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差点ldquo统一非洲rdquo


首发人物志

年十月二十日,69岁的卡扎菲在苏尔特的废弃下水管道北部,两年前还在联合国大会上谈笑风生的利比亚最高领导人,此时却双腿重伤,头部中枪,撒手人寰。他死后,遗体被放在肉类冷藏库中,向愤怒的民众展览。这位纵横非洲大陆四十二年的争议人物虽然离世,但利比亚的红与黑却仍未终结。

年九月,五十多岁的放牧人穆罕默德迎来了自己的唯一儿子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老来得子的穆罕默德对卡扎菲十分疼爱,虽然家境贫寒,却依旧努力的供他上学,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

卡扎菲也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顺利进入塞卜哈中学。当时的非洲正值民族独立运动高潮,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发动七月革命,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在纳赛尔革命哲学的感召下,卡扎菲认定革命是建立利比亚理想国的唯一出路。

年,十七岁的卡扎菲成立秘密组织卡扎菲同学会。两年后,他带领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游行。作为带头人的卡扎菲被认定为不安定分子,被塞巴哈中学开除。在父亲的帮助下,卡扎菲转入米苏拉塔中学继续学业。然而革命的种子一旦燃起就难以熄灭。

转学后的卡扎菲再次建立卡扎菲同学会,秘密开展地下活动。他逐步认识到了武装力量对革命的重要性,决心加入军队,掌握军队,逐步实现自己的利比亚理想国。

时间来到年,21岁的卡扎菲放弃了已经学习两年的历史专业,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随后被派往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年,卡扎菲学成归来,正式踏入军界。回国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自由军官组织,然后以此为核心,通过组织成员秘密发展外围民间组织,逐渐凝聚起了一支六百人的军事力量。

年轻卡扎菲

随着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利比亚人民对统治者伊德里斯一世的腐朽愈发不满,军政界无数力量蠢蠢欲动。处在风雨之中的卡扎菲也意识到,理想国或许就要来到。年八月三十一日,卡扎菲带领自由军官组织成员从班加西出发,打着夜间训练的旗号突袭了禁卫军,软禁了国王卫队司令,随后攻下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九月一日凌晨,一觉醒来的利比亚民众打开广播。准备例行性地收听国王的训诫。然而电台那头传来的却是激昂雄浑的乐曲,一个年轻却饱含感染力的声音高喊着新的利比亚诞生了。一周后,那个注定要被写入历史的年轻人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一年,年仅27岁的卡扎菲正式接过了利比亚的政权。

上台后,卡扎菲开始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国对利比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成立了革命指挥委员会,执掌国家大权,由自己担任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军衔由中尉晋升为上校。这也正是卡大佐这个绰号的由来。卡扎菲既不跟从资本主义,也不追随共产主义,而是将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斯兰教义和自己的治国想法凝聚在一起,创造了他认为最适合阿拉伯世界的第三宇宙理论,伊斯兰社会主义。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卡扎菲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要改善,腐朽的国家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思想。到十年时间里,卡扎菲将自己的理念、思想凝聚为三卷著作绿皮书在全国进行推广。绿皮书一经问世,大街小巷、所有公共场所全都是书中摘出的语录。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能看到卡扎菲的想法,潜移默化中,他的治国理念开始在民众的脑海中扎根,民众的思想得以逐渐统一,解决了思想问题,文化成为了卡扎菲的下一个目标。

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在利比亚掀起了空前的文化革命,关闭了利比亚所有的夜总会,在全国禁止一切含酒精的饮料,禁止外国书籍、报纸甚至外文字典入境,以防人民的思想受到污染。把的黎波里的天主教堂改为了清真寺,就连国旗都改为了代表伊斯兰的绿色。

政治上,卡扎菲决意“去除其旧的地方间的裂痕,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他认为议会是对民主的歪曲,政府与民主是不相容的,最好的政体就是让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于是他取消了所有的议会和政府,设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最高权力机构为总人民代表大会来替代中央政府的职能。到后来他甚至放弃了行政职务,自称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秘书,来逐步实现自己的民众民主。他拒绝称自己为总统,因为总统有任期,而秘书则不需要选举。

在卡扎菲统治利比亚的四十二年中,从未进行过任何公民选举。

与此同时,卡扎菲也在大力排除异己,他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宣布任何人在利比亚建立新的政党都是非法的,参加其他政党活动的人都将被处以死刑。

在卡扎菲的极力推动下,利比亚迅速建立起了对社会的控制。下一个目标是经济。

卡扎菲时期

卡扎菲将银行、外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明确了由职工集体管理企业,逐步没收富人的财富。绿皮书第二卷问世的时候,他已经将所有的私有经济定义为剥削工具,从而明令禁止。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令民众得以收益。随着八十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石油价格飞涨,利比亚的石油收入也随之暴涨。到了一九八一年,利比亚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成为了非洲首富。

但利比亚的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却在改革中惨遭打压,纷纷外逃。这些人在海外组织针对卡扎菲的反对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更加讽刺的是,卡扎菲嘴上说着没收富人财富惠及普通民众,他的儿女却控制并垄断了利比亚的电信、石油出口、贸易、旅游、酒店等行业,他本人死后在各国冻结的财产高达八百亿美元。解决了内部问题,卡扎菲将视野放向了外交,正式开启了得罪阿拉伯世界和五常的道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同坦桑尼亚达成了援助协议,帮助他们改善医疗、修建道路、训练军队,坦桑尼亚也逐渐从贫穷的泥淖中挣脱。年,乌干达为了嫁接国内危机,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坦桑尼亚,但很快就被击溃,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向卡扎菲求援。利比亚正式介入乌坦战争。

虽然战争的结果依旧是坦桑尼亚获胜,但卡扎菲悍然攻击中国的援助对象,无疑严重触犯了中国的利益。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已经开始向西方全面示好的卡扎菲,在战争爆发后突然宣布了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甚至指责中国帮巴基斯坦制造核武。武器把偷偷搞来的核弹中文说明书交给了英美,但由于遏制核武的扩散是五常的一致利益,印度是五常之后首个拥核的国家,而默许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来制衡印度,很明显是五常的一致决定。卡扎菲这一做法无疑触犯到了五常的逆鳞。最后美国代表临时解围说:中文是联合国官方语言,出现中文并不奇怪,才驳回了卡扎菲的职责。

伊拉克战争

年,利比亚又多次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再一次引来了中国的抗议。这期间卡扎菲还多次阻挠中石油业务进入利比亚。年北约对利比亚发动空袭时,《青年参考》特地发文声明:卡扎菲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有兴趣的观众老爷可以去网上搜一搜原文。

作为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忠实拥趸,卡扎菲始终怀抱着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强烈抵触,成为了反美先锋。刚一上台,他就下令关闭了利比亚所有外国军事基地,驱逐外国军事人员,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在非洲监视苏联的桥头堡-惠勒斯空军基地。

年,为了消灭以色列,卡扎菲派遣副手卢德访问中国,想用现金从中国购买原子弹,被中国拒绝。

年,卡扎菲废除了与美国签订的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转而从苏联购买了超过亿的军火,把美国的惠勒斯空军基地交给苏联使用,还额外赠送了五个空军基地。

年,卡扎菲密谋刺杀美国驻埃及大使,没能得逞。

年,为了支持伊朗反对美国,利比亚示威者焚烧了美国驻利比亚代办处。

年,卡扎菲资助了英国分裂组织爱尔兰共和军。美国宣布利比亚是恐怖主义国家,关闭了驻利比亚大使馆。

年,里根上台,他大骂卡扎菲是风。八月份,美国战机在锡德拉湾遭到了利比亚的拦截,两架苏制战机被击落。里根表示:美军的行动完全符合国际公海条约,卡扎菲的举动令人震惊与失望。随后美国与利比亚断交。

里根

断交后的卡扎菲更加肆无忌惮。对他来说,断交意味着更大规模报复的开端。在他的支持和授意下,一系列针对以色列和美国的恐怖袭击开始出现。

年,西柏林一家美军士兵经常光顾的舞厅被炸,共造成包括44名美国驻西柏林军事基地人员在内的人伤亡。这次美国再也忍不下去了,决心以强大的空中力量一举将卡扎菲扼杀。

年春,美国发动黄金峡谷计划,动用了两艘航母、数十架飞机,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重镇班加西的兵营、海港、卡扎菲帐篷实施了大规模轰炸。到后来。甚至连侦察机和侦察卫星都下了场,意思很明白,就是想炸死你卡扎菲。

这次空袭炸死了一百多名平民,以及卡扎菲一岁半的养女,但卡扎菲却得以逃生。他随后发表电视讲话,痛骂里根屠杀利比亚妇女和儿童。美国人是没有进化成人类的猪,一场更大的抱负在他的心中开始酝酿。

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对于泛美航空PA号班机上的人,却是人生中最后的一天。在苏格兰洛克比小镇上空轰然的巨响中,PA号班机发生爆炸,机上人无一人生还,飞机坠毁地面时又炸死了11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洛克比空难。被波及的美国、英国,甚至整个欧洲都投入到了这次空难的调查。所有的调查结果都指向了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前安保主管麦克拉西和他的助手哈里法,正是卡扎菲谋划了这场爆炸。

洛克比空难

年,在英美两国的联合施压下,联合国通过决议对利比亚实行全面制裁,卡扎菲彻底陷入了困境。

卡扎菲在国内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逼迫大量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外逃。为了抹杀这些利奸,他下令利比亚特工在世界各国展开暗杀。

年,利比亚驻伦敦人民办事处的秘书穆萨库萨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表示,卡扎菲正计划对居住在英国的两个政敌进行刺杀。消息一经传出,英国举国哗然。但英国的抗议并没有阻止卡扎菲的刺杀行动。这期间利比亚人甚至炸掉了伦敦的几个报摊,仅仅因为这些报摊出售批评利比亚当局的杂志。同时卡扎菲又重启了对爱尔兰共和军的资助,向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军火以便于在英国开展恐怖袭击。

英阿马岛战争中,利比亚还暗中对阿根廷提供支持,帮助其抵抗英国的入侵。然而出于利益的考虑,此时的英国并没有与卡扎菲撕破脸,卡扎菲的刺杀行动也愈发猖狂。

年四月十七日,伦敦的利比亚民族解放阵线决定在利比亚驻伦敦人民办事处前举行游行示威来抗议卡扎菲。前不久在的黎波里大学吊死了两名反对其政权的大学生。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场看似普通的抗议就会成为一场血腥屠杀的开端。

利比亚位置

十七日清晨,近两百名抗议者带着面罩聚集在了人民办事处门口,三十名苏格兰场警察也到了现场维持秩序。游行有条不紊的进行了十八分钟,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但一串突然的点射打破了现场的平静。

卡扎菲竟然下令办事处向人群直接开火,杀掉这群抗议者,枪击中十一名示威者受伤,英国女警伊冯娜弗莱彻中弹殉职,这件事令英国人无比愤怒。四月二十九日,英国宣布与利比亚断交。

年,卡扎菲出兵干涉乍得内战,严重触犯了法国在中非的利益。利比亚陷入了长达七年的战争深渊。在随后的日子里,利法之间虽然有间隙,但整体相安无事。然而又一起空难的发生毁掉了短暂的平静。

年九月十九日,法国联合航空公司的一架DC-10班机从巴黎飞往布拉柴维尔,途中在尼日尔的泰内雷上空被炸毁,名机组人员和旅客全部丧生,其中就有65名法国人。经查此事正是一年前策划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所为。

DC-10班机

年,巴黎特别重罪法庭判处六名利比亚被告终身监禁。利比亚向法国赔偿三千五百万美元。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此时的卡扎菲试图不断扩大自己在非洲的影响力,宣扬泛非主义思想,四处呼吁建立非洲合众国,并且在年直接推动了非洲联盟的成立。在卡扎菲非洲联盟的梦想又一次触碰到了法国在非洲的蛋糕。

年利比亚战争爆发,法国成为了第一个对利比亚出兵的国家。根据希拉里泄露出来的邮件,摧毁卡扎菲使利比亚取代法国成为非洲地区的主导力量的计划,正是法国出兵的重要理由之一。

随着年苏联解体,利比亚失去了自己最大的军火支持,随之而来的联合国制裁更是让利比亚经济几乎瘫痪,国内失业率达到了惊人的30%。卡扎菲举目四望,整个世界自己的盟友寥寥无几,他不得不改变外交策略,曾经的反美先锋开始向美国靠拢。

为了给西方交出投名状,卡扎菲全面放开国内投资领域,变相取消了石油国有化,交出了洛克比空难的两名嫌凶,同意向空难事件中遇难者的家属提供总额达27亿美元的赔偿。然后又取消了同俄罗斯的所有军火合同,公开支持车臣独立,把俄罗斯当成了向美国靠拢的谈判筹码,直接惹恼了俄罗斯。

这期间他向美国透露了利比亚境内基地组织的详细情报,又遭到了基地组织的通缉。

时间来到年联合国大会,卡扎菲直接玩一票大的,按规定每人演讲时间只有15分钟,他却整整讲了一个半小时,讲到兴起数首次联合国宪章,痛斥安理会是恐怖理事会,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尤其是增补非洲国家的代表,再一次将五常得罪了一遍。

作为泛阿拉伯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卡扎菲一直想要打造一个统一的阿拉伯世界,赶走以色列。他表示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皮埃蒙特统一了意大利,利比亚也将扮演这样的角色,统一整个阿拉伯民族。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几乎每次遇到埃及总统萨达特,他都要向其兜售《利埃合并方案》,但萨达特却始终拖着没有表态。

卡扎菲与萨达特

年,以色列庆祝建国25周年,英美犹太富豪为了出席国庆活动,租用了英国油轮伊丽莎白二世,经由利比亚、埃及临海向以色列驶去。得知这一消息的卡扎菲召集了停靠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一艘埃及潜艇,要求他击沉伊丽莎白二世。这一疯狂举动很快被萨达特驳回,这使卡扎菲对萨达特更加不满,骂他是阿拉伯叛徒。利埃两国关系开始紧张。

不久后,利比亚发动了向开罗进军行动,组织了四万民众进入埃及,强行同埃及联姻。萨达特不得不向卡扎菲保证,年底实现合并,进军才得以停止。可是好景不长,随后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再一次加深了砾岩之间的间隙。

战争中,以色列兵临开罗,卡扎菲紧急联系萨达特,希望他能撤到利比亚继续抗战,但萨达特却选择了与以色列妥协。在卡扎菲看来,埃及的举动是向美国的屈服。盛怒之下,他发起了第二次向开罗进军,两国关系彻底破裂,昔日的盟友变为了仇敌。

卡扎菲与穆巴拉克

随后利比亚又先后与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签订了统一联盟协议,但都不了了之。

年,非洲爆发了大规模政权更迭,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先后下台。眼见邻国纷纷倒台,利比亚反对派也开始了自己的动作。

二月十五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等城市爆发大规模群众示威,由于长期私有化导致的大规模失业,促使人们强烈要求卡扎菲下台。卡扎菲随后发表电视讲话,强硬地表示宁愿死在这片土地上,也绝不离开祖国。

二月二十二日,阿盟决定暂停利比亚参加阿盟会议的资格,这意味着阿拉伯世界已经放弃了利比亚。随后各国纷纷从利比亚撤侨,利比亚局势全面崩溃。

三月十七日,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向联合国提交制裁利比亚的决议草案,安理会十五个理事国进行表决,十票赞成,常任理事国中的中俄投了弃权票,制裁决议被通过。

三月十九日,美、英、法三国对利比亚发动了军事打击。为了挽回败局,卡扎菲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看在同为非洲裔的份儿上停止进攻,但很快就石沉大海。十月十六日,联合国大会以票赞成、17票反对、15票弃权的结果,同意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作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

十月二十日,这位统治了利比亚42年的争议人物被反动派士兵打死。命运的钟声已经在过度粉饰的太平背后忽然响起,无法缓解的国内矛盾,让历史的车轮走出了相似的轨迹。而这一次走向历史舞台的正是卡扎菲自己。

利比亚人获得了自由,但失去了一切

战后利比亚

杨玉顺

感谢您对知识的肯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ly/46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