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黎巴嫩最后的谢赫另一个视角下的内战导火索


年3月27日,59岁的黎巴嫩德鲁兹派穆斯林女贵族娜兹拉?琼卜拉特去世,基于她的影响力,黎巴嫩伊斯兰教三大教派(逊尼派、什叶派与德鲁兹派)与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马龙派、东正教、亚美尼亚正教)的宗教领袖,齐聚在黎巴嫩的穆克塔拉地区(德鲁兹派集聚区),而娜兹拉的独生子,33岁的谢赫卡迈勒?琼卜拉特在母亲的葬礼中宣布:

“愿真主保佑我的母亲??????我们会与各教派的黎巴嫩人一起,建设美好的黎巴嫩,即使是巴勒斯坦人与共产主义者都是我们的朋友。”

(娜兹拉?琼卜拉特葬礼上,她的独子卡迈勒在各宗教领袖的中间)

底下的人群自然是掌声雷动,当然皮埃尔?杰马耶勒与卡米勒?夏蒙——这两个向来不喜欢左派的天主教徒政客,虽然也在鼓掌,心里面恐怕是不甘——他们在地方选举中,由于立场与黎巴嫩的形势相左,他们并没有得利。

而另外两个支持左派、亲巴勒斯坦的天主教徒贵族——扎加尔塔谢赫的弟弟苏莱曼?弗朗基亚(—)与将军福阿德?阿卜杜拉?谢哈布(—),他们显然更加受黎巴嫩平民百姓的支持。

而葬礼主人公的独生子卡迈勒,德鲁兹派的谢赫,不仅仅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虽然信仰德鲁兹派而且认同德鲁兹派属于伊斯兰教),还是那两个天主教贵族的政治盟友。

很显然,独立后的黎巴嫩,只有总人口30%的马龙派天主教徒已经没有昔日的优势——不仅仅来自于穆斯林人口比例的超越,也来自于东正教徒的比例猛增。

由于逊尼派穆斯林占主体的北黎巴嫩、东正教徒占主体的扎赫勒山区、逊尼派与东正教徒平分秋色的贝鲁特与什叶派穆斯林占主体的贝卡谷地和南黎巴嫩在黎巴嫩独立前(年代)就被法国从叙利亚并入黎巴嫩,事实上到年代黎巴嫩教派比例已经发生很明显的变化——“黎巴嫩山”时代的黎巴嫩,基督徒占8成,剩下的是逊尼派与德鲁兹派穆斯林诸侯(德鲁兹派比例比逊尼派还大),但黎巴嫩山以外现属黎巴嫩的地区,人口本来就比黎巴嫩山多得多,黎巴嫩独立之际之所以基督徒依旧比例大,原因在于这些地区本来就有一大批东正教徒。

(费鲁丝,黎巴嫩著名歌唱家,东正教徒出身)

巴勒斯坦难民的进入,加上黎巴嫩独立前后天主教徒出于对独立的恐惧感而移民美洲,穆斯林的人口比例在年首次越过基督徒,当然这个还不至于引发内战——直到年7月17日,一声枪响改变了黎巴嫩。

(一)总理喋血——危机的前夜

年7月17日,约旦安曼的马尔卡机场。

57岁的黎巴嫩总理利雅得?索勒赫,在飞机上看着5岁女儿莱拉?索勒赫的照片,心想早日回到黎巴嫩与妻子女儿团聚。

他只是没想到,这个是他对女儿最后一眼。等待在机场的不仅仅是约旦老国王阿卜杜拉一世,还有好几个来自叙利亚的枪手,在他们的衣袋里,放着年被黎巴嫩政府宣判死刑然后被绞死的叙利亚社会主义者安东?萨达赫(东正教徒出身,—)的照片。

老国王还没有来得及与利雅得总理握手,枪手噼里啪啦就朝着这个总理开枪,利雅得瞪大了双眼,念着“真主宽恕他们”,倒地身亡。

四天后,老国王为这个来自逊尼派家庭的总理举办葬礼,然而就在葬礼现场,又一批叙利亚社会主义者朝老国王祖孙开枪,老国王当场身亡,他16岁的孙子侯赛因因为勋章挡住子弹而幸免于难。

黎巴嫩与约旦,短短四天就死了两个国家元首,这个震动了整个中东。叙利亚元老哈希姆?阿塔希与法里斯?扈利紧急联系叙利亚的老派革命者,德鲁兹派大贵族苏尔坦?阿特拉斯,希望他出面制止叙利亚革命者到处输出革命——然而苏尔坦自己就是新时代革命者想要“专政”的对象,他自己都自身难保,因此只能回复叙利亚政府“静观其变”。

(利雅得?索勒赫,年)

黎巴嫩总理遇刺也刺激了黎巴嫩社会,一方面左翼明面上发表通告安慰利雅得年轻的遗孀与年幼的女儿,另一方面在媒体上大加报道2年前就被处死的安东?萨勒赫,不少来自各派穆斯林与东正教徒的黎巴嫩年轻人开始向往着革命时代,而黎巴嫩各路诸侯也在这个时候考虑自己的去处。

(二)谢赫与革命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也许很多黎巴嫩人自己都弄得一头雾水——因为黎巴嫩的旧贵族——谢赫,基本上是支持各路革命者(从叙利亚社会主义者,到巴勒斯坦革命者,再到真主党)的,而与他们针锋相对的天主教民军武装,却又是另类的革命者。

由于奥斯曼帝国与法国对黎巴嫩地理划分的缘故,黎巴嫩的谢赫基本上就指代黎巴嫩山的世袭-官封贵族,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天主教徒(可以说天主教家族在黎巴嫩谢赫的比例达到八成)。天主教徒谢赫中比较有名的是割据扎加尔塔的弗朗基亚家族,与受封于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卡里姆家族、扈利家族。

虽然信仰天主教,这些家族在法国托管时期却被法国当局压制得非常严重(卡里姆家族的谢赫兼贝伊优素福?卡里姆被流放到意大利,扈利家族被关押在十字军城堡近十年),因此本身就有一定的反西方情绪。

但另外一批黎巴嫩天主教徒,他们也因为反对西方-奥斯曼而离开故土,因此在埃及、美洲拉帮结派,成为“腓尼基主义者”。而且随着黎巴嫩合并包括贝鲁特在内的其他地区,法国政府扶持部分逊尼派与东正教官僚,引发他们的不满,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革命,一方面摆脱法国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实现“去阿拉伯化”——不夸张地说,黎巴嫩天主教徒至少三分之二对“阿拉伯人”毫无认同感,来自天主教徒的学者萨义德?阿克尔(—)甚至编订出拉丁字母的“黎巴嫩语”,以消除阿拉伯文化在黎巴嫩的痕迹。

(萨义德?阿克尔的“拉丁字母黎巴嫩语”)

这些人最有名的莫过于发家于埃及的杰马耶勒家族,和与塞浦路斯黎巴嫩侨民有密切关系的夏蒙家族,他们在内战前后都出过总统。

虽然天主教徒出过纪伯伦、努艾曼这些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不过人数不如东正教徒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影响力不及那些谢赫,所以基本上可以视为学者的思潮——并没有影响到黎巴嫩本土的天主教居民。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下,黎巴嫩一建国,相比起天主教民间对“阿拉伯属性”的强烈反感,那几个来自“谢赫”世家的天主教大贵族就表态支持阿拉伯属性与巴勒斯坦革命者,而相应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对黎巴嫩影响力非凡的德鲁兹派,也表达相同的立场——而且比起天主教要一致得多。这个时候,库尔德人后裔出身的琼卜拉特家族,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德鲁兹派穆斯林在黎巴嫩昔日的话语权——黎巴嫩山第一个王朝,马安王朝(—),就是德鲁兹派建立的。这里不得不说黎巴嫩近现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娜兹拉?琼卜拉特。

(娜兹拉?琼卜拉特的画像)

(娜兹拉?琼卜拉特出席会议)

娜兹拉?琼卜拉特——琼卜拉特家族的女性长辈,自从年丈夫福阿德?琼卜拉特死于与瓦哈布家族的矛盾以来一直被压抑,但也努力扩大自己政治影响力,不惜与丈夫的弟弟——夺走她母子权力的阿里?琼卜拉特结为亲家。

在年女婿希克马特?阿里?琼卜拉特去世的时候,由于阿里中风,她自己的外孙穆罕默德年幼,于是娜兹拉发动家族力量,把被希克马特父子夺走的权力交还给她独生子卡迈勒,并且把阿尔斯兰家族的埃米尔——沙基卜?阿尔斯兰(—)的独生女梅伊?阿尔斯兰(—)嫁给卡迈勒,年梅伊为卡迈勒生下独生子瓦利德——日后黎巴嫩德鲁兹派的领袖。

(沙基卜?阿尔斯兰,黎巴嫩德鲁兹派大贵族,也是中东近现代的著名学者)

(梅伊?阿尔斯兰在年的采访视频截图)

除了阿尔斯兰家族,德鲁兹派另外两个谢赫大族——雅兹别克与瓦哈布,都支持卡迈勒(虽然瓦哈布家族对卡迈勒有杀父之仇,但关键时刻该团结还是要团结),所以卡迈勒借着自己强大的后台支持,一举成为德鲁兹派的领袖。

不过比起支持民族主义的天主教谢赫,卡迈勒在支持革命这一步更加出格——他每次演讲,身后都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画像。而他为德鲁兹派政党设计的党旗,稍微懂行的人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20世纪70年代卡迈勒的演讲)

(卡迈勒与阿拉法特)

(黎巴嫩德鲁兹派政党的党徽)

在错综复杂的“革命”、教派和冲突下,黎巴嫩的内战就一步步酝酿开来,最后在年,伴随着巴勒斯坦武装在其他派系的黎巴嫩政客默许下,与天主教民兵公开开火,黎巴嫩内战拉开帷幕。而黎巴嫩也陷入“爆炸—报复性屠杀”的恶性循环,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年天主教右派民兵对弗朗基亚家族的大屠杀与年的贝鲁特大屠杀,当然,这些名门望族也因为自己的选择一个接一个家破人亡。年卡迈勒与姐姐先后被炸死,年弗朗基亚家族几乎被杰马耶勒家族屠杀殆尽,到了~年,巴希尔?杰马耶勒的女儿玛雅与巴希尔自己,先后被不知身分的武装分子炸死——而且已经排除是巴勒斯坦革命者所为,卡米勒?夏蒙去世后不久,他的儿子丹尼?夏蒙以及他的儿女就遭到天主教内部的极右派谋杀。

内战之后,除了苟延残喘的阿明?杰马耶勒与瓦利德?琼卜拉特,黎巴嫩的“谢赫”算是被迫退出黎巴嫩政治舞台,黎巴嫩的平民也终于有机会打破大家族对政治的垄断。

无论是平民军出身的什叶派政党真主党,还是贫民窟出身、去年新上任的总统米歇尔?奥恩,他们的崛起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为黎巴嫩内战划上不完整的句号——因为大国环伺的黎巴嫩,真正的太平似乎还没到。

(年米歇尔·奥恩与真主党总、shu、记=哈桑·纳斯鲁拉的会晤)

附记:

(1)德鲁兹派的伊斯兰教认同:确实是有相当一部分德鲁兹派(尤其是在以色列控制区的德鲁兹派)的确没有伊斯兰教认同,但据部分什叶派学者分析这个很可能是典型的“塔基亚”——不承认自己是穆斯林以避祸。而黎巴嫩绝大多数德鲁兹派以及叙利亚几乎所有的德鲁兹派,都承认自己是伊斯兰教的一个派别,也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最早在主流穆斯林里推广德鲁兹派穆斯林认同感的就是沙基卜?阿尔斯兰亲王,他自己就去过麦加朝圣。

(2)即使是同一个家族也可能出现立场相左的情况,杰马耶勒家族的阿明?杰马耶勒(—,黎巴嫩前总统)很典型就是一个“阿拉伯认同者”,他接替极右的弟弟巴希尔以后,他自己就因为自己偏左而且亲近阿拉伯国家的立场被父亲、侄子等人先后在政党内部孤立。

(3)一部分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与纪录片《宫廷里的夫人》(黎巴嫩年拍摄有关娜兹拉的纪录片)

(4)除了代理总统萨利姆?胡斯(—)与塔曼?萨拉姆(—)是逊尼派穆斯林,黎巴嫩所有的总统都是基督徒(而且除了埃利亚斯?萨尔基斯来自于叙利亚正统教会,其他的均是马龙派天主教徒)。相应的,黎巴嫩所有总理都是逊尼派穆斯林,议会首席官都是什叶派穆斯林,军队参谋长都是德鲁兹派穆斯林。

(5)现在黎巴嫩很显然,平民势力几乎都倾向于真主党,黎巴嫩现任总统米歇尔?奥恩当年能够避祸(他被指控年谋杀黎巴嫩前总统勒内?穆阿瓦德),就是真主党出面帮助,现在他的女婿巴西勒?纪伯伦也是真主党的基督徒顾问;相应的,大多数名门望族倾向于亲西方(包括沙特),当然现在黎巴嫩基本上没有人愿意亲以色列——尤其是年以后。

(6)近东的东正教徒第一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只不过教派名称是“希腊东正教”,这个与奥斯曼帝国安排安条克大牧首有关;第二他们立场基本上偏左,所以早期黎巴嫩好几例针对以色列、马龙派以及亲西方的逊尼派精英的袭击,主导人不乏东正教徒。而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创始人乔治?哈巴什,黎巴嫩共产党领导人乔治?哈维,以及黎巴嫩共产党员、左翼音乐家齐亚德?拉赫巴尼,都是东正教徒出身。

文章原创,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虬髯史者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专业医院
白癜风病该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j/29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