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萤火虫 > 萤火虫的繁衍 > 剧场见听见也许美好结局
当前位置: 萤火虫 > 萤火虫的繁衍 > 剧场见听见也许美好结局
在没得看剧的日子里听原声带时想到的一些东西。
专业性没有,主观性很强。
写完这些的时候发现,其实其中有一些在七月的Repo里自己就有过很类似的说法(七月repo戳:“爱,将使我们幸存”),但那时只以为这仅仅是自己过度发散的想象和感受,是一些修辞性的表述。现在会感觉到的是,所有的感受都并非空穴来风,看似修辞性的表述其实可以在音乐中找到来由的路径。除了文本,音乐本身也在叙事,之所以会产生那样的感受那样的想象,原来是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把我带到了那里。
*以下理解和发散是基于韩版的ost和七月看的中文版的演绎
涉及文本的部分依据的是中文版的歌词
*行文有剧透倾向
1.
记得当时一轮的时候看译配歌特老师提过,Oliver和Claire在丛林里看萤火虫那一段的纯音乐BGM里,其实暗中嵌着《谢谢你,Oliver》的旋律。我这个木头耳朵特地回去把原声带里两首歌的进度条拉到烂了还没听出来,最后还是亲友给我点拨了一下,再听到的时候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是他们在黑暗中长途跋涉,环顾的刹那,世界瞬间星光闪耀的那一刻,小机器人们意识到他们正身处一片萤火闪烁的森林中,而此时飞旋而起的弦乐拉出的旋律线条其实就是《谢谢你,Oliver》里Oliver对他想象中的James唱的第一句:“我从未想到分别后,时间会过得这样快,已经过了好久。”
那段飞舞的乐句在那一刻听起来就像是用音乐具象地画出了刹那升起的萤火虫星群纷飞的轨迹,整个非常壮观美丽的线条感真的是非常视觉化的,但又因为它来自《谢谢你,Oliver》,我又觉得它画出的实际上也是Oliver的内心轨迹。当时在一轮repo里写,我觉得来找James这件事对于Oliver和Claire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关。对于Oliver来说,这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存在方式:在此之前,他生活的中心围绕着James,守在公寓是为了等James,怕他走了James回来接不到他,捡瓶子是为了攒钱去见James,答应和Claire一起去远行也是为了去找James;他所有的行动的目的都只有一个,James。而这一趟海岛之行彻底打破了他所有的期待,也彻底“摧毁”了他这种以James为圆心建立起来的存在方式。不破不立,唯有彻底的打破,才可能跳出之前的惯性和视野,也才可能在废墟的土壤上建立新我。Oliver也许是在这一刻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曾经最疼爱他的那个人没有了,不在了,没有人会再为他考虑和打算了,他真的是一个没有人要的五代废品了。他只有自己了,他必须从那种为了James活着的方式里走出来,他只能,也必须为自己活着了。可能也许是他第一次,做什么事不是为了James,而是因为他自己,他在沉默了很久很久之后,跟Claire说,我们去看萤火虫吧。
噢,我们小Oliver,他伤心了。也许他想散散心——反正他现在是孤独、孑然的自由身了,就算消失也没有人知道,谁又会在乎他跑去了哪里呢?
我一直觉得即便是和Claire一起去看萤火虫的时候,他也没有完全走出James事件的阴霾。所以在无数萤火虫亮起来的那一刻,《谢谢你,Oliver》旋律的复现就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这首歌所代表的甚至是Oliver此前所有人生的某种缩影,这曾经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一件事,或许一度是他存在的理由和意义。当这一切一下子被抽走的时候,不是马上就能接受和改变的。因为他还没有彻底放下,所以他还能听见自己不能控制地去想念的声音,关于这件事积压的所有情绪、关于过去人生的一切也许都在那一刻随着那些腾空而起的萤火虫从他心里的潮水里翻泛上来了。而同样的,也在那一刻,那些照亮了他,穿过了他的萤火又把堵在他心里的这一切冲散、打开了,这段旋律的复现是情绪的一次宣泄,其实也是一路走到这里,忽然听清了心里的天外弦响的一种释怀。而在这段曲子之后,接上的就是Oliver和Claire逐渐体认到对彼此心意的那首《萤火虫》,前面这段旋律就真的把情节转折点上这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出来了:它为James事件之前的Oliver做了一个完整的收束,而至此之后,Oliver就放下了为James存在的自己,正式转向了一个“为自我”的,更加“自觉”地存在的阶段。
但其实,从私心上来说,我又很高兴地在这段旋律的复现里看到了James的身影,他对Oliver来说是朋友,是家人,就像人类社会一样,你的家人和朋友,不会缺席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你会希望他们在这里,见证这一切的。在对Oliver和Claire的关系推进非常重要的萤火虫森林中,James是否仍以某种方式出现,就好像他其实还陪伴在Oliver的身边,一如后者曾一直希望的那样?我不知道。但我希望,James看到现在的Oliver,看到找到了Claire、与Claire相爱的Oliver,也会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吧。
图片来自摄影师郑天然
(图片卡司:高雨晨、姜彬)
2.
寻找萤火虫这个段落的配乐其实画面感真的很强,我每每听下来都觉得弦乐和钢琴实际上分别勾勒了两条线:弦乐还原的是萤火虫,听起来就像是萤火虫翅膀的颤动,忽上忽下捉摸不定的飞行轨迹,忽闪忽现可望却总不可即的亮光;而钢琴的旋律刻画的是两个小机器人在黑暗的森林里跋涉、找寻的脚步,是他们四顾张望,又被似是而非的光亮吸引移动的视线,是他们追着若有若无的光亮在森林中跌跌撞撞、寻寻觅觅的每一步,钢琴的整个线条感觉是能和两个小机器人的动线完全吻合起来的。弦乐和钢琴的线条交织在一起,用听觉来叙事,就把萤火虫森林里的每一幕画面都用音乐还原了出来。
图片来自摄影师郑天然
(图片卡司:高雨晨、郭耀嵘)
3.
是七月看完一轮回来以后,有天听韩版原声带的时候才get到:James留给Oliver的那张录音唱片里其实藏着一次时空的变换。唱片响起来的时候,一开始一直有沙沙作响的杂音,是Oliver站在现实里听唱片播放,但随着他循着琴声走进想象,去靠近琴声里的James的时候,唱片的杂音消失了,就像是这段旋律离开沙沙作响的回忆,进入现实,变成了某种清晰、确凿、可以触碰的真实。
一轮写repo的时候提过我非常喜欢黄子的Oliver在这个地方的处理(因为看其他两卡的场次在前,看的时候没有去特别注意这一段,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所有Oliver都是这样处理的),Oliver在这里视线一直直视前方某处,至始至终都没有真的看向弹琴的James,他只是在音乐中将手放在了弹琴的James的肩上,闭上了眼睛。当时写repo的时候说我觉得他在这一刻,真的能够从琴声中感知到他的朋友,他循着James留下的这段钢琴声,重新找到了James,重新感受到了James。而在get到音乐上还有这样的一个变化之后,更加觉得这一点处理得若合一契。琴声逐渐的清晰是Oliver得以穿过分别的岁月设下的重重阻碍重新再见到James,生死的界限在那一刻都迎刃而解化为乌有,当所有的期待都已经破灭这是Oliver能够握住的唯一的时刻,也是他漫长的等待、一个一个攒起来的硬币、从上海到海南一路的最后,唯一能够抵达的时刻。哪怕这个时刻本身也只能是虚幻的,但他却从中获得的是最大的真实。他小心翼翼。他很珍惜。
当一曲趋于终了,Oliver转身走向Claire身边的时候,琴声里又重新出现了滋啦作响的电流杂音,好像大梦方醒,真人的演奏重新变回了电唱机的播放,音乐在这里完成了一个电影里回忆闪回镜头展开与结束般的回环。回忆的匣子关闭,时空又一次回到现实。原声带每次听到这里都有一点难过,梦里的一切都那么新亮,闪烁着明丽又圆润的光泽,而醒来时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台电唱机仍不知疲倦地唱着吱呀作响的歌曲。
图片来自摄影师郑天然
(图片卡司:张博俊、祝颂皓)
4.
之前每次在现场,看到Oliver和Claire删除记忆的那一段时,我都已经哭到顾不上其他,以至于直到后来有一天再复听原声带的时候,才发现这一段用的BGM,原来也是《Goodbye,myroom》的旋律再现。
在此之前,《Goodbye,myroom》在剧里的正式出现是两次,一次是Oliver和Claire离开家去旅行的前夜,各自和自己的房间告别;第二次是他们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之后,Oliver一个人在房间里唱的独白。他先是抱着花盆说,花盆,不可以再想Claire了。可哪里是花盆在想Claire呢,花盆怎么会想Claire。是他Oliver在想Claire,是他Oliver的心在想Claire。可他又很严肃很认真,像小孩子约法三章一样地要和花盆一起把这一切赶出脑袋,闭上眼睛一起倒数三二一——可是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他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的却是什么呢?我不太确定这段准确的歌词,但记得大意,大意是,我的朋友,我不能够忘记你。
所以当他们在黑暗中孤独地面对发光的记忆储存,横心闭眼选择删除这一切的时候,同样的旋律轰然而起,所有的心意不言而喻,昭然若揭。如果说在此之前两人回到各自的房间把所有的纪念全部打包收拾断舍离的过程中,配乐是紧凑的、克制的——姑且非专业地称之为“程序线”——就像用应接不暇的忙碌让自己无暇分心,极力忍住眼泪,他们在行动上做出了理智中认为对对方最好的选择,可到直面记忆的那一刹那,音乐却暴露了他们真正的心意,是“情感线”在那一刻彻底冲溃,彻底盖过了“程序线”,在那一刻再不能回避,全部彻底像洪水一样溃堤而出。这段旋律亮出来的同时,大屏上记忆片段呼啸着一帧帧闪过,现实行为和真实想法之间彻底发生了错位:他们选择了删去记忆,选择忘记彼此,可是在动手删除的那一刻,他们心里回响的那个巨大的声音却是,我不能够忘记你,我的朋友,我不能够忘记你。行与意的错位最后交织成了一组矛盾,像越转越快的飓风一样,不断被压缩向尖锐的那个极点:删除的最终时刻越来越迫近,记忆的画面越来越疾速地回旋,无可回头的时分,他们心里的那个声音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急切地呼喊,不要,我不要忘记,我不要忘记这一切,我不要忘记你。
图片来自摄影师郑天然
(图片卡司:高雨晨、郭耀嵘)
5.
而直到《Goodbye,myroom》的旋律到最后也突然戛然而止,或者说它在某一点开始突然急剧地扭曲、变形、收缩、加速,像是“程序线”骤然掐断“情感线”而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是无论他们内心曾怎样幡悟、挣扎、抗拒,怎样拼命想要挽留,“删除”的浪头都不由分说地、铁面无私地在那一刻降临,甚至来不及再多做一个反应就已经被淹没,消失在一片越来越快速的混沌之中。
一切在那一瞬间结束,只剩下一段长久的空白。而这时从寂静中浮现的尖锐电子音就像梦里一道道自眼前滑过的弧光,亮得让人睁不开眼,只剩一片一片过曝的空白,像《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最后写世界尽头什么都没有,唯有漫天茫茫大雪里飞鸟掠过,大雪之中,只有鸟鸣声回荡。记忆清除之后,生命里忽然出现了许多令人困惑的空洞,可却又不能够想起那些空缺的位置上曾经存在过什么,你在重新醒来的那一刻意识到自己在恸哭,却又不知道自己是在为什么事情恸哭。而这些好像无家可依般惶惑地、逡巡着的电子音再一次放大了这种空旷和空白,就像是风穿过那些心的空洞时发出的呜鸣。
可你却又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什么,就像是记忆中断续、残余的影像,在无数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时刻忠实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让你感到一瞬无故的怅然若失。你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却好像长在你的生命里已经很久很久,早就成为这具机械造就的血肉之躯的一部分,再也不能分割和消失了。是什么呢?所以是什么呢?
——在飘忽的电子音底下,还有一层流动的旋律。是《即便我们别无选择》,是Oliver比划着手影极力想要逗笑Claire,是Oliver和Claire忍着眼泪却还是握着彼此的手,笑着看着对方的眼睛唱的那句“你要靠着我睡在我怀中/感觉幸福弥漫在你的左右/从很久之前到很久以后/永远不会消失的爱/和你一起去走到终点才说再见”。
图片来自摄影师郑天然
(图片卡司:张博俊、湛嘉丽)
6.
在故事的最后,Oliver又一次让敲开他的门的Claire走进屋里,此刻响起的音乐仿佛也成了台上的另一个角色,它和站在背景里的爵士歌手一起,默默注视着Oliver和Claire的一举一动,屏息着,注目着,等待着。伴随着熟悉的对话又一次上演,背景的人声合唱再度响起,合唱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但又拉出了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就像是古老戏剧中的歌队,早已知悉此刻会来临,但并不主动介入与干涉,只是谨守它适时的职责,平静、温柔、不动声色地注视着这一切,就像推动摇篮的水流,陪着两个小机器人在命运的河道里再一次顺流而下。
人声往复喃喃合唱的旋律不是别的,而是《所谓的爱》。在看过萤火虫的海岛之旅后回到家中的Oliver和Claire坐在各自的房间里唱的《所谓的爱》,正是在这首歌里,他们困惑不解,他们慌乱无措,他们失魂落魄,他们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曾以为自己绝不会陷入的所谓“爱情”之中,这种他们并不能够理解的事物已经在悄无声息中“侵入”了绝不出错的程序,让他们不受控制地想念彼此,就像这首歌不断循环重复的旋律,一如情不自禁的喃喃自语,在自语喃喃中的往复中思绪又越陷越深,不可自拔。“与你相遇时看着你的眼神”“微笑的表情深深印在我心”“你望向远方而我却在默默凝望着你”不知不觉心里眼里全部都是你的影子,在生活的所有空间、时间,在到处之间,全都充满了你的影子。而在全剧最后,这段旋律以人声合唱的方式再度出现在背景之中,把Oliver和Claire此刻挣扎的内心世界外化为歌,有些事情无论再怎样极力回避,刻意压制,努力遗忘,它总是会在某一刻不受控制地再度苏生。
可有意无意的界限真的又那么明晰吗?(也许没有删除记忆的)Claire分明是有意再次敲响了Oliver的门,而Oliver也分明是有意放任自己又一次打开了门。就像他们向彼此告别时说“记住这件小事也可以”“还有那些忘不了的甜蜜,无论有多痛苦,也不愿意失去”“曾经那样相爱,曾经那样深深地爱着你”。所以沉默了很久打开了门,又二话不说地去找出转换器的Oliver,背对着Claire在空气里按动钻枪时想起的是什么呢?一度退缩,想要借着“五代和六代的充电器不匹配”趁机离开,却又被Oliver留下的Claire,看着Oliver的背影时想起的又是什么呢?“与你相遇时看着你的眼神”“微笑的表情深深印在我心”“你望向远方而我却在默默凝望着你”,无数曾经的记忆碎片此刻又重新浮现,在他们的心头闪回。那些闪闪发光的日子,那些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日子;无数的你,我眼中的你,我无论如何都不愿忘记的你。他们两人在这里好像什么都没说,但背景里往复流荡的歌声却又好像,把所有的故事都说给了我们。
—完—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可通过下方「点赞」或「在看」,让我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j/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