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原来,月饼最初并非中秋节令食品


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月圆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作为一个“团圆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周礼》

说起中秋节,自然就离不开“月饼”,今天,就跟着文旅君一起,了解古籍中关于“月饼”的那些事儿~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吃月饼?

Mid-AutumnFestival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自古以来,月饼作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我国人民喜食月饼、月果的习俗,相传始于宋朝,而盛于明清。“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那时,它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

月饼最初并非中秋节令食品

我国的中秋节是逐步形成的。到了唐代,中秋的节日氛围更加浓郁。不过饮食方面主要是摆酒席以赏月,还说不上有特色节令食品。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其“馔馐门”写道,五代时有一位专卖四季小吃的张手美,“每节专卖一物”,到中秋就卖“玩月羹”。这是第一种见于记载的中秋节令食品。专门记载宋代民俗的《梦粱录》中记:“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应于市食,就门供卖。”“市食点心,四时皆有”,就是说罗列的这些食品包括月饼是街市上平时所卖的食品,各个季节都有,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买到。看来不是今天特别用于中秋节的月饼。其卷四“中秋”条下也没提到月饼。可见,这时候的月饼并非中秋时节特有的食品。

月饼成为中秋节令食品始于明代

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始于明代。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了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

沈榜所写的《宛署杂记》“八月馈月饼”条目下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宛署杂记》

由此可知,这时的月饼是在八月里为中秋节特制的,成为各家送人的礼品。而且这时的月饼已经有各种花色,甚至有了比较华贵的月饼。

再如田汝成著《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西湖游览志余》这里点出了中秋吃月饼的含义,就是亲友团圆。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称:“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白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酌中志》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帝京景物略》由此可见,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经出现并风行于世。

月饼在清代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又多了起来。并讲求制作的精巧,出现许多精美品种。

清《燕京岁时记》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燕京岁时记》

清人顾禄《清嘉录》八月记苏州“月饼”:“人家馈贻月饼,为中秋节物。十五夜,则偕瓜果,以供祭月筵前。”

《清嘉录》

清代,中国西部地区也重视月饼。

清道光十年本《大同县志》云:“中秋节,八月初一日后,凡饼铺俱开炉做饼,名月饼……”

《大同县志》

山西大同制作月饼的规模,即使用今天的观点看,也是令人惊叹的。

苏轼与广西月饼

广西合浦的月饼是什么样的呢?

苏轼和广西合浦月饼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广西合浦月饼模具是怎样演变发展的呢?

现在,每逢中秋,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都在传递着健康和团圆的理念。月饼承载着对团圆美满的期盼,昭示着吉祥、幸福与安康,象征着亲情、友情、爱情与乡情。月饼不只是中国重要的节日载体,更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

月满中秋阅读推荐

文旅君来安利和月亮有关的绘本啦

让小朋友们能拥有更多

关于月亮的美好想象

举头望明月,低头来读书

中秋图书推荐

《团圆的中秋》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jj/86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