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八一致敬我们,为和平而来


八一建军节

年的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南昌起义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军人被称为“最可爱的人”。革命战争年代,用生命与鲜血保家卫国。和平建设时期,用生命和意志驻守康宁。

去年,“90后”军旅摄影师彭希凭借着单幅作品《炮火下的士兵》、组照《离死神最近的人:扫雷兵》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今天,正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的彭希再次用镜头将新时代强军风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为和平而来

“迅速穿戴钢盔、防弹衣,检查急救包!”

走出贝鲁特机场,还没来得及望一眼黎巴嫩的景色,我们便被荷枪实弹的警卫护送上大巴。从机场出口到大巴不足10米的距离,由黎巴嫩政府军、警察以及我们即将接替的第17批维和部队派遣的12名警卫人员,两人一组成双警戒队形,监视着周围人群的一举一动。

浓浓的“硝烟味”萦绕在身旁,战友们脸上挂满了不安和焦虑。大巴向南,路上一栋栋布满枪眼弹孔的楼房、一个个严密设防的政府军哨卡,以及举着AK47游行的人群和随处可见的政府军,让战友们表情更加凝重。

刚走出机场,维和官兵就被护送上大巴,并立即穿戴钢盔防弹衣。

面对营区周边的复杂局势,哨兵加强执勤警戒。

应急防卫演练中,官兵们迅速奔向战位。

战乱、危险、贫穷、冲突……这是我对黎巴嫩的第一印象。这个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南部与以色列相邻,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历史、宗教等原因,使它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有“中东火药桶”之称。连年的战火,已经让这个地区几十万人伤亡,上百万人逃离家园。

为了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年3月,应黎巴嫩政府请求,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成立,简称联黎部队。年,中国应联合国的请求正式加入联黎部队,累计派出18批次赴黎维和部队,共余人次维和官兵。目前仍有名维和官兵和9名参谋军官在黎执行任务。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维和出征,官兵与家人惜别。

在“钢铁风暴-”多国联合实兵实弹演习,维和官兵对海上目标进行射击。

我维和军官与斯洛文尼亚维和分队指挥长讨论交流枪支性能。

经过一批批维和官兵的不懈努力,黎巴嫩南部越来越和平安宁,但依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年8月下旬,以色列持续利用无人机对黎巴嫩发起袭击,9月1日,黎巴嫩真主党采取报复行动,用便携肩扛式导弹袭击以军坦克,并造成人员伤亡,当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地区进行炮击,至少发射40枚炮弹。而我们大部分的工程建筑、扫雷排爆任务都在黎以边境“蓝线”附近,位置十分敏感。

维和官兵在“蓝线”附近执行人道主义扫雷任务。

年2月21日,黎巴嫩公共卫生部长哈马德·哈桑确认黎出现首例新冠肺炎感染者以来,疫情始终未得到有效遏制,分队部署任务区感染者数量持续增长,还有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被确诊。而我们执行的任务却必不可少地要与外军和民众接触。

任务期间,联黎部队(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多次发布恐怖分子可能对维和人员进行恐怖袭击的预警,要求所有出兵国维和人员做好安全防范。

……

危险与挑战如影随形,“听着枪声睡去,闻着硝烟醒来”,是维和部队工作和生活的常态。面对威胁,名维和官兵战斗在最危险的前沿,充分发扬“两不怕”精神,用青春和热血完成了工程建筑、扫雷排爆、医疗保障、为当地学校援建“和平广场”等一项项艰巨任务,并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当好文化使者,在当地开设武术班和汉语班。维和官兵不仅为维护南黎以及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还有力促进了中黎友好关系发展。中国维和官兵表现出的军事素质、奉献精神、大国担当不仅得到联黎高层的充分肯定,而且赢得了黎巴嫩官方和民间的高度赞扬。

维和官兵向在年黎以冲突中不幸牺牲的军事观察员杜照宇烈士致敬。

中国维和官兵与外军和当地民众欢聚一堂,共话和平情谊。

联黎部队司令德尔科尔少将为维和部队官兵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遇到民众大型抗议游行,交通被阻断,但看到是中国维和军人的车队后,立马让出道路放行。

“我愿将世上所有的颂赞和感激送给你们,像密如织线的细雨、像姹紫嫣红的鲜花、像馥郁芬芳的香味。无论什么语言、无论什么文字、无论怎么展现它们的涵义,在你们为我所做的崇高和伟大的一切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维和官兵赴当地学校开展人道主义援建活动,学校学生为官兵们点赞。

维和官兵与学校学生共同庆祝援建的“中黎和平广场”落成。

维和官兵坚持到当地偏远村庄巡诊,为民众和难民免费看病送药。

在维和官兵援建的篮球场上,孩子们正愉快的玩耍。

维和官兵在联黎司令部开设武术班,受到外军的欢迎和喜爱。

年7月28日,中国第18批赴黎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名官兵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在黎巴嫩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启程回国。第二梯队名官兵将于8月18日启程回国。

年初,一位叫穆罕默德的叙利亚难民意外被狼严重咬伤,经过中国维和军医热心细致的救助,逐渐康复。治疗结束后,他郑重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用阿拉伯文写的信交给当地雇员,要求翻译给在场的医生和护士听。

同年8月9日,当叙利亚11岁难民阿里得知中国维和官兵正在为他就读的学校援建时,他精心画了一幅画送给施工骨干孔令桂。阿里告诉孔令桂:“画上的两只和平鸽上分别载着黎巴嫩国旗和中国国旗,感谢中国维和部队带来了和平,也希望黎巴嫩永远和平。”

在黎巴嫩,当地民众亲切地称呼中国维和军人为“最可爱的东方朋友”,中国军人维和世界和平的故事持续不断地上演着……

夕阳下,一名哨兵在高塔哨上执勤。

在夕阳的勾勒下,维和官兵的身躯显得更加伟岸。

图文:彭希

视频:彭希、李文智、徐慎港、薛镭

编辑:唐瑜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对开每周两期24个版全彩印刷全年期共元

怎么订阅年报纸

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咨询

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订阅

扫描中国摄影报在线订阅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72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