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
TODAY
READING
人物既是面对者又是背对者
既是举左臂者又是举右臂者
既指向同一个方向,又指向相反的方向
——王鲁炎
“今日读书”第九期将为您推荐
由今日美术馆出版中心
独家出版的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画册
本书收录了展览策展人学术文章
以及37位全球参展艺术家的作品
并对策展人、学者和艺术家的观点
进行了完整的编辑和呈现
▲今日学术出版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画册
01#展览介绍
年举办的第四届今日文献展以”缝合”(AStitchinTime)为主题,邀请策展人黄笃与乔纳森·哈里斯(JonathanHarris)联合策展,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37位艺术家参展。
展览主题是基于全球最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复杂变化的现实而提出的。这些世界景观的新动向及不确定的状态,类似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失衡、贸易保护壁垒与逆全球化的抬头、被迫流离失所的移民,狭隘民粹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暴力不断浮现,高科技技术的竞争及跨越地理界限的网络渗透和攻击,环境问题,及英国脱欧的困惑等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进程。
“缝合”(AStitchinTime),英文“AStitchinTime”源于英语谚语“AStitchinTimeSavesNine“,意指在事情还未恶化发展时及时补救,以避免日后产生亡羊补牢的麻烦与困扰。强调的是以当代艺术对以上的发展现状做出反应。
注:“缝合”除了缝纫与外科手术中“缝针”的字面含义,同时它的深层含义与西方的后马克思主义者、阿根廷裔著名理论家厄内斯特?拉克劳(ErnestoLaclau)于20世纪70、80年代在社会与语义层面上提出的链接理论(theoryofarticulation)理论相联系。“链接”是把独立不同的事与物连接在一起的动作行为,具体指不相关的不同语言、观念、意识形态、经验、价值、渴望和人民间的关联。展览主题“缝合”以此引申为人主动参与和改变的内涵,具体通过隐喻的或唤起的方式使人投入行动、介入、干预、揭示和改变的对象。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内文
02#内容摘要
全书的结构,包含联合策展人黄笃的学术文章《“缝合”意味着什么?》,联合策展人乔纳森·哈里斯的学术文章《缝合:多重人类危机时代下全球化的过去与现在》,以及节选了佩里·安德森的学术文章《葛兰西的遗产》,以及呈现了参展艺术家古德伦·菲利普斯卡博士的文章《网络与民粹主义/分隔与缝合——欧洲的视角》,以及一篇与参展艺术家进行的对谈《“缝合”与行动》。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揭示展览主题,并引发进一步的讨论。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内文
03#出版目录
前言
“缝合”意味着什么?
黄笃联合策展人
缝合:多重人类危机时代下全球化的过去与现在
乔纳森·哈里斯联合策展人
《葛兰西的遗产》节选
佩里·安德森
网络与民粹主义/分隔与缝合——欧洲的视角
古德伦·菲利普斯卡
作品
艺域交换小组(英国)、柏谢尔·玛库(巴勒斯坦)、克里斯蒂·拉普(美国)、可可·福斯科宝拉·埃雷迪亚(古巴)、崔玄周(韩国)、格莱克希斯·诺沃亚(古巴)、何岸、胡为一、黄晶厚(韩国)、杰妮·亚·拉尼(伊拉克)、蒋志、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哈利尔·乔雷吉(黎巴嫩)、鞠婷、拉米亚·乔雷吉(黎巴嫩)、拉里萨·桑苏尓(巴勒斯坦)、李梅利(韩国)、李洪波、李景湖、李消非、刘韡、刘小东、玛尼.拉尔.斯雷斯塔(尼泊尔)、马克·布洛斯(美国)、宫本隆司(日本)、邱黯雄、尚扬、邵译农、沈远、王明安(马来西亚)、施勇、谭勋、田龙玉、王鲁炎、王拓、萧昱、张克纯、张移北
访谈:“缝合”与行动
采访者:晏燕
受访者:艺域交换小组(英国),何岸,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哈利尔·乔雷吉(黎巴嫩),拉里萨·桑苏尔(巴勒斯坦),施勇,萧昱
译者:周琳,邓婷
04#内页展示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内文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内文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内文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以“缝合”的理念正视充满变化、动感而不确定的世界,而现存的孤立的、断裂的、碎片化的和矛盾的世界被以链接的方式将其关联性的因素进行重新联结与建构,从而构成了一个总体性的可视的世界。如果说以往的今日文献展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nj/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