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index.html常有人问:生命本质为何物?人活一世有何意?问山,山不知;问水,水不语;问这世间的草木虫鱼、飞禽走兽、四时美景,皆无答案。都说太阳底下无鲜事,可这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翻来刨去,问天问地,却总也寻不到答案。从古到今,上下几千年,只能从先人的足迹中嗅得蛛丝马迹。
01
感吾生之须臾。
对于生命短暂这件事,有些古人的想法与我们今人是如出一辙的。苏轼在赤壁赋里面就有过生命短暂的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把如蜉蝣一般短暂的生命于这浩大的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之中的一粒沙子。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这长江的无穷尽啊。
一个渺小的人,坐落在地球上一点,天穹从头上盖下,既远又近,虚无缥缈,什么都抓不住。
庄子北游时也曾发过这样的感慨:“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的生命短暂得就如同白马穿过隧道,一下子就过去了。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也有说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不过望月的人是一年不同于一年,毕竟没有谁的生命能与日月等长。
生命短暂如李白所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苏轼所感慨:“人生如梦。”又如谢惠连所叹:“年难留,时易损。”
有人生命之脆弱不敢测,早上蹦蹦跳跳出门去,傍晚通身僵硬抬回来;有人生命之脆弱,一口气、一阵风、一次小病,便已被黑白无常带走;有人生命之脆弱,一杯水、一会儿小憩,便再未苏醒。
生命固短暂,亦能正视之。
02
生死亦人生常事也。
感伤之情人人都有,如能感知生命渺小已是不易,若能坦然面对,更属英豪。古代的帝王腰缠万贯,子孙满堂,左右还有美女相伴,可他们仍是不满足。
如果有一天他们的生命终止了,那他们此刻的幸福也就无福消受了。因此,他们往往会“寻医问道”,研究长生不老药。请巫师作法,留住他们那短暂的生命。
天行有道,人生有常,生老病死乃人生常事,不应妄想逆天改命,坦然接受,人生就会快乐一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是很美的,只是它太接近黄昏。而黄昏往往意味着这一天就要结束了,所以会给人带来无限伤悲。
如果说黄昏是一天之中的尾声,那么秋天就是一年之中的尾声。所以秋天也会带来无限感伤。
但刘禹锡不这么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觉得秋天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充满伤感和凄凉,他觉得秋天是可爱的,能与春天相比拟的。
这也可以看出他对待生命短暂没有那种感伤之情,心态很好,所以他活到七十一岁。生命短暂这事已等定局,不论你怎么不解,怎么不舍,也终究会走到这一步。
延年益寿不在灵丹妙药,而在身心。哀哀戚戚,不可终日,不如学学古人智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既知生命短暂渺小,便放任自流吗?非也。
03
超然物外。
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更应珍惜,小动物都懂得的道理,人不能不懂。树活百年,树上的蝉只活一个夏天,可它们没有荒废掉这一个夏天的时间,一直在奋力歌唱,哪怕到了夏末秋初,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唱出最后的歌声。
萤火虫,寿命比蝉还短,一般只活七到十天,可是它们也没有让生命空虚度过,而是用自己的光照亮整片夜空。
蜉蝣,朝生暮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昙花,昙花只一现,也为人们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
无论是有长至八千年的寿命,还是短到仅有几分钟的寿命,都应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枉来这人间一趟。
马斯克是个企业家,特斯拉汽车就产自他家企业。他的名下有九家企业,而特斯拉是最没用技术含量的一家,他的顶级技术都放在造火箭上了,造火箭做什么,当然是为了帮助人类找到第二个能生存的星球。
有人就想问:人生那么短暂,安心过活就行了,何必大费周章搞这些科技,而且自己还不一定能够活到看到成果的那一天。
这是很狭隘的想法。有时候做一件事,并不只是为了自己,也不是单纯为了求得一个结果,只是为了问心无愧。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金字塔,大多数人都只能到达“自我实现”这一层,而像周恩来先生、张桂梅校长这一类的人则能到达“自我超越”这一层次。
周恩来先生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响遍中华大地,而他这一辈子真的为国家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桂梅校长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对祖国的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已经家喻户晓,哪怕一身伤痛,哪怕吃的是五谷粗粮,也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大山里的孩子们筑起一座梦想的桥梁。
这样的伟人,可谓是与万物齐高,甚至已经超然物外了。
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年代,更应时常心怀感恩,不荒废青春,不虚度光阴,把有限的生命放到有价值的事情上去,方能做到不负祖国,不负人民!
始知死,方知生。我们都是从匍匐幼儿慢慢步入耄耋之年,世上花开叶落、四季循环,都有着既定的轨道,人为无法改变。
寻寻觅觅,走走停停,用上一生的时间,恐怕都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未知死,焉知生,”先是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再以平常心态看待生老病死,最后敬佩生命、感恩生命。
一步一步,按照铺好的线路,逐渐接近那生命之都,凭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锲而不舍,终能一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j/1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