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道教圣地王屋山,位居十大洞天之首,美女作


北京皮肤科医院地址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王屋山,东接太行,西依中条,北望太岳,南眺黄河,此山因轩辕黄帝大破蚩尤,祭天于峰顶而闻名天下,又因老子李耳在此隐居修道,创立道教,遂成为道教圣地,更因《愚公移山》的传说故事,在它身上添了几分凝重而神秘的色彩。

唐朝时期,一位名叫司马承祯的道士曾在此山潜心修道,后来他窥破天道,终成道教上清派的一代宗师。于是,唐玄宗便在王屋山为他敕建了阳台观,以彰其德。到了宋代,王屋山又被誉为“清虚小有洞天”,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天宝三年,被赦金放还、离开长安的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遇,他们相约同登王屋山,去学习长生之道,但最终遗憾而归,李白那幅千古名帖《上阳台帖》,就是与杜甫同游王屋山阳台观时所作的。

五年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青,一位优雅而美丽的女作家,来到济源,邂逅了王屋山。与千年前的李白一样,青青一眼就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在《王屋山居手记》里,她欣喜地写道:

“雨过天晴,我看到了北边的太行山,钢蓝色的,蜿蜒逶迤,从西边像画家的水墨一样拖到东边,还有南边也有山,是翠玉一般,满山是槐树……看到这一切,莫名地开心起来。”

此后,青青再没有离开王屋山,她在这里买下一间小屋子,过起了“山静如太古,日长如小年”的山居岁月。

在看山、访树、莳园、种花的悠闲生活中,她描摹山间的色、声、香、味,捕捉万物的独特性格,并任思绪驰骋,或追忆往事、旧友,或通过阅读和遐想与文人名士进行心灵交流。

山居五年,青青创作了一部名为《王屋山居手记》的散文随笔集,在这本书里,她在王屋山里看山观树,听风沐雨,自由而诗意,过着一种“低物质消耗的高品位生活”。

她告诉我们,夏夜里自己就睡在大梨树下面,萤火虫成群地从草丛里冒出来,低低地飞着,与夜空中的星群交织在一起,让人几乎分不清,哪些是星星,哪些是萤火虫。

她告诉我们,夏天的夜里,会有猫头鹰低沉的咕嘟咕嘟的叫声,月光在木槿花上掠过的沙沙声,以及草蚊子偶尔的嗡嗡声。如果是雨天,田野和水沟里的青蛙就会高低相和,欢畅地“呱呱”叫起来。

她还告诉我们,霜降之后,山里的树叶颜色一天一个样子。柿子和梨树的叶子是红的,杨树的叶子是黄额,悬铃木的颜色是半黄半青的。那些错落有致的、红黄青相间的叶子,那样静默而美好地平铺在地上,宛若一道绮丽的风景。

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青青也会陷入沉思,思考人生,也思考岁月。她很喜欢黑夜里的自己,因为那是一个自主自由的人、一个漫不经心的人、一个站在尘世边缘的人——不必如白天一样,戴着假笑的面具,伪装成令自己陌生的模样。

在喧嚣的城市里,几乎再也无法找到纯粹的黑暗。城市里的高楼与立交桥都变得灯火通明,五颜六色,好像人心中无尽的欲望。它们扭曲着,发出各色光芒,交织在一起,纠缠在一起,厮打在一起,仿佛一幅痛苦而焦虑的浮生图景。

青青女士不喜欢那些喧嚣,她在王屋山里,种下了许多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植物,比如桃树,比如葡萄,比如栀子花。在这本《王屋山居手记》里,她写下太多美丽的植物,如绣球花、蔷薇、桂花、端午锦、石榴花、睡莲、雏菊、凌霄花、荼蘼花、山茱萸、菖蒲、木槿……但她最喜欢的,或许还是杏树。

青青曾被杏花的美深深打动过,杏花开得一片轻粉,如梦如幻,那片粉色的云彩,让当时只有五岁的青青惊艳不已,并在她童稚的心底埋下一颗种子,让她日后懂得欣赏自然界的五色之美,懂得聆听王屋山的万籁之声……

梭罗曾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我想,青青女士对这句话的感悟一定很深吧,不然,她怎么能如此恬然地享受山居生活?怎么能以如此敏锐而深情的视角观察自然,并用和缓而温暖的文字,去记述这种与自然紧密相连、具有古朴意味,同时又充满时尚意趣的生活方式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jj/104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