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
照护失能父亲三十年
致文字编辑孙丛丛:
所有参与过《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一书的人,无论过多久,会或多或少地想起这段时光?于我,自是如此;于你,亦会如此吗?
作为一个入职仅半年的新编辑,参与这个项目,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挑战。好在,你在百忙之中,不仅优秀地处理完了文字编辑的基础工作,还抽空完成了部分宣传片的出镜工作,以及报名参加了朗读有声书的活动,用你端庄、自然、清新的仪态和声音,完美地诠释了“萤火虫”那美丽、轻盈的意象。作为你的同事,作为你的指导老师之一,我很欣慰,更很感动和感谢。
在我心里,你比我,更适合担任“萤火虫”的代言人。所以,今天的特辑,再没有任何人比你有资格代季先朗读她写的前言。
听说,你在撰写营销活动文案时,在办公室里边写边哭。我虽没见到这个场景,但我相信,《萤火虫》一书完全具有这样撕人心肺的力量。毕竟,为此书流泪的,不止你一人。我在为这本书稿物色初审的文字编辑时,就“打趣”问你:泪点低不低?好在,如我所料,如你自己所言,你不仅低,而且哭得很真挚、动人,不带任何浮夸的演技。
也许,我们日后的编辑生涯,再也不会遇到如《萤火虫》一样,让我们热泪盈眶的稿子。但是,请你把参与这本书获得的经验、收获和成长,永远牢记于心,充满理性和感性地处理日后你遇到的每一份书稿。
在我看来,一个好编辑,不仅是个善于使用编校知识的“技术控”,还应该是个心性完善、甘于牺牲的“良心控”。用心,用情,用时间,你才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编辑。
人生诸事,均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甚至心血。但我想对你说,花在美好的事物上,不算浪费!就像今天这个特辑末尾我配上的《生活总该迎着光亮》的原版VCR,我在“编辑手记”里引用过她的一句同题歌词。我希望,这份光亮,永在你我,也永在世人的心田。
在今天的朗读视频中,我用到了特辑1中三哥朗读自己负责部分文字给老爸老妈听的视频。三哥说,他读时,高爸爸听了一遍;然后,高爸爸自己拿着手机,再听了一遍;最后,躺在床上,还听了一遍……我不知道高爸爸是否听得懂,是否听明白了儿女们的深情?但我希望,血浓于水,他即便听不明白,但上天能听明白,“别有用心”的人们能听明白。
谢谢你,孙丛丛,你的名字和“萤火虫”竟然谐音,这是你和她的缘分。
谢谢你,萤火虫!
——“大观”主理人、《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策划编辑潘飞
0
1
萤火的微光,照亮爸妈的晚年
我的生活,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大变化,就是获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更大自由。这让我在年间,可以两次回故乡,每次能待一个月左右,陪伴爸妈和三哥,近距离看到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常态。
年初回家,很急,是因为我妈突然腰腿痛,下不了床了。两个老人卧床,让三哥急困。年1月9日,我回家,看到爸妈衰老病倒,三哥一个人肩负两个老人的照护,心如刀割,时常泪如雨下,临时决定,用相机和文字记录这些日子。一个多月后,我离家。又于秋天11月再次回去,遭遇老父又一次病危,和三哥一起照护爸妈,仿佛经历一场枪林弹雨的战争。
我看到的几十个日夜,于三哥和爸妈而言,是三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啊。从年我爸偏瘫开始,我妈这个“超级护士长”有榜样在前,我妈身体不行后,我三哥接棒,青出于蓝胜于蓝。
一年来,我站在亲人和旁观者的视角,拍下一万多张照片,写下十多万文字,真实见证老年的不易,照护老人的三哥的艰难。难舍的故乡家园、人间亲情,生命的脆弱、衰老的焦虑等复杂而蜂拥的情绪,都化作文字汩汩流淌。多少他们在孤老,多少我们在远方?多少父母在期盼,多少儿女在他乡?多少三哥在坚守,多少爹娘在彷徨……我把这些年对故园山水、对父母亲人、对生命自然的饱含乡愁的追问和爱,全都融进了这些文字里。
这些文字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jj/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