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洁尘丨女人如焦糖,熬出什么样的滋味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http://m.39.net/pf/a_7696544.html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喜欢洁尘的电影随笔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这个狡黠的四川女人总是善于借助光影,来讲述她眼中的人生因缘。从《黑夜里最黑的花》开始,慢师傅的电影细胞被她启蒙。这本《焦糖》里只有女导演和她们的作品,丽贝卡·米勒、南希·迈耶斯、许鞍华、岸西……可能不过是格局不大的女性电影,目光所及之处,也不过是用一个中年女性温润感性的眼睛看到的男欢女爱与人间的蜚短流长,但这本书还是打动了我,它提出了那样一种女性的人生质地:女人如焦糖。

同名电影《焦糖》是黎巴嫩女导演纳迪·拉巴基的作品,片头就是制作焦糖的过程,糖浆在锅里熬炼着,可以想见它的浓度和甜度。一家美容店里的三个女人在各自的情感世界里起伏,如同经历焦糖熬制的过程,圈圈缠绕,得到这深褐色的粘稠液体,却无人有意品尝,因为这只是美容店里用来脱毛的,讽刺的甜腻,无奈的人生。不过细想之,也不必太悲观,据说科技至今尚未彻底破解焦糖的结构组织,如同世间无人敢说已然了解女性的心理。女人是正在熬制的焦糖,每一层质地都是秘密。

女人如焦糖,熬出什么样的滋味?

撰文丨洁尘

黎巴嫩女导演纳迪·拉巴基的作品迄今为止有两部,一部是出品于年的导演处女作《焦糖》,另外一部是她在年的新作《现在我们去哪儿》。

纳迪·拉巴基的导演作品都是她自编自演的。如果就从演员的角度来讲,拉巴基已经拥有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她出生于年,正值盛年,俏丽、性感、演技细腻。在《焦糖》里,她扮演一个在不伦之恋中难以自拔的女人;在《现在我们去哪儿》中,她扮演一个意志顽强、聪颖果敢的单亲母亲,对这两个角色拉巴基都把握得相当准确。

如果拉巴基只是作为一个漂亮且优秀的女演员转型为一个女导演的话,那么,她的导演作品可能没什么好说的,就像很多漂亮成功的女演员的导演作品一样,精神可嘉,但质量差强人意。关键是,拉巴基作为一个编剧,作为一个导演,她所发散出来的强大的女性力量和对这种力量相当娴熟精准的影像呈现,让人惊讶。可以这样说,像拉巴基这么美丽的女演员,没有哪一个能在其导演作品中达到她的高度;反过来说,杰出的女导演,也没有谁能拥有拉巴基那种惊人的美貌。美貌与才能,在拉巴基这里,有如珠峰登顶,南北坡两条路线,最后会师山巅。

对一个女性进行这番感叹,说起来有点可笑,有点“第二性”的自怨自艾,严重点说有点自轻自贱。但是,我免不了要从一般世俗的眼光来惊叹一番,前段时间水木丁发的一条微博说:“海蒂·拉玛,发明CDMA的女人,好莱坞艳星,18岁成为世界影史第一位全裸出镜女星,结过六次婚,活到82岁,因为太美貌,才能一直不被认可,她的发明正式申请专利并捐献给了政府,她一生并未因此获利。年海蒂?拉玛逝世,世界通讯协会称她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人物。今天每个使用手机的人,都必须感谢她。”我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评论道:“美成这样的女人,世人不想/不愿/不肯/不甘相信她还这样聪明。”

《焦糖》和《现在我们去哪儿》不仅是两部质量上乘的电影,对于我来说,这还是两部让我十分尊敬的电影。在一般的想象中,一个黎巴嫩女导演该怎样大书特书其国家和民族所遭遇的战乱纷飞、生灵涂炭啊?如果这样做了,也就恰好迎合了且满足了世人的想象力和同情心。这是一种很便捷的“政治正确”的思路。但是,拉巴基不这么想。

《焦糖》是一部格局很小的女性电影,故事发生在贝鲁特一个叫做“如此美丽”的美容美发店里。这家店里有三个女人,拉巴基扮演的拉亚里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在嫉妒和失望中,她主动上门去为情敌服务,为的是看看情敌到底长什么样。见面方知情人的太太是个温暖可亲的女人,这使得拉亚里终于明白情人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个容貌远不如自己的女人了。店里另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尼斯瑞,一个准备结婚的女孩,却因为不是处女而十分紧张。于是,众女友支招教她怎么应付新婚之夜,还陪她去做处女膜修复手术。店里还有一个女孩瑞玛,中性打扮,性取向跟一般女人不一样……围绕在这三个女孩周围的是几个女人:丈夫有外遇的家庭妇女詹美尔,曾经做过演员,现在还在不断试镜,却没有任何进展;隔壁裁缝店的老姑娘罗丝,人到中年,却一直没能嫁出去,跟精神失常的花痴母亲相依为命……这部电影的片头就是制作焦糖的过程,糖浆在锅里熬炼着,可以想见它的浓度和甜度。中东甜品一向是出了名的甜,齁甜。而到了后面,观众才会发现,这焦糖不是拿来吃的,是美容院用来褪毛的。

看《焦糖》这部电影,会想,这里面的女人故事,不跟全世界所有城市里的女人故事一样吗?追爱,追美,为爱和美煎熬着,或焦虑或抱怨或认命。那么,贝鲁特的炮火呢?其实,电影呈现的是生活的另一面,是生活的里子。炮火中的贝鲁特也有宁静的岁月,也有日常的质感,也有琐细的日子。拉巴基在片尾打上字幕:“谨以此片献给我的贝鲁特。”她刻意避开人们对贝鲁特的想象,刻意避开所有的争端,避开所有的炮火,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柔美平和的贝鲁特。这是我特别欣赏的一种创作角度,它选取了尊重人性、尊重日常生活这个角度,从而拥有了一种淡定坚韧的力量。我认为,拉巴基用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方式有力地表达了她的反战立场。

到了《现在我们去哪儿》这部电影时,拉巴基的反战立场表达得更为强烈,同时又相当别致。《现在我们去哪儿》的故事框架是虚构了一个因道路不便而与外界隔绝的黎巴嫩村子,这个村子曾经遭受过战火的侵袭,村外的墓地里躺着为此丢掉了性命的好些年轻人。多年之后,这个村子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村里的穆斯林和基督徒相处得相当融洽。随着电视信号进入这个村子,外界的战争信息又传递到了村里,撩拨了村里不同宗教信仰的男人们,一场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战斗正在酝酿之中。眼看着宁静的村子里又要重新流血甚至死人,拉巴基扮演的美艳的阿玛拉以及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女人,聚集了全村的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的智慧来保护家园,保护她们深爱着的愚蠢冲动的男人们,保护她们的亲人……

跟《焦糖》不一样的是,《现在我们去哪儿》的情节有悬疑设计,所以不宜剧透。我要说的是,《现在我们去哪儿》的片头就把我给击中了:一群黑衣女人,在去村外墓地扫墓的途中,在黄沙漫漫的旷野中翩翩起舞,很肃穆,很妩媚,很仪式化,很舞台感,很超现实,同时,很有震撼力。很欣慰的是,这种肃穆、妩媚、仪式化、舞台感、超现实和震撼力,一直持续到了影片的结尾。

到最后,男人们抬着棺木找不到墓穴,转身茫然地问女人们:现在我们去哪儿?随后黑屏,然后音乐响起、字幕滚动——我大为感慨,纳迪·拉巴基,一个太有力的女人啊,她把她的故事有力地紧咬到了最后,一点没有泄气啊!

我又想到焦糖这个东西。焦糖是用饴糖、蔗糖等熬成的黏稠液体,呈深褐色,带有特有的苦味,主要用于酱油、糕点、糖果、啤酒和饮料的着色,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着色剂。据说,迄今为止,现代科技也没能彻底破解焦糖反应的原理,焦糖的结构组成也尚未被认识。拥有焦糖制作技术的人和机构,也对其制作过程采取严格保密的措施,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焦糖工艺就一直是绝密的。我查资料时看到一个英国化学家的感叹,他说:“焦糖不仅具有复杂性,而且也无法预测,只有在最大限度内将原料、制备技术、时间、温度等加以控制,才能保证高质量产品的可重复性。”

我得把焦糖这东西跟纳迪·拉巴基联系在一起,她的立场,她表达立场的角度,她那古怪又流畅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方式,她的光线,她自己和其他演员那种既神经质又生活化的表演,她片中迷幻动听的黎巴嫩音乐……所有这一切带来一种陌生化的审美,一种神秘的气息,恰如焦糖。

——本文选自洁尘随笔《焦糖》

相关活动

Relatedactivities

?

I.慢沙龙丨愈单调愈动人

时间:9月24日(周六晚)19:00

地点:苏州观前街蔡汇河头4号(近临顿路)慢书房

洁尘的阅读看似包罗万象、

漫不经心,实则刁钻、警觉和谨慎。

她的口味偏重传奇,

越是滋味复杂、尖锐痛楚的女作家,

她越是迷恋和热衷。

她擅于以细腻、

安静的叙述风格描写世俗生活,

简洁的文字和充满画面感的段落,

就像电影镜头记录本。

9月24日本周六晚七点

作家洁尘作客慢书房

为我们分享“护佑写作和阅读的奥秘”

分享人

洁尘(本名陈洁),作家。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看电影》《瑞丽》《外滩画报》等著名媒体开设过或正在开设专栏,出版有散文随笔集《碎舞》《华丽转身》《提笔就老》《小道可观》,长篇小说《中毒》《锦瑟无端》等数十部作品。

年,成为成都市震后重建形象代言人。曾获“金芙蓉文学奖”、“四川省文学奖”、“巴金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现为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荆歌,号累翁,苏州人。出版有长篇小说十部,中短篇小说集多部,收藏文化随笔集三部,以及书法作品集《荆歌写字》。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访问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多部作品被拍成电影,是文坛60年代出生的代表性作家。曾在杭州、苏州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同时也被认为是江南才子型文人书画的代表人物。

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则可进入活动界面进行报名。

相关推荐

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77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