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课堂有话传承民族文化领略傣族风情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07/4467032.html
幸会音乐,创造你我的音乐生活!导语

葫芦丝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主要流传于傣族,其历史悠久,音质细腻,外形质朴,它优美柔和的音色,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感受傣族风格的作品,丰富音乐课堂。

《可爱的小象》是一首运用傣家音乐元素,以傣族吉祥物“象”为主题的一段体儿歌,结构规整,旋律柔美流畅,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特点。

本节课主要以教授学生运用民族乐器葫芦丝吹奏歌曲《可爱的小象》,让学生能感受葫芦丝的魅力,进一步了解傣族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01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随音乐舞蹈,并用葫芦丝吹奏上节课已基本会唱的《可爱的小象》,以此引出课题,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受傣族风格,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02吹唱结合,巩固指法

复习巩固环节,教师运用照片示范,强调正确的葫芦丝演奏姿势,并编创出朗朗上口的《葫芦丝指法歌》,学生一边演唱一边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在唱跳结合中,更快的熟记指法与演奏姿势,活跃课堂氛围;接着将学生以前学过的7个音组成音乐阶梯,进行音阶练习,进一步巩固指法,训练气息。

03游戏激趣,新授乐曲

新授乐曲环节,以“接葫芦”、“种葫芦”、“比大小”三个小游戏串联,运用各种动画,让学生在有趣的小游戏中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吹奏乐曲。

第一个游戏“接葫芦”,运用动画,按照《可爱的小象》曲谱中音名的顺序,在屏幕上依次出现写有1-3个音名的葫芦,学生将葫芦中的音吹奏出来。这一关是让学生首先练习、熟悉乐曲的主干音,能迅速反应不同音的指法,解决乐曲中一些音跨度较大,按孔困难的问题。

从乐谱分析该歌曲每个乐句的前两个小节每个音都是一拍,学生较容易掌握,所以第二个游戏“种葫芦”,是运用师生接龙的方式,重点解决每个乐句前两个小节的吹奏,让学生能连贯、流畅的吹奏,并感受乐曲的换气位置。

后附和八十六分节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第三关运用对比葫芦大小的方式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不同节奏型,更快、更有效地体会音的长短,以此来解决乐曲中难点节奏。在讲解八十六分节奏运用的“连吐”技巧时,通过有节奏的念“苦”字和不断吹奏不同的音来练习,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连吐”的方法。

04载歌载舞,综合表演

在综合表演环节,将学生分为唱歌组和器乐组,教师用傣族舞伴舞,营造载歌载舞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

本节课带领学生走进葫芦丝,复习了葫芦丝的结构、演奏姿势与指法,学习吹奏了《可爱的小象》。葫芦丝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其魅力远远不仅如此,关于它更多的知识以及傣族文化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去发现。

在此分享这节课多媒体小片段:

栏目主持:赵文琦美编:赵文琦作

绍莫子叶

莫子叶: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华小学音乐教师,“黄冠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荣获年区级中小学器乐优质微课一等奖;年武汉市小学器乐优质微课一等奖;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届校园合唱节优秀指导教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艺术小人才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往期回顾

我上歌曲《京调》

让“萤火虫”在歌声中闪耀——我上歌曲《萤火虫》

一堂古琴课留给我的思考

歌曲《晚风》合唱课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92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