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那些被历史一分为二的城市们


一墙之隔,两侧迥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到冲突不断的中东,在20世纪,不少城市被一道墙给割裂开了。虽然有些墙已经轰然倒塌,但是在新千年,这种人为的分割行为仍未终止。近年来,争论不休的美国-墨西哥边境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旅行是让人能够感受这种分割的痛苦、从历史中获得经验的最好方式。看看一墙两侧的迥异风景对于游客来说可能是理解城市的过往和如今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柏林

恐怕没有比柏林墙更有名的分隔墙了。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们开心地在柏林东区画廊的“兄弟之吻”涂鸦前拍照留念,你可能很难相信在几十年前,柏林墙还是这座城市的一个悲惨的鸿沟。

从年到年,严密守卫的柏林墙不仅将柏林一分为二,更带来了恐怖和死亡。冷战期间成千上万的人试图翻越这道墙,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数以百计的人翻墙未遂而死在了守墙士兵的枪口下。位于国会大厦与勃兰登堡门之间绿地上的一排白色十字架则是他们的纪念碑。行走在柏林,你可能常常会看到脚下有一条小石子砌成的或是由金属牌标记的“线”,这就是曾经将这个国家一分为二的柏林墙的痕迹。

想了解更多关于柏林墙的历史,不要错过查理检查站博物馆的柏林墙主题展览,还有曾经遭受严重破坏的波茨坦广场(现已成为欧洲最具活力的商业街区之一)和位于前边境检查站的柏林墙纪念馆。当然,你还可以租一辆自行车,沿着昔日的柏林墙的痕迹,在运动中了解柏林的历史和今天。

图源:berliner-mauer-gedenkstaette

尼科西亚

检查站、无人区、路障、毁坏的建筑物——你以为这是冷战时期的柏林?不,这是阳光明媚的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被称为是欧洲最后一个分裂的城市。

一条“绿线”将尼科西亚一分为二:南部是塞浦路斯共和国——被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也是欧盟成员;北部则是“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一个只被土耳其承认的政权。尼科西亚是塞浦路斯岛上所有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走进尼科西亚,恍如走进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绿线”最初是由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官员用铅笔在地图上画出的停火线,后来成了尼科西亚真正的南北分割线。如今“过关”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Ledra街道北端的出入境点,游客出示护照,就可以拿到一张入境“签证”。进入“北塞浦路斯”,你会看到尼科西亚的另一面,与南部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氛围不同,“北塞浦路斯”的一切都恍如是在奥斯曼土耳其时代。一日之间,能够在英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不同的风情间穿梭,这是一种相当神奇的体验。

图源:mycyprusinsider

格尔利茨-兹戈热莱茨

这个风景如画的小城曾出现在很多著名的电影中,例如《布达佩斯大饭店》《无耻的混蛋》《环游世界80天》和《朗读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小镇被一分为二,尼斯河的右岸成为波兰的兹戈热莱茨(Zgorzelec)。

不过由于申根协议,今天的游客从德国到波兰,无需经过任何边界检查。你可以在波兰享用午餐,然后晚上在德国享用美味多汁的香肠。二战中,格尔利茨完全没有被破坏,千年古城仍然保持着完好的历史风貌,拥有德国现存最古老的市民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被列入德国建筑文物保护名单的建筑就多达多座,因此被称为“德国的建筑博物馆”。因为小城的建筑多有尖塔,格尔利茨还被称为“尖塔之城”。

图源:goerlitz

切申-捷克斯基安

波兰的切申(Cieszyn)和捷克的捷克斯基安(?eskyTě?ín)同样也是被一条河流隔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一个城镇被一分为二。奥尔扎河(Olzariver)上有3座桥梁连接着这两座城镇。在河流两岸,你都能感受到中欧老城的历史氛围,不过大部分的历史名胜都位于波兰,比如风景秀丽的G??boka街和优雅的市场广场,不过捷克斯基安也有它的优势,它拥有该地区最好的酒吧,你可以在这里品尝到传奇的捷克啤酒。

图源:staypoland

莫斯塔尔

莫斯塔尔没有物理意义上的分割线。乍看之下,波黑这个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并不分裂。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聚集在莫斯塔尔的古桥周边,这个莫斯塔尔的标志性景点在克罗地亚-波斯尼亚战争中遭到破坏,年波黑重建了旧桥,旧桥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莫斯塔尔仍然被视为一个分裂的城市,这里的分裂更多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内雷特瓦河和战时前线是两个社区的隐形边界,将穆斯林波斯尼亚人和天主教克罗地亚人分割开来。内雷特瓦河西岸是克罗地亚人的社区,东部则居住着波斯尼亚人。他们去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俱乐部闲逛,甚至由不同的消防部门服务。莫斯塔尔老桥更像是一座连通、融合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习俗的人们的一座精神桥梁。

图源:VisitMostar

埃尔帕索-华雷斯城

尽管被军事化的铁丝网隔开,但美国埃尔帕索(ElPaso)和墨西哥华雷斯城(CiudadJuárez)实际上曾经是墨西哥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城市。年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条约将墨西哥北部的大部分领土划给了美国。

在埃尔帕索,无论建筑还是人文都留有过往墨西哥的痕迹:西班牙式的建筑、热情如火的牛仔、满大街的墨西哥草帽,都给这座荒漠中的城市增添了别样色彩。铁丝网另一侧的华雷斯城则是墨西哥著名的“暴力之都”,表面平静的城市暗藏着暴力犯罪的因子。如果想了解这两座边境之城的故事,不妨前往最近开放的埃尔帕索历史博物馆(ElPasoHistoryMuseum),那里设有专门关于这两座边境城市起源的大型展览。

图源:ElPasoTexas

贝鲁特

今天贝鲁特市中心的大马士革街热闹无比,你可能无法想象,在年到年间,这里看起来像是一个世界末日的荒原,破败的建筑物被茂密的植被覆盖,斗殴事件不时在街头上演。曾经饱受战争创伤的黎巴嫩首都被一条“绿线”分割开来,它曾经是被穆斯林占据的西贝鲁特和被基督教徒占据的东贝鲁特的分界线。

尽管如今“绿线”已不复存在,但其对两侧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依然持续至今。如今“绿线”穿过的区域大部分都经过了重建和修复。如果你想了解这座城市的悲伤历史,那么不妨去参观位于“绿线”上的贝特·贝鲁特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详细介绍了贝鲁特的历史和内战,博物馆保留了破旧的外观,以提示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困境。

图源:lebanonina

耶路撒冷

建于多年前耶路撒冷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神圣的城市之一,被基督徒、穆斯林、犹太人都奉为圣地。然而,也是宗教引起的冲突,将这座圣城一分为二。年《阿以战争停战协定》签订以后,耶路撒冷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不过这只是停战线,而并非最终划界。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取了包括老城在内的东耶路撒冷。自此,以色列控制了耶路撒冷。

如今,东西耶路撒冷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过去的界线如今成为了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不过两个曾经被分割的城区不论在城市风貌还是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一条无形的界线依然将东区和西区分割开来,以至于其中的紧张和隔阂,身处其中的人们都能感受得到。不过无论地缘政治有多么复杂,它都不应该成为阻止你探索耶路撒冷这座多元又迷人的城市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s/42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