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赏读
Tasteclassic
作者简介
谢志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
迄今已发表微型小说近余篇,出版专著26部。作品曾获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入选各类选本及大中小学教材,并被译介到十余个国家。
创作感悟
我出生在上海石库门一幢小洋房里。6岁时,父亲接我去新疆。年,父亲离休,我调回浙江。几十年新疆生活改变和塑造了我,这种改变和塑造,是外形,更是心灵——火红年代的青春永远留在了那片绿洲。我只不过以文字将其定格而已。
分割线胡杨树上的信箱
上海青年丁亮路过果园时,太阳刚刚沉入沙漠西边的地平线,突然,冠若绿伞的胡杨树背后窜出一条黑狗。黑狗像是从黑夜里站出来,染了一身黑,冲着他不停狂吠。
丁亮的腿发抖。他瞅着逃跑的路。
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响过来,仿佛花儿在笑。一个姑娘已跳在他前边,说:不许动,你一跑,黑子就把你当成猎物了。
黑子摇着尾巴,退到姑娘的身边,不叫了。
丁亮像列队一样,做出立正的姿势。
姑娘笑得像花开,说:我故意放黑子出来吓吓你,上海人就是胆子小,不过,歌你唱得好,我每天都能听见。
垦荒队来这里开荒,搭园林队的伙食。丁亮发育迟,饭票经不住吃,一个月的饭票,半个月就消化了。他还吃不消开荒的体力活儿,垦荒队就叫他唱歌,唱歌也能换些饭票,他只顾着对付肚子。他的眼里,一座座沙丘恍若刚揭笼的苞谷面窝窝头。
两条长长的辫子搭在微微隆起的胸前,姑娘还在笑,仿佛她背后的花朵都被她笑得绽开了,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
丁亮的脸一下子红了。他第一次感到,除了肚子的问题,还有什么……他说不清。她的笑,使他想起雪山融化的雪水在果园边的渠里流淌。他说:这里的花开得真好,不怕沙漠。
姑娘说:上海的歌好听。
丁亮说:我是从上海进新疆的路上捡来的歌。
姑娘说:上海人唱的歌好听。
丁亮说:我以前不知道我有这么好的嗓子。
第二天开始,丁亮上工收工,有意经过果园前的那棵三人环抱不过来的胡杨树。晚上,垦荒队地窝子前,点上篝火,不用有人叫丁亮,他就主动朝着果园的方向,唱他喜欢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九九艳阳天”之类的歌曲。
星空下,篝火旁,燃烧着红柳的篝火,嗤嗤溜溜,时不时地爆出火星,像萤火虫。丁亮感觉,夜色背后,繁花深处,有一双好看的耳朵在聆听着他的歌声。而且耳朵如花一样张开。
半夜,他饿了,就喝一壶水,肚字咣当咣当响,那水响,他听起来如笑声。
有一天,收工,走近那棵胡杨树,丁亮吓了一跳。头顶枝叶喧哗,姑娘似乎是掉下来,站在他面前。
姑娘指指叶冠,丢下一句话:树上有个信箱。
丁亮望着姑娘像一阵风,携着浓缩的夜色一般的黑子,进入映着晚霞的一片花点,花像堆积起来一样,一树就是一垛。
晚饭后,趁着夜色,丁亮爬上像岗哨棚一样的胡杨树,接近树梢的一个枝杈上,有个胖胖的雀巢。想象中有鸟蛋——那么大,是两个苞谷面窝窝头和一张纸包着的一叠饭票,粮票用橡皮筋扎着。
借着月光,纸上有两行工整、娟秀的钢笔字:我爹有胃病,只能支援粗粮票了,开荒辛苦,吃不饱饭咋行。丁亮想:她怎么知道我不够吃?
那以后,隔半个月,丁亮在胡杨树前遇上姑娘,黑子见了他也摇尾巴了,而且,摇得很起劲,尾巴像个把手,带动着身体,简直像个拨浪鼓。
姑娘像个邮递员(每一次团部来送邮件,丁亮总是常常失望)轻轻丢下一句话:胡杨树上有信。
想一想,鸟巢里的粗粮票,他的饥饿就缓解了。有一次,他做梦,梦见一对布谷鸟下蛋,下了一叠又一叠的饭票,都是细粮票。
果园里的花谢了,结出青青的小果实。垦荒队指导员叫他去。拍一下桌,手起,桌面有一叠橡皮筋扎的饭票,说:你说说,咋回事?
丁亮不够吃,打双份,露了馅。他嘀咕:怎么能随便翻我的床?!
指导员说:垦荒队搭园林队的伙食,我们的饭票盖的是垦荒队的章,你的饭票盖的是园林队刘队长的章,老实坦白,还有你唱歌也有问题,咋不唱语录歌?
丁亮说:我又没偷,嘴长在我身上,唱歌解乏。
指导员说:你强词夺理,刘队长可当过侦察兵,你别耍小聪明。
第二天,姑娘来到沙漠边缘的垦荒地,黑子还冲着指导员狂吠几声。姑娘说:指导员,我爹和你曾经是战友,我给你提个意见,你只叫马儿跑得快,又不让马儿吃饱草。
指导员说:你咋知道垦荒队内部情报?丁亮是你的内线?他吃不饱还发牢骚。
姑娘说:指导员,你不调查研究,胡乱批评人,我给丁亮支援的饭票,你管得着嘛?
指导员说:你和丁亮算啥关系?
姑娘说:啥关系?我喜欢听他唱歌,你说说,饿着肚子咋唱?
两天后,丁亮卷起铺盖,被调到十多公里外的一个连队,他不再唱歌了。
丁亮零零碎碎听说:园林队刘队长也注意到家里的饭票少了(主要是粗粮票),也侦察到胡杨树上的信箱,他把空闲的鸟巢端掉。他宠爱女儿(老兵结婚迟),只对垦荒队的指导员说:能吃不能干,地里的活拿不起,唱唱歌能让树开花结果,让土地长出庄稼嘛?
年,丁亮返沪前,他来到园林队。果园已废弃,种上了棉花。那棵粗壮的胡杨树仍旧枝繁叶茂,树旁有一座坟墓,刘队长的姓名,他知道了姑娘的名字,因为墓碑上刻有女儿为父亲立的碑。他听见树上传下来鸟叫,隐约望见一个小小的鸟巢,形如倒放的苞谷面窝窝头。
浅评谢志强微型小说《胡杨树上的信箱》
林庭光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更看重物质,而精神与浪漫的追求不被大多数人接受。那些一味追求纯真浪漫的人和事必然遭到扼杀,谢志强老师的微型小说《胡杨树上的信箱》里就有这样一对青年男女。
园林队小刘姑娘在花开的季节,被垦荒队的上海青年丁亮的歌声打动,开始了在那个年代称得上浪漫的交往。如花一般的姑娘,用她独有的方式去制造浪漫。丁亮体质差、吃不饱饭,姑娘把送来的吃食和粗粮票放进了高大的胡杨树上的鸟窝里。丁亮沉浸在浪漫体贴的同时,也用自己浪漫的歌声回应她。当他们那么单纯的浪漫即将以美好的爱情的形式绽放时,姑娘的父亲和丁亮的指导员察觉了,出于“爱护”,拘于世俗,毅然将这朵含苞待放的爱情之花拆散撕碎。
作品的语言擅用短句,节奏明快,生动形象,画面感强,读来犹如身临其境,置身于那个年代,也感受到那纯真浪漫的爱情还没真正开始就已被世俗击垮,只能留在主人公记忆中久久徘徊的那种心痛。“他听见树上传下来鸟叫,隐约望见一个小小的鸟巢,形如倒放的苞谷面窝窝头”,笔者认为,如此结尾,暗含多重寓意:饱含了深沉的情怀,人们的爱情由鸟儿来代替完成,徒添遗憾和惆怅;呼应了文眼“胡杨树上的信箱”,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顿悟的想象空间;即使在特定年代的艰辛生活里,仍始终贯穿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结尾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和对纯真情感的守护的内心表达。
本期荐书
谈古、说今、讲故事,有趣、有料、有观点。
《故事会》蓝版,非虚构、故事体文摘杂志,文摘杂志的新科状元。青少年读者的青春读本、情感读本、知识读本、趣味读本。
邮发代号4-,每本5元,全年60元。
《故事会》蓝版不仅仅是好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