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被疫情困在小岛上的日子里,努力带着娃们在熟悉的城市里寻找新的体验。
那些景色秀美的山,那些路遥人稀的绝美海滩,成了我们经常拜访的对象。大潭水库的猴子、西贡的野牛、宝马山上的蝌蚪,都是这个疫情期间的新发现。停下形色匆匆的脚步,发现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有我们平时无暇顾及的一面。
快乐
时光
过去一年多,香港的“户外探索”活动进行得风风火火。我觉得比较新奇好玩的有寻找夏夜里的萤火虫、东坪洲浮潜、大澳水上追海豚、海下湾玻璃船探索珊瑚、小小航海家。
今天晚上,我们就在夜晚的山林里去寻找萤火虫啦。小娃非常激动,她从来没见过萤火虫,之前背过两首古诗,里面有写到萤火虫,给她看过图片。想到要在黑漆漆的山林里,看到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萤火虫,非常兴奋和好奇。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
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
城里孩子真不容易,为了看萤火虫,跟了导赏团驱车一个半小时,到大埔滘自然护理区的山上去寻找发光的萤火虫。大埔滘自然护理区位于新界,占地公顷,环境清幽、生物种类丰富,吸引着很多喜欢大自然的人前来探索。
我们傍晚七点在护理区门口集合。导赏员给大家讲解了一路观赏的行程安排、观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按照他的指令使用手电。每个小朋友发了两个手电,一个是普通的手电,一个是生态手电(紫色光)。
导赏员在讲解
准备上山啦
简单介绍完毕,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山上行进啦。导赏员一路不停带大家看他先发现的各种稀奇事物,同行的大朋友、小朋友们一路为这些新发现大呼小叫。
这些洞洞是干什么的?感觉像一个小型的窑洞,难道里面有居民?蹲下用手电往里一照,哇,一只山蛙端坐在里面。这个斜坡上有很多这种洞洞,每个洞洞里都守着一只蛙。哈哈。好玩!
再往山上走,在一个宣传橱窗前停下来。导赏员用手电照着一排卵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虫卵?随着导赏员公布答案,人群中的无数人有了破纪录的第一次。反正对于我和小娃,还真是第一次看到壁虎的卵。橱窗里爬着几只壁虎,外面这一排就是这些壁虎的卵,有的已经孵化,有的还没孵化。应该是很多人都觉得很新奇,这一排卵在瞬间也接受了无数手机的闪拍。
壁虎的卵
接下来,还看到了蜘蛛和蜘蛛网。
然后还看到了一只趴在草叶上的乳白色的小蜥蜴。这只小蜥蜴也接受了众人的注视,对一众狂拍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怡然自得、稳若泰山。哈哈!
再往山上走,此行上半段的高潮就要到来。此时,发出紫光的生态手电开始登场。导赏员用他的普通手电照亮了这片斜坡,然后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众人犹疑:没有任何特别的东西啊?然后遵照指示,关掉所有普通手电,紫色光生态手电出场。静下心来,定睛定身一看,有发光的不规则物体。在黑暗的山林里,盯着这个斜坡仔细看,散落着无数个荧光闪闪的小东西。
此为何物?
这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随着导赏员打开他的普通手电,举起手里的科普资料,一众大小朋友很膜拜地围过来,大家都很想知道这闪着光的是什么宝物。原来这种小东西是澳链尾蝎。回来后,在百度和Google都查了下,对于这种蝎子的介绍很少。大致查到的信息如下:体长1-2里面,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台湾有较多此种蝎子。那为什么蝎子们在紫外线光的照射下就这么张扬地发光呢?据说科学家们还没研究出来蝎子们为什么会发光,但是对于蝎子们是怎么发光的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按科学家们的介绍,蝎子骨片的角质层含有一些荧光化合物。
是不是很神奇?很长见识吧?行程刚过半,已经由衷地发出了不虚此行的感叹。
一个高潮的出现,激起了想要马上开始此行终极美妙的体验。萤火虫!萤火虫呢!
导赏员也是在这条路线行走多年的老手了。看着群情振奋的这一路人,导赏员叔叔此时绝对是英雄,他一手持手电,一首握着科普资料,带着众人,前往寻找我们向往的光。
我们今天的这个团应该都天底下的真善美,不然,老天怎么这么眷顾我们。发生了什么事?蛇!导赏员太厉害了,居然发现了斜坡上草丛里嘶嘶划行的蛇。一条手指粗的黑白相间的小蛇。据说是毒蛇。据说蛇在这不多,几年才能看到一次。我们此行有额外多了这么一个收获,在野外看到了真正的蛇,真是激动人心!
蛇出没!!!
此行已经超出了预期的圆满,只等萤火虫们那微弱的光来照耀一下这些带着好奇心前来膜拜的城市人。跟着导赏员行走到一平坦处,神秘氛围顿生。导赏员让大家安静,把所有手电都关上。哦,毋庸置疑,肯定是到了萤火虫的老家了。
重头戏登场,大家无比激动,瞬间一片漆黑。哇,定睛一看,萤火虫,一只、两只、三四只。大小朋友们都非常激动。一群人,在漆黑的夜晚、一步步行走近一个小时,走到半山,就是为了来寻找这微弱的光。在这宁静、漆黑的夜里,看着一盏盏微弱的淡蓝或浅橙色的光安静地在树林里游移,如临秘境。
我们跋山涉水,就为了这点点的光。与其说是这些小昆虫的光,还不如说我们内心的好奇,让城市人,不畏艰辛,在黑夜里,带着娃们,一路追赶到了半山腰。
在漆黑的山林里,一小群到处飞动的萤火虫。此情此景已经深深刻在了这群城市人的脑海里。确实是很唯美的记忆。此行圆满,大人们绝对对得住跟着辛苦了一路的小朋友们。
小娃这一路充满了好奇,一直机灵地挤在导赏员左右,看这看那,很兴奋。
这次上山,虽然在黑暗中无从欣赏风景。但可以感觉处这个自然保护区景色很美。大片的松树枝干挺立,有凌云之势。我当时好奇,在香港很少见到山上有大片松树。而这一路,感觉这些黑漆漆的一片片的树都像松树。长满奇松的山,一般都很美。后来我求助互联网,才知道,大概年前,这里开始大片种植松树。我们看到的这些苍劲挺拔的松树们,已经在这里守候了一个世纪之久。一路行走,都伴有潺潺水声。路侧,有溪水。由于我们此行兴师动众的目的是来看大自然里的小动物、小虫子,因此,被黑暗笼罩着的景色已经吸引不了大家的注意。我想起前一段小娃刚背诵的唐诗《山居秋暝》。而此时,空中有一弯新月,眼前松树成林、脚下溪水潺潺,我让小娃跟着手电的光,看看若隐若现的松树林,看看安逸流淌着的小溪水,问她:王维写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地方?小娃哪顾得上来跟我讨论这样的话题,但她肯定留下了印象。
大埔滘自然护理区内的溪流(图片来自网络)
九点多,夜行之旅圆满结束。小娃上车后就睡着了。对她来说,今天晚上看到的都是新鲜事,她很开心。对于我来说,从小在江南的乡下长大,虫、蛙、蛇这样的东西,都是门前屋后、日常所见,甚至避之不及。而这些东西却是城市小娃们的诗和远方。而我现在住到了从小向往的大城市的石头森林里,我贫瘠的童年里那些平淡无奇的东西,却成了娃们需要刻意去寻找的调味剂。
谁比谁的童年更美好?没有答案。不分好坏,只是不同。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我们都行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只要始终怀有好奇,不忘发现生活的美,又何须去在意起点和终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jj/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