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何以为家黎巴嫩的前世今生


前段时间,一部黎巴嫩电影《迦百农》火了。

迦百农,圣经地名,耶稣出道后,在老家不受待见,转战迦百农继续传教,屡现神迹。耶稣也预言,迦百农现在天上,将来必入地狱。用此地名影射黎巴嫩的历史和现状,天上人间,十分贴切。迦百农如基督教,就如同麦地那如伊斯兰教,广西金田如天平天国,是革命的转折点。

迦百农废墟

然而到了宗教氛围淡薄的华语电影圈,这个片名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受众蒙圈,两岸三地,不约而同,把片名改了。

比如内地,片名翻译成《何以为家》,抛出一个疑问句,感觉是倪萍奶奶主持的大型寻亲节目,寻亲小组找最后找到人没?二十年前的恩怨是否可以一笔勾销?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勾起普罗大众的好奇心和观影欲。

香港更扯,《星仔打官司》,听名字以为周星驰九品芝麻官要上续集了,没错,电影里仔有一个,官司也在打,请问这星仔又是咩意思?

台湾走催泪路线,《我想有个家》,光看名字就想跟着哼起来。小岛上生活压力低,社会圈层小,整天接触的就是家长里短,长期走家庭伦理路线,也算自己的小世界里活的滋润。

电影的切入点,一个黎巴嫩黑户出生的小孩在法庭控告自己父母,然后通过法官和控辩方的对话,通过倒叙引入剧情,展现了小朋友因生活所迫,走上犯罪道路的悲惨生活。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手拿奥斯卡小金人的《贫民窟中的百万富翁》笑而不语。

整部电影大量使用手持摄像机创造了一种让人窒息的纪录片式的真实感,讨论了黎巴嫩的底层人生存现状的问题。

到了豆瓣知乎影评环节,又回到了路线之争了,用脚都可以猜到,两派:一派是美国原罪路线,部分观众觉得黎巴嫩人民悲惨的生活,都是拜万恶的西方资本主义,美国爸爸所赐,所以美国躺枪;另一派,伊斯兰原罪路线,观众觉得与自由民主普世价值背道而驰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造成中东人民苦难的根源,所以阿訇吃瓜。

依我看,书读的太少真的是个大问题。不管什么议题,只能往普世价值、阴毛论这个方向扯,回归到爱国主义这个道德的大题材。反正国外就是乱,不是难民就是枪支毒品,还是墙内好。结论就是,祖国强大了,感谢祖国感谢爹妈,最后终极一问,是谁把祖国建设的这么好?是谁帮咋们洗衣服?装哥每次看到这个问题都想哭出来。

然后真相到底如何?今天简单说下黎巴嫩历史及现状。

先抛一个数据,年黎巴嫩和强国人均GDP如下:

在强国人民眼中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中东小国黎巴嫩人均GDP居然超过强国12名,仅排在中等发达国家匈牙利之后。而且地处阿拉伯半岛西侧的黎巴嫩主要经济来源也不是石油,而是银行业和旅游业。

首都贝鲁特夜景

问:那么,电影里描述的悲惨生活是真实的吗?

答:是。

问:为什么一个小国会有这么多没有户籍的黑户存在?

答:因为政府很多年没有搞人口普查。

问:如此小国没有能力组织人口普查?

答:不是不想搞,而是不敢搞。

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看一下黎巴嫩地形图。

整个国家以山地为主,从西往东,简单说,两平原两山区,一是沿地中海平原,然后是黎巴嫩山地,往东有个贝卡谷地,再往东,安提黎巴嫩山地。往南走,接壤以色列,南边靠东,戈兰高地。其余地方接壤叙利亚。

山区的好处就是有水,实际上,整个黎巴嫩山区应该是阿拉伯半岛海拔最高的地方,有水就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山区的地理位置特别适合自给自足的放牧、农耕经济,军事上还很适合防守。

所以,黎巴嫩上千年的历史,就是异教徒扎堆的历史。而且它的体量又不够大,对主流世界不造成威胁,所以,伊斯兰世界不会对它进行彻底清缴,反而让他成为一个对外展示开放和宽容的样本,以利于阿拉伯伊斯兰的征服大业。

基督教曾经的异端马龙派盘踞于此已经上千年,虽然马龙派源于东正教,然后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破后,被遥远的俄罗斯人继承。对于马龙派而言,陌生的俄国人还不如天主教的法国。在十字军东征时,法国就与黎巴嫩的马龙派遥相呼应,对于法国而言,在阿拉伯半岛插入一个钉子,也是十分有利的。于是马龙派和天主教互相承认,暂时搁置了教派的争议,互为奥援,共同对抗强大的伊斯兰世界。

马龙派教堂

此时,伊斯兰教派中的另一大异端德鲁兹派也在压迫下,往黎巴嫩山区转移,占据了南部山区。德鲁兹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属于异端中的异端,它源于埃及法蒂玛王朝第六任哈里发,疯王哈基姆,此人暗示信徒自己是第七任伊玛目,在什叶派里,伊玛目就是伊斯兰教宗的意思。

马龙派和德鲁兹派也处于长期的斗争中,当然参与斗争的还有十好几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小派系,这就好比,都是落草为寇,水浒梁上也有二龙山系和宋江嫡系之争。政治嘛,走到哪里都要讲。

德鲁兹人开会鼓掌通过

奥斯曼土耳其征服阿拉伯后,将黎巴嫩划入大叙利亚地区管理。后期由于统治力衰弱,将黎巴嫩化为南北两个行省,让两个主要教派自治。一战后,法国接管了大叙利亚地区,为了控制叙利亚的穆斯林,法国扶持了黎巴嫩的马龙派作为黎巴嫩的实际控制着,以牵制叙利亚。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英国人和德鲁兹派建立了合作关系,用于对抗法国,争取英国在中东的利益。但是,德鲁兹派的身份实在太过于特殊,在东西两个正营都不讨好,实在不能获得超出预期的政治利益,于是年,在英法的主导下,黎巴嫩建立了一个以马龙派为主的议会制国家,基督教马龙派担任总统,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担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担任,实际的政治利益划分为基督徒与穆斯林六比五的格局,马龙派占据主导权。此时,黎巴嫩全境人口基督徒与穆斯林五五开,所以这个政治格局基本平衡。

黎巴嫩议会

第四次中东战争前,约旦的哈希姆家族觊觎约旦河西岸以色列的土地,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纳入自己的地盘,但是成编制的巴解组织在管理上并不完全服从约旦,让哈希姆家族十分头疼。

第四次中东战争,约旦被彻底打崩溃了,哈希姆家族放弃了对土地的要求,要请巴解出局。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大义下,黎巴嫩被牺牲了,它被迫接纳了巴解组织,然后巴解在黎巴嫩南部山区建立一个国中之国,甚至把指挥中心设在了首都贝鲁特西部。

巴解组织大游行

同时,黎巴嫩北部的一些地区在逊尼派穆斯林的渗透下失去了控制,比如重要港口的里波里。而基督教马龙派的由于生育率等因数人口开始减少,而且很多人开始往经济条件更好的欧洲移民,实际上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比例已经远远低于五五开,据估测,实际上的基督徒人口占比已经小于25%,这个比率根本无法维持宪法授予的基督徒掌握超过半数的政治权力这一平衡。

被逊尼派控制的的里波里港

一方面,而处于伊斯兰环绕的黎巴嫩执政者绝对不能轻易放弃政治主导权,另外一方面,高举反抗以色列侵略大旗的南部穆斯林也绝对不会满足于现状,况且,巴解组织在约旦时的冲突还可以解释为伊斯兰世界的内部矛盾,而进入黎巴嫩后,所有和政府的冲突都可以上升为宗教冲突。这让基督教马龙派政府左右为难,处于风雨飘摇中,没有人敢于开展真实的人口普查,将难民或者难民的二代纳入自己的国家管理中来。

内战一处即发,一打就是十五年。

病急乱投医的黎巴嫩政府想到了叙利亚,他们向叙利亚求救,让叙利亚军队开进贝卡谷地,以维持脆弱的和平。

叙利亚正因为第四次中东战争丢掉了戈兰高地的实际控制权,虽然以色列名义上让出了戈兰高地,但实际上戈兰高地成为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建立的军事缓冲区。最要命的是,戈兰高地上的原住民,是两万德鲁兹人。作为伊斯兰的一大异端,为了生存,德鲁兹派允许教众将国家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在以色列军队中,有大量的德鲁兹军人,他们可以忠于以色列,打击同为阿拉伯兄弟的叙利亚人,这并不违背其宗教教义。以色列对同化戈兰高地的德鲁兹人充满信心。实际上,老一辈的德鲁兹人可能对叙利亚抱有国家情怀,但当以色列许诺给予其公民身份时,新一辈的德鲁兹人心向以色列也是常理,时间在以色列这边。

戈兰高地

此时叙利亚和黎巴嫩一样,也是一个事实上的少数教派掌权的国家,什叶派政党控制了一个逊尼派为主的国家。那么,战争的胜负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一直抗着反以色列的大旗,谁就能在国内外的政治格局中占有道义上的优势,获得宝贵的安全。

因此,叙利亚必须向以色列施加压力,展示其军事存在,否则几十年之后,戈兰高地很可能完全投向以色列的怀抱。于是,叙利亚军队在进入贝卡谷底后,一方面支持了黎巴嫩政府控制北部局势,另一方面,又暗中支持巴解组织以对抗以色列。

黎巴嫩南部的巴解组织,在军事上是无法和以色列国防军对抗的,但是它可以采用非对称的消耗战,不停的骚扰以色列。只要反以的红旗不倒,巴解就会得到阿拉伯世界奥援。

以色列不堪其扰,决定彻底解决北部安全问题,于是乘着英阿马岛战争的窗口期,迅速发动了第五次中东战争,再次攻入了黎巴嫩,包围了首都贝鲁特,并驱逐了巴解组织的指挥中心,准备扶持一个亲以色列的征服上台以对抗巴解。

当选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非常有希望让黎巴嫩局势维持平衡,但可惜的是,在不久的一次会议中,被炸弹袭击身亡。愤怒的基督教民兵冲入贝鲁特难民营,杀死了上千名穆斯林。

希尔·杰马耶勒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

这一事件让以色列非常被动。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以色列是大屠杀的幕后指使,但已经脱不了干系。

长达5个多月的占领让以色列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巴解的强势打压可能正中下怀,军事上的胜利不一定能够转为政治上的现实利益。于是以色列突然单方面撤军,这让巴解组织、叙利亚人措手不及。

如果以色列人放弃了军事占领,叙利亚人在黎巴嫩的存在就缺乏合法性了。

但是有个问题被以色列人忽略了,经营北部多年的基督教马龙派无意也没有能力接管南部山区,巴解组织被击溃后的权力真空必然被另一个穆斯林势力所取代。南部山区的什叶派穆斯林黎巴嫩真主党在叙利亚、伊朗的支持下,势力得到扩大,迅速控制了南部山区,并在军事上、政治上得到了完全独立。而受到严重打击的巴解组织不得不承认了以色列和联合国决议,开始走向建国的正轨。

为了维持新的平衡,在多方调停下,黎巴嫩基督教政府放弃了部分权利,年各方签署《塔伊夫协议》,总统权力受到消弱,国家实行权力转交总理,政治权力进行了再分配。

05年黎巴嫩国内爆发了反叙利亚的雪松革命,叙利亚不得不从黎巴嫩完全撤军。然后叙利亚内战,又造成了大量的难民进入黎巴嫩。

而黎巴嫩国内各派系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抗,由于复杂的宗教和历史渊源,国内十几个政党很难达成统一,各种斗争持续至今。即便与此,相比那些被伊斯兰国、塔利班极端组织占领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政治上的角逐,也算是十分幸运了。

至少,下一代还有机会反抗成年人的世界,导演还可以通过电影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希望。

最后,有谁能告诉我,乱成这样,黎巴嫩的人均GDP为何还比强国高?

装哥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病因有哪些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j/29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