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萤火虫品书坊黎志新如何培养坚持的


有些习惯是可以训练的,有些品质是可以培养的,比如坚持的品质。

昨天跟几个朋友讨论“坚持”的话题,一个朋友夸赞我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坚持力的人了。”这话听得我真是惭愧!其实,她们不知道,我做过的半途而废的事,多了去哩!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有的人心动,却止于行动;有的人行动,却终于半途;唯有坚持不懈者,方能有所得。但生活中我们是否发现:我们很常常习惯要求他人(比如孩子)坚持,自己却轻易放弃。

晨起,诵读《孟子》13.9也是这个话题:“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情好比挖井,挖得很深还见不到泉水,仍是一口废井。”孟子以一个比喻告诉我们坚持的重要性。我们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半途而废的熟语或典故,诸如“为山九刃,功亏一篑”“行百里者半九十”“前功尽弃”……我们以此警醒: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要想有所得,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大道理我们都懂,可如何培养自己坚持的品质呢?

其一,利用好零碎的时间。要能坚持做一件事,首先得有时间保证。我也曾经跟很多人一样受困扰,总是感觉“没时间”。后来细细盘点自己的每一天,发现自己把很多零散的时间浪费掉了。想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此事有他自己的书文为证。在《归田录》卷二中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他在《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中有诗句:“一生勤苦书千卷”。可如今,我们当代人更多的是车上刷手机,枕上刷手机,厕上刷手机,刷着刷着,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自然也就没时间了。如果,把茶余饭后零零散散的时间收集起来,可以做很多事呢。最近,我们在共读《给教师的建议》,每天读一条建议,10分钟可以来回读两遍。如果想写点随感,语音输入的话,也就10分钟左右。我听很多书友诵读《诗经》,一首也是3~5分钟,难道真的忙到挤不出这些时间吗?而如果把阅读这件事放在自己“很多事”中重要的位置,那就肯定能坚持。

其二,同道者互相提醒、鼓励,这很重要。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也许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有一个早上,我忘记把打卡的链接到群里了,有个书友“艾特”我,提醒说:“黎老师,你不发链接,我们无法坚持打卡啦。”有几次,我没有发晨诵记录到朋友圈,有书友小窗问我说:“黎老师最近忙啥呢?好几天没看到你的晨诵记录了。”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是在小伙伴的提醒中坚持下来的。我忘记了,有人提醒;我懈怠了,有人督促。一群人之所以走得远,是因为大家互相加持,彼此赋能。生活中总会有些不一样的声音,比如“你那么努力有什么用,还不是一个小小教书匠而已?”“我没读那么多书,一样教得好书,而且成绩还不错。”生活路上千万条,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最想走的那条路,在越来越讲求自由的当下,无需辩驳。但如果自己已经立下过决心,要做一个读书人,要想做到不改初心,那得脱离负能量的圈子,因为“和谁在一起”实在太重要了!

其三,要想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还有一个好办法:安排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新教育人有一个习惯:“晨诵,午读,暮省。”比如阅读这件事,早晨起来,安排十分钟的诵读,背诵一首小诗、一小段短文;临睡前回忆一天所读、所想或者所见所闻中印象深刻的写三五句话;时间久了,就成习惯。也许刚刚开始时是困难的,因为开始还没有生理反应,没有心理记忆。时间久了,到那个“时间点”就有生理上的习惯反应,这跟我们每个人早起、睡前要刷牙洗脸是一样的,做这些事没有人觉得难坚持,因为长期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就习惯了,条件反射,不那样就难受。“晨诵、午读、暮省”,刚开始时,我也没那个习惯。如今十几年过去,这些习惯就像早起后、临睡前的“刷牙洗脸”,条件反射,不那样做就难受。固定时间,安排固定的事,养成良好习惯,终身受益。

其四,文字记录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有研究表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1天的坚持,90天的重复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半年以上,就会成为牢固的习惯。最难的时候是最初开始的阶段,所以也有人说“万事开头难”。这种坚持,因为枯燥乏味的重复会使人有疲劳感,需要意志力。怎么克服疲劳感,激发自己的潜能去坚持呢?文字记录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记录好习惯,就是强化正念正行。每记录一次就强化一次,每强化一次就刻录在脑海一次。久而久之,这个习惯就“长”在自己身体上了。而且,文字记录留存了“坚持”的痕迹,经常会回头阅读,又加深印象。这种回头阅读的过程,就是检阅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每一次阅读,内心深处都会涌起自豪和骄傲的感觉:我真棒!

我有过这样的“高峰体验”:

不知从哪年哪月哪日开始,我用“诵读”拉开一天的序幕。

最初,从《论语》开始,到《道德经》,再到“陶渊明专题”“苏东坡专题”“梁启超家书专题”“纪伯伦专题”“泰戈尔专题”……每个清晨,从朗朗的书声开始,一路读下来,久而久之,就养成习惯了。但,那些诵读,我都没有记录。忽然某一天,我就想,为何不用数字记录一下自己所读的诗歌呢?这“忽然某一天”就是年4月1日这一天,星期五。那个早上,我郑重地写下“”这个数字,给自己的晨诵计个数。事实证明,有时候一个灵光一闪的念头,会成就某件大事。(一笑)

今天一看,居然到了!

这是去年4月8日写的一篇日记——《从1到,我乐在其中》,如今,已经写到了。

如今,这种习惯已无需用“意志力”去坚持了,每一个清晨的诵读,就像享受一顿美味的精神早餐一样,乐在其中,享受极了。

最后我想说,在坚持路上,允许“休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有时候,自己中断一两天,或者三五天,就自我否定,甚至放弃,自责过多,容易自弃。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放过自己”,坚持做一件事,不是说“天天如此”才是坚持。有规律地做某事,就是坚持。钟南山教授长期坚持锻炼,但他也不是天天去锻炼,他规定自己每周3~4次锻炼,几十年如此,就是坚持。诵读经典,周一到周五,双休休息,这也是坚持;前两年萤火虫品书坊,每周三一次线上分享,一周一次而已,这也是坚持;如今改了形式,每个早晨跟书友分享“晨间心语”,借此解答书友们问的一些小问题,这也是坚持。

朝向美好的路上,坚持十日有十日的收获,坚持一月有一月的进步,坚持一年有一年的拔节成长,坚持十年有十年的生命飞跃。不信,您试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ly/96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