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君第一次看陈道明的作品,是钱钟书老先生那部大名鼎鼎的《围城》,一个长衫书生晃悠悠地从小树林里踱出来,心头一紧,我去的,好一个眉清目秀的中国书生啊。
后来,看《康熙大帝》,看《大汉天子》、看《喜剧的忧伤》,看《归来》,看这个人在复杂喧嚣的娱乐圈干净地行走,活得出人意料的淡泊和宁静。
都说陈道明是娱乐圈里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别人都忙于收割名利,他偏要剑走偏锋,离群索居:
身在贵圈,却多年来潜水于圈外桃源,还能始终站在一线最贵男演员之列;身为演员,身上却透着一股少见的文人气质;他是名人,却从不以“陈道明”的头衔在大众面前搔首弄姿、哗众取宠。
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即使不得不参加一些公开的宣传活动,也是惜字如金:一生当中说的废话就够多了,不能再让观众听到这些化过妆的话。
他从不上真人秀,不炒作自己的私生活:台上已经是在演了,台下就免了吧。
拍完戏,别人都出去喝酒娱乐,他来了一句:“没事别找我啊”,转身回家。
人在江湖,却潇洒自如,因为不在乎。陈道明更在乎的是,读书、画画、练字、弹琴、打球、下棋、自己和自己对话、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裁皮包……甚至啥也不干,就发呆。
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没有用的事情”。陈道明淡淡的回应道: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如今的陈道明已经61岁了。眼神依然凌厉,骨子里的书生意气仍然给人一种清冷、孤傲的感觉。有很多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帅且帅,只是没有内容,没有味道。
总觉得现在的影星身上少了些什么。仔细想想,也许就是少了一点睿智冷静、正气斐然的气质和对帅的自知吧。
陈道明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姥爷当年与李叔同一起赴日本留学,父亲是大学教授。16岁进入天津人艺,之后又因为女友杜宪,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年,陈道明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仪一角,一举成名。溥仪这个角色,他琢磨了4年。
人们高度肯定他的演技。他却说,在那样一个时代,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电视剧,也能把一个人全国共晓之,自己的成名完全是,得来全没费功夫。
年,他又把《围城》中那个玩世不恭、怪癖难测的方鸿渐演绎的入木三分,并因此囊括多个表演奖项,奠定演艺界的实力派地位。
《围城》播出后,钱钟书特意给陈道明写了一封信,说陈让他看见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也正是因为《围城》,陈道明结识了钱钟书老先生,并三次拜访钱老,坦言在钱老家里,能闻得到书香,那时就感觉,自己在学问面前特别可怜,屁都不是。
从此,一个尊重学问,敬重学术,慎重节制,处处反思又极其谦虚的升级版陈道明出现了。
陈道明并不高产,30年的演艺生涯,参演的电影不超过20部,电视剧不超过35部。有时他会一歇几年不拍戏,全凭自己高兴。
拍完《围城》后,正处于事业巅峰的陈道明,拒绝了当时所有的片约。那时的他精神状态很不好,不想演戏,那就不演。结果,一闪就是六年。
六年的时间,足以让观众忘记任何一个当红演员。但陈道明就是能拿得起放得下,不被羁绊,难被诱惑。天地茫茫,我心却悠悠。
所以那六年他过的很快乐。而当他再次回归大众视野的时候,带着更多的智慧。
冯小刚说:"陈道明是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
还有人说他是“戏霸”,合作导演称陈道明在片场从不坐凳子,说只要坐下演戏的感觉就消失了。他曾骂哭过演员江一燕,教育过佟大为,可他的圈内口碑甚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
然而在出演主角之前,陈道明跑了七年龙套。匪兵、伪军、特务、八路等杂角色他反复演了个遍,而且一句台词都没有。
正是这七年甘于寂寞甘于平庸的龙套底蕴,锻造了这样从容淡定的陈道明。只可惜如今的明星早已没有耐心等待七年……
陈道明被视为国宝级的演员。别说这个级别的演员,就是普通的三流演员也不会愿意被人说是戏子。但陈道明自己总说:“演员就是我的一个职业,我就是一个戏子。”并毫不客气的指出:
“戏子太易蜕变,戏子之所以被人看不起,就因为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职业。当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便低眉垂眼,四处求人,一旦红了,立刻不知天高地厚。张狂、轻浮是中国演艺界的一大恶习,一种非常幼稚小儿科的思想水准。”
对娱乐圈陋习的看不惯和直言不讳,让陈道明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带着老派知识分子特有的焦虑和愤怒。
他曾炮轰涉毒艺人,当涉毒艺人用压力大作为吸毒借口时,他当即发飙:“现代人谁没压力?难道只有你有压力?你压力有老百姓大吗?”,“吸毒就是没教养”。
他曾在节目中,颇为严厉地训斥不懂装懂胡乱点评花鼓艺术的青年评委:“你们好大的胆子啊!”,“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是并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有人说陈道明是戏霸,经常在片场耍大腕,与其说戏霸,不如说这就是一种态度。在《归来》电影上映前,作为主演的陈道明还没有看过完整版,不看成片,是在意对自己的表演有不满意,或影片呈现和自己心里的标准不一致;看了反而对导演造成不便,从24年前的《围城》到今天的《归来》,均是如此;要求采访者看了片子再问,还是在意,在意自己的认真被敷衍的提问损伤了。
只有一次,10年前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剪辑完后,导演沈严坚持让陈道明看看样片,“结果他看了三集就提出了很多意见,最后在他的建议下删去了一集,导演再也不敢让他看片了。”
知识分子也可以有风骨
一次某个发布会上,59岁的陈道明一身仔细的休闲打扮,黑色短款软皮夹克配修身浅蓝色牛仔裤,茶色的中框眼镜挡住了相互投来的目光。漂亮的主持人满脸堆笑问他一个“常规”问题,“和如此优秀的对手(巩俐)飙戏,有没有觉得特别过瘾?”陈道明却反问她:“什么是飙戏?”“‘飙’是指竞争吧?有‘飙车’没听过‘飙戏’,是比谁演得好吗?我们没有‘飙戏’,就是合作。你要是问俩人合作得默契不默契?我们觉得很默契。”
现场有上百家媒体,记者们闭着眼又问他一个无感问题,“你和巩俐合作、和张艺谋合作的感受如何?”他烦了,再次反问:“你这么有文化的人怎么会问这么蠢的问题?”
这些或别人在心里偷偷说的话,他却不顾情面当众指出,他的直率,甚至带些刻薄的傲气,让很多记者害怕向他提问。他依然不会为“顾全大局”,去迎合一种虚伪的和气。
陈道明和杜宪爱情,没有多么轰轰烈烈,两人也极其低调,从不秀恩爱,却细水长流地成了佳话。
初相见,他24,她23,恋爱3年,然后结婚生女,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样子。
有位“粉丝”评价说:“这一对啊,几乎是空前绝后世间少有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很少有争执。难怪杜宪会说,嫁人当嫁陈道明。”
外人也觉得,杜宪嫁了陈道明,真是命好。毕竟陈道明是这样一个男子,不仅英俊,还有内涵;低调,却深情。
可是在陈道明却说,遇见妻子才是他最大的运气。谈及妻子,他会自豪的说:
第一,她不以学识看人;
第二,她不以金钱看人;
第三,她不以地位看人;
第四,她不以外表看人。
“我无一可举,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太太一点都不功利。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
杜宪是这样评价陈道明的:“他要是演皇帝之类,回来脾气是大一点;演一些小人物之后,回家就会比较谦逊。”陈道明则这样评价杜宪:“荣辱不惊。”
王伟忠说:“婚姻的路是每天类似的风景,同样的过程、淡淡的,要相处得好,真得靠慧根,所以找对象不能光想找个腿长奶大的辣妹,或是像金城武的帅哥,要找个让自己想起他来心里甜甜的,回头一看,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最好的对象。”
陈道明对于杜宪,大概就是如此吧。不论外面有多风光,内心深处惦记的始终都是家里的那盏灯火。
而如果好男人真的可以用标准定义的话,那么首要标准可能就是爱回家。
陈道明说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如果能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
妻子几年前退休了,喜欢弄点十字绣之类的,有时夫妻俩就同坐窗下,一个绣花草,一个裁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如果用冯小刚的话说,这些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更有用。
可是这世界上的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
追求有用之物固然没错,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何尝不是一种超脱?
“所以我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个‘人’”。陈道明只给自己设定了为“人”的下线,即你可以不知道对社会和朋友有多大贡献,建设性是零都没关系,但一定不能有破坏性。这是做人的底线。
赞赏
长按白癜风怎么引起的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j/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