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期,中东地区伊拉克局势再起波澜。年12月31日开始,连续两天,大批示威者冲击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一些示威者试图爬上大使馆的围墙;一些示威者则向建筑物内投掷石块和汽油瓶,并试图放火焚烧大使馆入口处的围墙和安全亭。面对示威者的冲击,安全人员则使用催泪瓦斯等加以应对。
年1月1日下午,在美国总统川普表示伊朗是“幕后黑手”、称德黑兰“将付出巨大代价”后,得到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军”呼吁示威者撤离,之后美国使馆外的人群开始散去。人民动员军分支机构“真主党旅”则发言人表示,他们决定将撤销美国驻军合法性的事宜的提案交给伊拉克议会讨论。
引发“人民动员军”组织冲击美国大使馆的起因是美国上周日空袭了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军”分支“真主党旅”的多处军事设施,造成该组织至少25名成员死亡。
为何美国要空袭“真主党旅”呢?美方表示,“真主党旅”要对美军驻伊拉克基地最近接连遇袭并造成一名美国军火承包商丧生的事件负责,因而美方对真主党旅空袭作为报复。
对于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的挑衅,川普并未退让,而是以牙还牙。1月3日凌晨,美军对巴格达机场进行空袭,炸死了从叙利亚赶来指挥的伊朗革命卫队下属精锐特种部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少将(伊朗最高军衔是少将),一同被炸身亡的还有前来迎接的人民动员军高层。
苏莱曼尼可非常人,他领导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精锐分支,专门负责海外作战与情报工作,类似于海外情报机构与和美国特种部队的结合。他指挥的部队在伊朗打击示威者、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黎巴嫩、利比亚援助当地亲伊朗势力,开展特种作战。
叙利亚阿萨德政权能够稳住局势,苏莱曼尼的支持功不可没;在伊拉克他指挥亲伊朗的什叶派民兵组织,抗拒了ISIS的攻击;并在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进行“独立投票”之时,指挥亲伊朗民兵组织配合政府军攻入库尔德地区,使得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独立之梦破灭。
苏莱曼尼在伊朗被认为是仅次于最高领袖和民选总统的第三号人物,甚至从实权上来说是二号人物(伊朗革命卫队司令更多是象征性质,革命卫队实权掌握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中),在伊朗庆祝游行时苏莱曼尼的画像被置于两代最高领袖之后,可见其在伊朗影响力。
苏莱曼尼之死可谓是伊朗对外输出革命的一次重大挫折,不仅如此,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是80高龄,而且身患癌症,下一任最高领袖之争开始浮出水面,苏曼莱尼在紧要关头被炸身亡,将会对伊朗内政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伊朗誓言报复,导致国际石油价格大涨,但是经济问题严重、国内通货膨胀高涨、民众游行示威不断的伊朗不大可能有能力和决心扩大事态,尤其是在强硬主战派将领被炸身亡的情形下。
苏莱曼尼长期往返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协调指挥当地亲伊朗军事组织协同作战,其实美国早在之前就已经数次锁定过苏莱曼尼,不过在奥巴马时期由于担心杀死苏莱曼尼会导致以伊朗对抗升级,所以一直没有下令,直到川普做出决定,以无人机发射“地狱火”导弹定点清除了苏莱曼尼。
川普这个决定还是向以色列学习的。以色列对于发动袭击的组织毫不手软,一旦以色列遭遇袭击,则必然以牙还牙对哈马斯之类组织高级头目实施定点清除,甚至是用导弹灭门。虽然这些高层忽悠底层炮灰去送死毫不在意,无非是一些抚恤金,甚至还能拿以色列的报复做文章,但是他们自身和家人之死还是在意,一次次定点清除之后,哈马斯内部敢于叫嚣并付诸行动的强硬派越来越少,维持住了局势稳定。
这次因为美军基地遇袭、一位美国承包商死亡而导致伊朗强硬派指挥官被炸伤亡的报复是否能够让伊朗清醒一些,不妨拭目以待。
2
在美国和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势力在伊拉克直接发生冲突之前,伊拉克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已经持续数月,导致亲伊朗的总理辞职、政府处于瘫痪状态。
伊拉克的游戏示威引发了大规模暴力冲突,导致1万1千余人受伤,死亡人数超过人。
这次游行示威有一个特点,就是示威民众冲击伊朗驻伊拉克大使馆,要求亲伊朗的政府总理辞职下台,改组选举法,提前大选。
如10月份,伊拉克抗议群众对位于卡尔巴拉的伊朗领事馆发起冲击,将伊朗国旗点燃,并赶走伊朗外交官。
11月27日夜间,伊拉克南部城市纳杰夫的游行示威民众冲击伊朗领事馆并纵火,导致伊拉克安全部队47人受伤,6部车辆被焚毁,领事馆建筑遭到破坏。
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对此进行了反击,12月6日晚间,一伙不明身份枪手驾车闯入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哈拉尼广场,并向广场上集会的示威人群开枪。袭击造成16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医院,袭击者在离开现场前还对附近建筑物实施纵火。在伊拉克安全部队镇压示威者的行动中,有大量的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和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参与,苏莱曼尼奔赴巴格达,也与此事相关。
3
为何伊拉克示威民众针对伊朗呢?背后的真相是伊朗所说的“美国是幕后黑手,支持和煽动反伊朗”吗?美国是个黑锅,啥都可以往里面装,这样的解释简单粗暴,但是远远不能揭露背后复杂的、深层次原因。
伊拉克民众反对伊朗,是有着历史、宗教和经济方面的深层次的原因。从历史而言,巴格达有着辉煌的过往,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到伊斯兰时期,巴格达是伊斯兰黄金时代阿拔斯王朝王朝的首都,全盛时期哈里发的领土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统治着超过万的臣民,巴格达人口过百万,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和政治文化中心。但在阿拔斯王朝的末期,哈里发沦为突厥军团的傀儡,伊朗人、埃及人处于半独立状态,哈里发仅仅能够统治巴格达城市附近的区域,类似于东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政令不出洛邑。
巴格达最终在年被西征的蒙古大军攻陷,末代哈里发被万马踩踏而死,蒙古人屠城造成的死亡估计高达80万。但这并非是巴格达浩劫的终结,余年后的年,帖木儿在此攻陷了巴格达,由于巴格达军民的抵抗,帖木儿攻陷巴格达后,下令屠城并且将所有建筑夷为平地。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时期的一切建筑、学校、教堂均被摧毁,这次浩劫的痕迹,数百年之后尚在。
经过两次屠城后,伊拉克巴格达元气大伤,沦为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属地,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失败,被迫割让领土建立了伊拉克王国,但伊拉克仅获得名义上的“独立”,实质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直到年,伊拉克自由军官组织”以卡塞姆为首发动政变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共和国。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发动政变,推翻卡塞姆政权。年,复兴党人萨达姆上台,年,萨达姆对伊朗开战,开启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
自从伊拉克58年独立以来,政变和战乱一直没有停息过,两伊战争之后,由于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引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海湾战争,萨达姆倒台后,ISIS崛起,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部分领土建国,在美国、俄罗斯、伊拉克、伊朗等多国武装力量合力围剿之下,ISIS覆亡,但进入年以来,随着美伊关系日趋紧张,伊拉克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和动荡,这跟伊拉克的宗教和民族矛盾是分不开的。
由于伊拉克是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失败后,英国抢夺的“委任统治地”(比殖民地自主权稍大一些)成立的国家,国王是英国人扶持的傀儡,作为一个捏合的新生国家,内部矛盾重重。
从人口构成上来看,伊拉克境内主要有两大民族: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目前余万人口中(年数据)其中阿拉伯人占78%左右,库尔德人占15%左右,还有少量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民族,95%以上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信仰基督教。看上去有一个主体民族、主体宗教,能够稳定。
但是在阿拉伯人中,又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什叶派人口占60%左右,逊尼派占18%,占人口15%库尔德人也是逊尼派。所以以宗教派系分,伊拉克又可以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两大派系。
逊尼派跟什叶派的区别在哪里呢?
这得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跟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不同说起。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但是其跟基督教耶稣有两点不同:一是其在宗教中的地位不像耶稣一般,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耶稣的地位跟上帝是一样的,而穆罕默德只是真主的使者,虽然其是最后的先知,但是也只是先知,是人而不是神,这跟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时得到家族和麦加、麦地那贵族支持有关,这些贵族们承认穆罕默德共主的地位,但是并不愿意将其看做是神灵;二是耶稣的父亲只是一个木匠,也没有留下后裔,而穆罕默德出身望族哈西姆家族(延续了多年,近代伊拉克和约旦王室即出身哈西姆家族),而且有子女,被称作“圣裔”。
穆罕默德死后没有留下遗嘱,伊斯兰教按照当时阿拉伯地区游牧民族的惯例,由上层贵族们共同推举继承人,称为“哈里发”。在谁有资格当选继承人问题上,穆斯林分裂为逊尼派和什叶派。
逊尼派认为,只要是教徒都有当选“哈里发”的资格,跟国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想法类似;而什叶派则认为,只有“圣裔”才有资格成为继承人,什叶派尊崇圣裔的后人,两派为此争斗上千年。显然逊尼派的理念更受大众欢迎,除了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部分区域,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穆斯林都是逊尼派。
逊尼派中后来出了一个极端派别瓦哈比派,反对一切偶像崇拜和圣裔崇拜,禁止饮酒,主张过清教徒的生活。观点跟原教旨派别类似,认为穆罕默德是人不是神,只有古兰经才是真主的主旨。瓦哈比派就像红卫兵小将一般,捣毁了不少什叶派圣裔的坟墓,甚至连穆罕默德本人的墓地都不放过。所以什叶派跟瓦哈比派矛盾很深,不共戴天。
沙特王族在崛起之初,只是内志地区(阿拉伯半岛沙漠)的一个小部落酋长,肥沃的汉志地区、麦加、麦地那圣地均在哈西姆家族掌控之下。为了赶走这些名门望族,沙特家族选择跟瓦哈比派合作,夺取了汉志地区,建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王族对于瓦哈比派即合作又打压,明面上把瓦哈比派立为国教,实质上严加防范。毕竟要是按照最初瓦哈比派的教义来说,生活奢靡的沙特王室同样在打倒之列。本拉登即是受到瓦哈比派激进思想的影响,不仅仅反美,更反沙特王室。这也是为何沙特国内反美者众,但是沙特王室跟美国关系良好的原因所在。沙特也是一个理论跟现实撕裂的国度,众多底层瓦哈比信徒反美,但上层跟美国关系良好,财富子女都在美国。
4
受到民族和宗教影响,伊拉克境内可以分为三大势力:什叶派阿拉伯人,人数最多,约占60%;逊尼派阿拉伯人,约占18%;库尔德人,约占15%的人口。在推翻萨达姆后,伊拉克建立的议会制国家中,三方默契总理由什叶派担任(实权最大,议会选举其他两派也不可能选得过什叶派),总统由库尔德人担任,议长由阿拉伯逊尼派担任。
但在伊拉克立国之初,到萨达姆掌权时期,伊拉克一直是少数派阿拉伯逊尼派掌权,英国人扶持的国王是逊尼派哈西姆家族,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军官大多数是逊尼派,萨达姆本人也是逊尼派。
这是英国人为了维系在伊拉克的统治打压什叶派,扶持少数派逊尼派,跟法属托管地叙利亚中法国人扶持少数派什叶派中阿拉维派,打压占叙利亚人口80%以上的逊尼派的做法如出一辙。当然,这也跟什叶派的大本营伊朗在二战时期倒向德意日轴心国的历史有关。最终结果,在叙利亚是少数派阿萨德掌权,在伊拉克是少数派萨达姆掌权。
在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之后,萨达姆为了避免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跟进,先发制人对伊朗发动了战争。沙特、科威特等逊尼派王室自然大力支持伊拉克,避免革命波及。两伊战争打了八年,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欠下了累累外债。
为了逃避债务和获取丰富的石油资源解决经济问题,萨达姆把目光转向了富裕的科威特王室,出兵吞并了科威特,威胁沙特阿拉伯。此时正值年苏联解体,没有大国能够跟美国抗衡,而科威特王室、沙特王室一向是美国的小兄弟,美国对萨达姆发出了最后通牒,但萨达姆错误估计了形势——在萨达姆的类斯大林式的集权统治下,敢说真话的都下狱或者枪毙了,他能听到的都是他喜欢听的,最终美国出兵,萨达姆一败涂地。但是老布什考虑到地区均衡,并没有趁势攻入巴格达,而是收复科威特后即停战。
眼看萨达姆政权受到国际制裁,处于虚弱状态之中,伊拉克什叶派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开始起义准备推翻萨达姆政权。但是时代变了,哪怕什叶派人数多,血肉之躯无法抵挡飞机大炮,被打过八年两伊战争的伊拉克政府军杀得血流成河,有消息称萨达姆在镇压中使用了化学武器,这也为之后鲍威尔用“洗衣粉”在联合国指控萨达姆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埋下了伏笔。
而且事件后,由于均是逊尼派,都反美反沙特王室,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萨达姆跟本拉登基地组织勾搭了在一起。美国之前看萨达姆用飞机大炮镇压什叶派起义已经是很不爽了,事件后美国一场怒火正无处发泄,已经为本拉登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萨达姆还要往枪口上撞,可谓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结果伊拉克政权被小布什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推翻,1年后萨达姆被俘,什叶派当权的法庭自然坚持判处了萨达姆绞刑。
说美国推翻萨达姆为了石油的说法经不起推敲,战后伊拉克石油开采权欧美公司几乎没有参与,参与最多的是俄罗斯和某大国,美国本身是能源出口国,第一次海湾战争是为了维系美国主导的秩序,第二次是为了本拉登,为复仇。
第二次海湾战争时,由于美国有巨大的空中优势,萨达姆的数十万机械化大军基本上是不战而降。轮到萨达姆倒台后什叶派掌权,处于对逊尼派主导的军队不信任,伊拉克新政府解散了前政府军,数十万军人解甲归田。这个策略跟内战时期国民党将数十万伪满洲国军队就地解散一样,是个大败笔。
大量失业的前伊拉克逊尼派军官加入了ISIS,成为骨干和中坚力量。这也是ISIS一度打得伊拉克政府军丢盔弃甲的原因。当年萨达姆镇压什叶派时,大量的宗教人士和异见者跑到伊朗,伊朗也对其暗中进行扶持,所以伊拉克政坛存在一股亲伊朗势力。
美国推翻萨达姆不过是为了事件复仇,震慑反美国家,也不是为了伊拉克人谋福祉。当初萨达姆用飞机大炮屠杀什叶派民众时,美国也并未出兵就是证据。战争打完后,美国就谋划逐步撤出伊拉克,如果不是ISIS崛起,可能美国早就从中东地区撤军了,从泥潭中脱身。
由于在奥巴马时期美国逐步撤离伊拉克,伊朗的势力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浸透。在军事上,亲伊朗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军”拥众十余万;政坛上,亲伊朗的什叶派议员们把持了政府,按照伊朗的利益而非伊拉克的国家利益行事,在油田开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利益输送,自身也借机中饱私囊。由于腐败严重,伊拉克失业率高企,而爆炸式增加的人口也让伊拉克陷入了“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之中。跟伊朗类似,伊拉克人口从年的万出头,增加到年的余万,不到60年间人口增加了5倍多!
伊拉克年轻人中失业严重,现在的伊拉克有58%的人口是24岁以下的青年人,然而其中大约有30%是失业者。为了应对失业,伊拉克政府采取了扩编公务员的办法——这会进一步压制经济和内需,无异于饮鸩止渴,伊拉克新增的工作岗位中,5个有4个是公共部门。而这些岗位自然落入了跟当权的什叶派政府官员有关系的人员之手。
腐败和失业导致年轻人走上街头,要求亲伊朗的总理辞职,修改选举法,重新举行大选。
最终在12月1日在特别会议上投票批准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但议会后续提名的人选均为同一政治派系亲伊朗的人选,以至于库尔德总统拒绝批准(按照宪法规定,总统无权这样做),并辞职返回库尔德自治区。伊拉克总理、总统均空缺,面临宪政危机,政府处于瘫痪状态。要修改选举法,重新大选,解决宪政危机,内部涉及到什叶派(当然什叶派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亲伊朗的、有反美反伊朗的、有亲美的)、逊尼派和库尔德人的博弈,外部还有美国、伊朗、沙特等国出自自身利益的干涉,政治问题跟经济困局搅合在一起,问题短时期难以解决。
5
如果说巴尔干地区是欧洲的火药桶,那么中东地区就是世界的火药桶。而伊拉克可谓是中东的十字路口,处于各方势力交汇的中心。就像古代中国的中原河洛地区,“天下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中东地区目前的纷扰乱局,跟16、7世纪法国、欧洲宗教战争类似,在历史的进程上,可以说中东地区落后了欧洲地区数百年。乱局短期内难以平息。
虽然中东地区乱局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但大乱之后才是大治。矛盾爆发出来后才有可能得到解决。预计首先倒下的国家将是伊朗,因为伊朗在美国的制裁下已经内忧外困,而且面临继承问题;在伊朗转型后不再对外输出革命,就不再需要沙特来对抗伊朗,沙特将会在压力下进行改革。
当伊朗和沙特社会转型和变革完成后,伊拉克、叙利亚等国不再因为宗教和民族而对抗撕裂,纷争也将会平息,中东地区的长期的和平与稳定发展才会到来。
大江宁静转发和点在看,是更好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uoz.com/lnms/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