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一刀捅向人性深处何以为家观后感


最无力的事情莫过于:

我们的目光所致,

终究只是目光所致,

也只能是目光所致,

到此为止。

年5月19日

鱼的第35篇原创

欢迎回家

文章总字数

预计阅读时长6.5分钟

文末多长图

特意买了一张《何以为家》的电影票,因为被简介深深吸引。

网上有这样的影片介绍:

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特别相信电影能够改变世界,不希望大团圆结局只出现在银幕上,“即使不能改变现状,至少也可以引起话题和争议,引发人们思考”。年,该片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年又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该片导演娜丁·拉巴基,聊了下拍摄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

这部被称为“眼泪收割机”的电影讲述了12岁的男孩赞恩,目睹着妹妹被父母卖掉,伤心与愤怒的他不仅接过照顾妹妹的责任,更将父母告上法庭,理由是“他们把我们生了下来,却只管生不管养。”分钟的故事,观众目睹着小赞恩犹如在丛林里孤独挣扎的小兽,内心不断受到冲击与震撼,十足“虐心”。

我向来对生死轮回、人性深处以及人间疾苦报有一颗敬畏之心,我希望能多用目光抚慰世界的更多角落,无论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就凭这个片子是以叙利亚为题材的,我就立刻买了票。

我去年还给叙利亚的孩子们写过一篇短篇小说,灵感来自一首叙利亚小孩们唱的歌(文章最后我放了链接一定要点开),但是那篇小说年代太久远找不到了。

我知道我当时浅薄的寥寥数千字,无法真正讲述那个国度的任何一寸飞扬的尘土,此刻,我依然只有寥寥数千字,我依然无法真正讲述那个国度的任何一寸飞扬的尘土。

可是这些发自内心的真情,我还是想记录下来。

尽管我再清楚不过,我的能力渺小至极。

但还是比不上叙利亚的孩子们,把“他们十分渺小”的标签,忍痛刻入了骨髓里。

而这全程,绝大多数人都在旁观,几乎没有人阻拦。

毕竟我们的能力都渺小至极啊。

电影终究只是电影,镜头也只能是镜头,光怪陆离的画面永远只能被定格,只能被一群又一群形形色色参观者的目光抚慰,我们都没办法走到电影里站在他们的身边,给他们哪怕最无力的一句抚慰、最实用的一点钱。

我一定没有遍历世间疾苦的能力,所以我选择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亲身在一个半小时的时光里带上自己走一遭,我只能选择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只能局促在电影院的座位上。可这一切早足够令我难过到窒息。

最无力的事情莫过于:我们的目光所致,终究只是目光所致,也只能是目光所致,到此为止。

看完之后在自己的坐位上坐了许久,直到清扫人员把所有的垃圾收拾完毕。一幕幕长镜头深入人心,又一次让我相信:语言在世界上最极致的情感面前永远是最可悲的。

心痛二字根本无法概述我看到那些满目疮痍下的形形色色疾苦面孔为生计挣扎拼命时,来自心底深湖的撞击和震颤。

这部片子对话不算多,只见镜头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耄耋老人,在层层萧条里穿梭,最终也没能穿梭出层层萧条。

说实话,这部电影朴素的有点像一款贫困类纪录片,所以有人半道看不下去了就离开了也正常,但我又想起那句“此时无声胜有声”。

或许这些孩子,已经无力为自己的命运辩驳了,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语言的无力,语言不能得到水、食物、钱、被褥,更不能得到公平、温暖,所以他们选择默认,选择接受,选择放弃语言,同时几乎放弃自己。

有观众写的观后感,我觉得和我想的一样:

电影给了赞恩很多大特写,长长的睫毛,微红的眼圈,疲惫绝望的眼神,有泪不轻弹的坚强,12岁的躯壳竟然撑出成年人的高度,甚至他的背影都像个大人。父母没有给予他的责任感,他却满满地给了别人,比如妹妹萨哈,比如拉希尔母子。

善良而倔强的叙利亚小男孩,他拒绝任何人赠予他的同情眼光,默默把全世界扛在瘦弱的肩上,拖着生活往前走。

他皮包骨的身躯,在充满复杂与欺骗的世界里游走,还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妹妹,性格中与年纪并不相符的机警、仇视与疲惫以刚刚好的比例,刻画在他的脸上。

“见过游乐园女神被扒光,洗过沾了鲜血的衣服,听过蜘蛛侠变成蟑螂侠的传闻。才知道美丽会变丑陋,纯净会变脏臭,英雄泯然众人,自己却无能为力。把童贞交给世界,用匕首刺穿丑陋,靠起诉状告父母,挤笑脸嘲弄命运。赞恩把婴儿交给男人,才明白自己谁都保护不了。他就站在破败的街角,仿佛人生走到尽头。”

看那些苦楚时,我只是皱眉咬唇,看到影片最后,照身份证照时定格的男主的那个微笑,我所有防线顷刻瓦解,心底的猛兽如决堤洪水般顷刻一股脑涌出。

因为他说过:“爸爸走后,我就再也不笑了。”他真的从来没有笑过,影片的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笑的机会:身份证摄影师让他笑一笑。

我不知道这个笑是不是发自内心,他是不是真的感到快乐,但是他的那个笑容,真的让紧绷心弦好久的我瞬间松懈、如释重负。

像极了冗长的黑夜里,生命海岸线上第一道破晓的金光。

悲伤之余,我也真的要表达自己对那些孩子们的坚强懂事发自内心的敬佩,虽然这些本不是他们本意。

十二岁的男主干练、刚强、总能把所有事处理的井井有条,总能想出活下去的办法。可是用苦难和挫折换来的成长谁愿意要?

早期《奇葩说》有个辩题:面对生活中的暴击,我们该不该心存感激?

邱晨说:“真正的暴击不是一瞬间的兜头盖脸的那种暴击,真正的暴击,是漫长的时间,一分一秒的凌迟你的尊严。”

蔡康永老师说:“我觉得我们人类想多了,生命的本质可能从来就没有打算过温柔善待活着的任何物种,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生活就是生存,而生存,可能只是幸存。”

薇薇姐说:“天地为熔炉,造化为工,我们万物是什么玩意儿,我们万物就是其中被炼造的铜,我们本来可以自由成长,属于花园,属于草原,属于荒野,这叫人的最健康的个性,可是苦难会教给我们什么,扭曲和压抑我们的天性。

是什么教会了你变成了你最不喜欢的人,是不是挫折,是不是暴击,是不是无数个不得已,可是你要感谢它吗,你要感谢那个让你摔得灰头土脸,面目全非,顽强成长的你吗,你变成了动物园里的那个狮子。你学会了无数个小把戏,没有一个是你想要的。

每个人都应该长成他想要的样子,每棵花,都应该开在它想开的时候,如果不得已,让我们在一个角落委屈地绽放,那也不要感谢把我们移植出沃土的那些人。”

我写这些,不是因为感谢暴击,而是心疼在暴击下挣扎的生灵们——

一边饱受着身心煎熬,痛哭流涕、狼狈不堪、拼死挣扎,一边被周围无数双抓着“成长”的大手包围,被他们把“成长”一个劲地硬塞到怀里。

命运何必浓妆艳抹大费周章地自导自演一出出吞噬灵魂危及生命的闹剧?

贯彻电影始终的是法庭戏,电影刚开始,就看到12岁的男主站上法庭状告自己的亲生父母,当法官问他为何而来时?他说:“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在他看来,父母将他们生下,却无法给他应有的教育、健康和爱。母亲甚至为了换房租卖掉十一岁的妹妹,两个月后十一岁的妹妹怀孕大出血死了。

可后来,他的母亲告诉自己,他又要“当哥哥”了,终于点燃了他心里最后一根干柴: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我不怕世间诞生生命,我怕世间诞生和之前的疾苦一模一样的疾苦。

为人父母这张一生的试卷,父母在成为父母前却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模拟考试,教育的普及到底该不该到达父母?这大概是这部电影留给观众的一个疑问吧。

这部电彩的片尾彩蛋也很有说道:

男主是在黎巴嫩贫民窟里被导演发现的,因此参演了这部剧,片中,导演拉巴基采取类似伪纪录片式的真实质感,并且大量启用非专业演员。

饰演男主角赞恩的小男孩与角色身世相似,年出生于叙利亚的他,8岁时举家前往黎巴嫩,因为无法适应当地教育体系,只能断断续续接受一些家庭辅导,10岁起就开始打零工。真实的生活让他的表演不着痕迹,多数是孩童的本能反应,那股柔软又尖锐、充满机智又令人心碎的性格展露无遗。

评论里有这样的声音:“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两个小时电影,却是赞恩每天都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人生!”观众们都觉得细思极恐,当男孩哭着拿起了刀对抗这个世界时,生活的艰辛一定是把他逼到了绝境,每一次男孩的选择都在拷问观众对于生命真实意义的认知。这电影看得人肝肠寸断,赞恩过得这么苦,太苦了,然后却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存能力、责任感和社交能力,这样的孩子太招人心疼了。

“他娴熟游走在危险的街头,他老练的求生手段,这些令人叹服的演技从何而来,最后心酸地发现这些不是演技,这就是他的生活。”

“他的强大就是他身上的铠甲,可是从肉里长出铠甲真的好痛啊。”

他需要一身铠甲去对抗世界的坚硬,所以他只敢也只能保存一点点柔软,月圆的时候,把这些褶皱摊开来,晒晒白月光,抵消一些生之苦楚。

现在男主和他的家人们在各界慈善人士的帮助下都去了挪威开始了新的生活,对于这个故事来讲,这无疑是一个温暖的结局。

但感动之余也禁不住反问:剩下的那些人呢?他们怎么办?无法被这个世界的温暖怀抱保护到的浪子们,该如何熬过抗过一个又一个刺骨寒冷的夜?

这些演员里,有好几位是非法偷渡的,在真实世界里真的被抓了,最后导演组不得不出面救人。

那些人的心灵,大多在无人涉足的幽谷中兀自盛开,继而凋谢,悄无声息。

一本名叫《我亦飘零久》的书,作者去印度旅游的篇章内有这样的文字:

“印度种姓制度的本质是用姓来作为简单的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你姓什么就决定了你一辈子做什么职业和你的等级,你的职业和等级又进一步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价值观,以及你可以或不可以和谁结婚,除了姓之外,还要结合你的出生地,你的父亲的名字等等。总而言之,种姓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等级非常多的阶级制度。”

你看,太多时候,“公平”二字可笑至极,世界上有太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什么“生命只有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那纯粹是因为你生来就被石头压住了,而你的同类生来就在沃土里。

《何以为家》的片尾说“愿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愿你我,都在这世界温暖阳光够的到的地方。

我今天把段和段之间的分隔符换回了之前的小烟花。因为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位网友和他的一位同事在单位加班过新年,外面放烟花和鞭炮的时候,他的同事赶忙捂着耳朵躲了起来缩成一团,惊惶地问他:“这是在干什么?”

“放烟花啊,怎么了?”

“这像极了叙利亚的战火,我是叙利亚人。”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这是不是把你好不容易压实在心底的苦楚回忆都炸了个底朝天?

对不起,真对不起……

“你知道的,我喜欢看人的眼睛。

明媚,黯淡,幸福,苦痛,像一面镜,流情。

那些暮年时还淌着轻盈,

那些中年时还挂着星星,

那些青年时还含着钟情,

是我行将就木前想拥有的曾经。

而这些,在孩子的眼中,是曾汇聚银河的星空。

不要让它黯淡,不要让它冰封。”

“愿每个苦难的生命都会迎来一个摩西,相信他的强大和慈悲,相信他会奉耶和华的旨意,以权杖分开红海的水,最终你会抵达富饶之地,上帝之城。”

这个链接一定要点:去年的灵感来源:这张被疯传的照片背后,是无数孩子悲惨的命运。

时光轴

来日纵使千千阙歌

时光轴

我与我的形形色色

时光轴

野蛮生长,横冲直撞。

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

除了一腔孤勇之外一无所有。

很荣幸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

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

我们的裂痕

最后都会变成

故事的花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jj/40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