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萤火虫 > 萤火虫的繁衍 > 最新最全现在进入ldquo西安港
当前位置: 萤火虫 > 萤火虫的繁衍 > 最新最全现在进入ldquo西安港
//
11月4日下午
西安市“奋斗新时代阔步新征程”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
(国际港务区专场)召开
//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中国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网、中国报道、瞭望、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日报、西安电视台等中省市主流媒体和凤凰、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网络媒体共42家媒体全程参与并报道。
发布会上
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博
介绍了国际港务区新时代的发展情况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区域各项事业发展成果
园区成立以来
经济总量连年跨越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近年来实现了年均30%以上增长,连续6年获得了西安市考优秀单位。地方财政收入8.3亿元,是年的41.5倍,财政收入增幅连年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是年的58.48倍;限上社消总额.4亿元,是年的9.65倍。国际港务区正在成为省市追赶超越发展的排头兵。
园区成立以来
努力建设中国内陆第一大港
创造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形成了以长安号、“西安港”、开放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货源在这里集散分拨,超过七成的出口货物在这里集结走向欧洲和中亚,西安港已成为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窗口。
园区成立以来
各大产业加速聚集
临港经济、电子商务、新金融、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产业蓬勃发展,年当年新注册企业数达到家,是年的87.05倍;近三年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亿元,限上网络零售额占西安市近80%,占陕西省的56%;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企业数分别占到全省70%和90%,园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的“热土”、发展的“宝地”。
园区成立以来
城乡统筹不断推进
园区民生领域支出由年的0.79亿元增长到年的31.90亿元,增长了40.4倍;共征地亩,建成区面积达到了18平方公里;教育事业全面提速,先后新建、改扩建学校21所,新增学位个;
市政配套日趋完善,新建道路56条,长度88.1公里,规划建设四条地铁线路,西安奥体中心及周边城市配套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生活服务配套环境正在逐步完善,正在对标雄安新区,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国家中心城市新中心。国际港务区已从当地群众口中偏远的“北三乡”,蜕变成幸福品质新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聚焦省市“三个经济”发展,以“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服务全国向西开放”为目标,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全网物流体系,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生态西安的名片、绿色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是港口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建成了全国唯一
具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
中国内陆港
铁路枢纽方面
建设了中国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总占地亩,到发线48条。
公路枢纽方面
建设了中国邮政西安邮件处理中心、西安传化丝路公路港、卡行天下西北智能公路枢纽平台和圆通西北总部及跨境商贸服务产业园等项目。
门户口岸方面
已建成铁路一类、公路二类开放口岸,粮食、肉类、整车指定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等。
粮食指定口岸
肉类指定口岸
整车指定口岸
综合服务平台方面
已建成西北首个综合保税区,占地4.67平方公里,目前入区企业家;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哈国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8处“海外仓”,西安港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二是对外开放大通道不断拓展
通过多式联运
构建起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贯通欧亚的重要商贸物流大通道
向西
常态化开行了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至中亚、欧洲的10条干线,覆盖丝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年开行列,年1-9月开行列。
长安号满意度
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指标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根据中交协“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会《报告》,长安号满意度位居全国57个班列开行城市第一。
向东
与青岛、宁波、天津等沿海港口合作开行货运班列,辐射日韩等地区;襄西欧、蚌西欧、徐西欧、冀西欧等相继开行,与日照港、唐山港以及中远海、中铁联集等央企签约合作,正在着力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三是产业高地加速成型
商贸物流引擎强劲
引进了招商局集团、美国安博等国内外商贸物流龙头企业。
电子商务名企齐聚
.....
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蜜芽宝贝、苏宁、国美等国际知名电商企业纷纷落户,电商企业累计注册超过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
临港经济蓬勃发展
仅年就引进了49家科技型加工制造企业,将带动就业约人,计划实现年产值约亿,被授予“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
新金融全省领先
累计引入融资租赁企业超过家、商业保理企业超过家。
文体健康酝酿蝶变
引进了华润文体、国广影视等企业,正在打造一带一路赛事名城。
四是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充分发挥“自贸区+综保区”
政策叠加效应
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舱单归并”作为陕西自贸区唯一的全国创新案例复制推广;
24小时自助信包箱被评为陕西自贸区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创新实施了“全城通港”政务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楼小二”等服务,创新开展“微警远程认证”,着力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省样板;
输入标题
持续优化园区法律服务供给环境,已设立西北首个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区首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正在打造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逐步形成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一流国际营商环境。
五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努力让辖区群众享受到园区发展带来的红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
按照建设教育强市要求,加快全运中小学为代表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托管街办以后,按照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规划、最好的设计、最好的配套和容积率不高于2.5的标准,快速推进新筑新城、秦汉和苑、新合新苑等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工作;
投放梦想公社公租房套,入住率达到97%;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投资余万元在园区、蓝田建设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园区除7户兜底保障户外均已实现脱贫,蓝田县灞源镇和汉中市略阳县脱贫帮扶顺利开展。
随后
管委会副主任苏国峰、苗吉
分别答记者问
中国日报
年以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今年1-10月长安号开行情况如何?同时围绕高质量和市场化发展,长安号运营的下一步打算?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
苏国峰
今年1-10月,长安号国际班列开行已超过列,班列开行量、重载率及货运量等指标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全国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下一步,我们将以长安号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的思路,聚焦央企合作、模式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中欧班列后补贴时代可持续开行贡献陕西西安解决方案。
西部网
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将在陕西西安隆重开幕,目前,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即将竣工交付,西安奥体中心周边区域配套规划建设理念,有哪些新亮点?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
苗吉
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开闭幕式将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举行,这是党中央对陕西和西安的信任,是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西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重要抓手。
国际港务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的总要求,代市政府完成了《西安奥体中心周边约14.6平方公里概念规划及“一场两馆”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依据竞赛成果,编制完成了《西安奥体中心周边区域规划》,规划按照“国际标准、丝路新韵、生态陆港”的定位和“以山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骨”的生态营城理念,指导“一场两馆”及周边区域配套建设。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区域城市品质,提升城市风貌,编制了奥体中心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绿道系统规划、道路系统优化方案及中轴公园设计等一系列专项规划设计。
以十四运为契机
全面提升区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目前,西安奥体中心1.8万座的体育馆已于今年9月30日率先建成,正在开展专项竣工验收工作。6万人的体育场计划今年年底建成,4千座的游泳跳水馆计划明年6月建成;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将于明年6月底交付使用。与西安奥体中心同步规划的西安全运村正加快建设,奥体中心周边水、电、气、暖及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紧紧抓住陕西省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机遇,坚持高标准城市规划、高质量场馆建设、高品质基础设施配套,努力将本届全运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体育盛会、惠民盛会、文化盛会。全面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区域承载能力、升级城市功能,全力打造生态、绿色、开放的现代化的西安东部新城,为建党百年献礼!
陕西日报
“舱单归并”全国推广,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在自贸创新领域创造了很多“陕西样本”。下一步,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国际港务区还有哪些谋划和创新?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
苏国峰
年4月1日,陕西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充分发挥内陆港+综保区+自贸区优势,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服务便利化、金融便利化,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创造了一批全国、全省推广的案例,目前已累计培育创新案例达到45个,其中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24小时自助信包箱、设立“互联网+政务服务”驿站在全省复制推广;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组织新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自贸试验区发展。24小时自助信包箱、设立“互联网+政务服务”驿站、政务服务“容缺办理”、政策兑现进大厅获选省级优秀创新案例。
下一步,我们国际港务区将以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为目标,搭建陕西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新平台,持续提升自贸试验区的国际化水平,广范围、多渠道、宽领域,深度挖掘培育更多具有集成性的可复制推广创新案例;协同省市自贸办,加强与相关部委的沟通与联系,重点推进拓展汽车保税存储适用范围、中欧班列铁路散装粮食运输、“可信身份认证”政务服务、“保理金单”、“央行·长安号票运通”等创新案例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
同时全力推进以第二国际商事法庭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国际营商环境。
西安晚报
在城市综合治理方面国际港务区取得了哪些好的经验?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城市综合治理方面更上层楼?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
苗吉
年,国际港务区党工委、管委会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综合治理,提高效能,推行了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不断将网格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数字化、多元化发展。
下一步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城市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建设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多领域“1+1+N”(即1张GIS地理信息地图、1张全区管理网格、N个行业数字管理系统)智慧城市管理平台。
同时探索建立“线上网格+线下网格”管理服务模式。将城市管理所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统一的网格管理,利用智慧系统中的不同模块,实现“一格线下、分类线上、精准监管、综合服务”,促进行业部门的业务监管和服务在网格落地、在网上服务,形成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公园、智慧社区、智慧党建等多个智慧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具有港务特色的城市综合治理体系。
在发布会上
国际港务区展台
琳琅满目的长安号进出口货物
吸引了众多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j/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