的双眼死死叮着窗口最近的一只虽火虫,心里想着:这莹火虫肯定是在尾巴处装了个迷你小灯炮,装这玩意儿的人想必是个很厉害的科学家,这都被我识破了,我可真棒,比科学家还厉害
于是,我第二天问了爸爸:
“你说,莹少虫尾巴上是不是装了灯炮?可他还是说看那万年不变的话:“你自己猜猜看啊”。
他的回答我开没有放在心上,还是认为萤火虫尾巴上装了灯炮。
后来,缝人问我黄火虫尾巴为什么会亮,我忘是回答:“因为它尾巴上安了灯炮呀!”
这句话我说了很久,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停了。
09
鹦鹉肚子里装个人
陈紫璇
在我六岁以前,我认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动物是不会说话......就在某一个平凡的早晨发生了件一点都不平凡的事。
我爸晨跑回来,手中还提着个笼子,笼子里有只小鸟,我大声叫起来:“哇!小鸟唉。”笼中的鸟也学着我的口吻叫起来:“哇!小鸟唉。”我吓了一跳,心想:“鸟怎么会叫?是不是我出幻觉了?”我爸说:“这是只鹦鹉,一只会学人说话的鹦鹉。”“他是人吗?人的另外形象?”我问。“怎么可能?”我妈笑道,“这是鸟啊,笨,人怎么可能长这样?”我沉默了:“鸟不就是动物吗?动物不是不会讲话吗?不就只有人会讲话吗?”
我问爸爸,他去不说,他说让我自己去发现,然后我又去问妈妈、奶奶、爷爷他们都说不知道。我只好无奈的回房间了......
我想了好一会儿,突然我想道了个灵感,我忙跑去和爸爸说:“爸!我想到了!是不是因为这样—不是只有人才会讲话吗,那在鹦鹉的肚子里面,是不是装了个人?或者是报人的嘴巴塞了进去?”老爸笑面不语,我说:“老爸你笑那么开心是不是因为我说对了?我也太聪明了吧!浅浅的思考了一下下就想通了!我可真是个天才!
10
沙怪
林雪莹
“话的东西都会动。”这个观念在我的脑海中一直以真理的形式存在了好久好久。
小的时候,妈妈带我去海边玩。脱掉鞋子,挽起裤脚,站在海边等海浪如高铁般速度快速涌来。“哗哗”海浪涌过来了,我张开双臂,紧闭双眼,海风咸咸的打在我的脸上,这时,脚底下的沙子开始“作怪”,整齐不一的乱动起来,如同有一个教练在指挥一般,十分舒服,感觉我的脚底踩在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上,我想:“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沙子飞走了,可还有着硬硬的东西?是石头吗?是螃蟹吧?”浪又打来了,我脚下的东西又动了起来,我感觉我在后退,“可我明明是没有走路呀?”我想。我跑去问妈妈:“妈为什么浪打来时会感觉自己在后退?”妈妈用打趣的口吻对我说:“是沙怪呀!”这当然是大人骗小孩的话语了,可那时天真无邪的我却深深的相信了。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离谱的猜测,每当浪冲来时,我便蹲下身子用手去摸,确实硬硬的,感觉在向后退,与我的想法简直是一模一样。我张嘴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交个朋友好吗?”沙怪没有回答我,但我认为是他比较害羞,默认为他同意了跟我做朋友。
后来我老求妈妈带我去海边见我的朋友,且逢人就说:“我有一个朋友叫沙怪。”
哈哈,现在回首童年真是够可笑的。
11
蚊子的秘密
黄梓恒
在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探索小动物和昆虫。在一个周末,我又找到了探索的好机会。
在整理书桌时,我竟然发现了一只落在玻璃上的蚊子。我本想拿起灭蚊喷雾一举歼灭,可在转身时眼角的余光却看见了,那今年刚买的显微镜,我不由得心生一计。
我飞快的拿起那台显微镜,在桌上进行“对光”等一系列的科学专业准备工作。做完准备工作后,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把镊子,,轻轻悄悄地靠近那只蚊子,我甚至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他被我惊扰飞走了。我慢慢的用镊子靠近,就在那蚊子舔玻璃时,我眼疾手快,快速的夹住那蚊子的一只脚,将它抽到了物镜下进行观察,并且心中默念着“欧耶”。
看着目镜中的图像,我不由得一愣,因为图像中有一根粗如电线的黑色线,上面有着许多细小的毛发,像树枝上的叶子一样,紧贴在那根黑色线上。我赶忙拿来手机,拍下来查了一下百度,发现这一根根的毛发就是蚊子的“腿毛”,而那粗鲁电线般的黑色线就是蚊子的脚。这种腿毛可以帮蚊子贴在墙上不掉下来。这时我就突然想到:那其他昆虫会不会也有这种“腿毛”呢?可没等我细想,手中的蚊子突然一震,我吓得赶快紧了紧镊子,突然从目镜中看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芝麻般的椭圆形小球,我又一惊,大胆猜测这可能是蚊子的卵。我又拿起手机,查阅的资料,不一会儿,果然找到了答案。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就是蚊子的卵。
在观察与探索中,我知道了许多知识。
END
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