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纪伯伦我的心曾悲伤七次刘芳菲为你读诗


-图说-

图为视觉艺术大师保罗·克利的作品。保罗·克利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集画家、音乐家、诗人、艺术理论家多重身份于一身,善于探寻表象背后的本质。在他看来艺术同现实进行着一场不可知的游戏,就像一个孩子在模仿我们,而我们则在模仿那个创造了并还在创造世界的上帝。

我和另一个我彼此消耗

-收听-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作者:纪伯伦[黎巴嫩]

为你读诗:刘芳菲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关于作者-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是阿拉伯20世纪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最早获得世界性声誉的阿拉伯诗人,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他开拓了二十世纪阿拉伯现代小说与艺术散文的创新之路,以独树一帜的散文诗创造了“纪伯伦风格”,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诗歌话题-

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年接近尾声,新年愿望里你想变成什么样的自己?

请移步文后

「留言区」

◆◆◆

欢乐与悲伤是两种相反的心境,欢乐里有幸福的感觉,有动人的回忆,美满的现实与毫无忧虑的未来,所以欢乐是心的最爱,是生命里难能可贵的相遇,是只能默默期许却不能主动预定,是在不问得失不图回报的付出后的偶然邂逅。

而悲伤是一种把人沉溺在绝望情绪中醉生梦死的难过,掺杂不了欢乐的小沙子,是悲观的消沉。在纪伯伦的这首散文诗中,悲伤是自知与悔恨的产物。

如果将悔恨和错误关在门外,那么求知的灵魂便也失去生命力:

在静默中你的心通晓了昼和夜的秘密

而你的耳却渴求你的心知之声

你想把思想中已知的化作言辞

你想用手指去触摸你赤裸的梦境

——《论自知》

纪伯伦的一生都在实践“爱”,在他看来,工作与爱有着如此的联系:

我也要说,生命确是黑暗,除非有了希冀

而所有的希冀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而所有的知识都是徒劳的,除非有了劳作

而所有的劳作都是空洞的,除非有了爱

——《论劳作》

对于终将远去的儿女: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论孩子》

-乐说-

配乐剪辑自香港作曲家金培达为电影《伊莎贝拉》创作的音乐《归途》(RoadtoFreedom)。

▎诗意的人

刘芳菲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绿色手绢计划”发起人

▎明日预告

明晚10点(12月20日),影视演员方青卓为你读葡萄牙诗人安德拉德的作品《白色上的白色》(节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新年礼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jj/54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