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pf.39.net/zqbdf/140116/4328244.html本文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
年春季刊(总第期)
作者简介
李如东,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中译苏联民族研究著述的整理与研究(-)”(编号:-GMF-)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摘要
文章以谷苞先生在学术生涯早期参与的魁阁研究为起点,追踪其学术研究的流变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讨论其西北民族研究的问题意识、学术理论与方法的内在理路。谷先生的民族研究在继承魁阁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学术方法的同时又对其扬弃,形成了一种综合社会调查、经济类型学与文化史研究的民族学。这一风格的民族学基于谷先生之西北民族研究经验与中国民族学的整体观照发展而来,并在其对多民族统一之中国的阐释中得到集中体现。谷先生的民族学对于理解西北民族研究与中国民族学的历史和现状仍有价值。
关键词
谷苞;民族学;魁阁研究;西北民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学界对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族学研究存在如下认识:它被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所笼罩(或被其他学科的区域研究所笼罩);在某些语境中它被等同于民族史研究与民族问题研究。这些认识部分接近西北民族学研究的实况,但却有失偏颇。西北民族学研究诚然受到史地学传统的影响并具有较为明显的民族史取向,但这不应该成为被诟病之处,相反,这应该成为该区域民族研究的优势。而那种将西北民族学研究等同于民族问题研究的看法如果不是出于偏见,至少也是某种程度的误解。这种误解表面上是将西北民族研究注重现实问题研究的取向归置为“问题研究”(problemstudy),实质则是将民族视为问题;从学理上来说则是将西北地区的民族研究与中国民族学整体语境相割裂的结果。中国民族学无疑将民族视为基本研究对象,其研究既包括对各民族的具体研究,也有对中华民族的整体研究;它对是参照“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构建继承了“帝制中国”的疆域与民族的现代中国亦有长期讨论(甚或争论)。在这些问题域下,西北地区的民族研究较多从民族史、民族关系(因应民族团结的现实议题)、民族认同(尤其是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现状的调查等切入中国民族学的整体研究框架。这的确让西北民族学的历时研究带上了鲜明的史学风格,而其共时研究则又呈现出明显的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应用性特征。但事实上,这两种风格并非西北地区的民族学研究所独有,在其他区域的民族学研究乃至中国民族学的整体风格中亦不难发现。近年来,随着走廊视域在西北民族研究中被强调,部分学者试图以带有区域视角的民族研究整合西北民族研究中的民族史、民族关系与现状调查研究等面向。在此语境中,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持续在西北地区展开民族学研究的谷苞先生及其学说被更多学者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j/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