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浅谈萤火虫之墓需要拯救的不是命,而是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octors.html

《萤火虫之墓》继《天空之城》后吉卜力工作室第二部长篇动画电影,也是吉卜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涉及二战的动画作品。

这是我很久之前看过的动画作品,今天之所以再谈起,是因为看到有人说该作品在刻意制造日本是受害者这个形象,向年轻人传播不正确的历史观。为了确保我的述说,我还是重新看了一遍。

一、片名的解读以及那张细思极恐的海报:

《萤火虫之墓》的海报是由4个元素组成,从上而下有敌方飞机、火焰、两个主人公、以及草。该海报并没有网上传得那么细思极恐,只不过我们要稍微注意的是,画面那些萤火闪闪的东西,是造成他们不幸最直接的原因。

《萤火虫之墓》还有一个译名《再见,萤火虫》,萤火虫是夏天最常见的昆虫之一,也是影片中除了糖果唯一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

战争爆发前,他们还在草丛里抓萤火虫,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后来,他们逃到防空洞的时候,因为节子格外思念母亲,不想伤害妹妹的清太,就带了她去看萤火虫;晚上一个的时候,节子害怕,清太就抓来了萤火虫陪节子。影片还有一处,是在日本战败,父亲战死,清太一个人望着四处飘散妹妹的骨灰,最后萤火虫闪现了。

在整个阴沉的战争中,萤火虫成了兄妹俩最大的精神粮食,在孤独,害怕的时候,陪他们度过了很多个晚上,可最后却没有陪清太走完最后一程。

童年里的萤火虫是美好的是温馨的,战争后的萤火虫是光是信仰,但兄妹俩依旧逃不过战争的魔爪。萤火虫之墓是对童年也是对美好的埋葬。

二、作品的叙事方式:

《萤火虫之墓》是以倒叙的方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当中并不特殊,但作品开篇最让人震撼的是—昭和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我死了。

平静的旁白中夹着几分沉重感,这是作品给我们的第一直观感受,压抑。因为主人公已经走了,所以接下来作品的视野基本停在了“我”。我特别崔静雯老师对这个“我”的解释,影片用了两条线索,一条活着的,一条死亡的,所以构成了天堂的我和地狱的我。

因为是以第一人称切入的,这跟《大鱼海棠》有相似效果,是我们在观看作品的时候会有盲区以及会受到主人公的情绪引导。失去了母亲的兄妹俩在不得已的情况选择投靠亲戚,可在资源越发匮乏的情况下,他们也成了这个家庭的拖油瓶。顶着寄人篱下的压力和痛苦,兄妹俩毅然地离开了这个压抑的别人家庭。

明面上是阿姨的冷漠导致了后来兄妹俩相继离去,但影片靠近尾声,日本战败的消息在全国传开后,人民欢呼战争战争终于结束了,清太那一刻才真正地死去。

战争使得人性扭曲,亲情疏远,哪怕是值得同情的清太,也有自私冷漠的一面,他在饿肚子的时候去偷别人的东西,在敌军飞机轰炸国家领土的时候,他是高兴的。

这份在战火中高高挂起的“得意”,在日后也付出了代价。战争只是兄妹俩不幸的导火线,而真正造成这场悲剧的是军国主义的思想。

直到最后一刻,清太还在奢望父亲,这场战争的帮凶能够平安归来。《萤火虫之墓》并非是为了悲剧而悲剧,而是战争带来最大的毁灭是死亡,是对曾经拥有的美好的埋葬,更是对所有活着的人警示,不要为了战而战,和平来之不易。

影片虽然用的是倒叙的方法,但为了增强观众对主人公已经死了这条信息的认知,多次采用交叉蒙太奇,如清太单独一人处理完妈妈的骨灰,回去阿姨那边接妹妹的时候,镜头一下子切到已故的兄妹俩,再晃一下,又是清太抱着骨灰拼命奔跑。

用亡灵的回忆来描绘故事这种超越现实主义的写法,既加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又增加了一份凄凉和无助感。人间早已不是儿时抓萤火虫的天堂了,贫穷饥饿侵蚀着他们,死亡成为了这对孤儿唯一的出路。

影片通过不断改变色彩来增加情绪的陈述,红色代表血腥代表死亡,彩色是我尚且活着的真实世界,尽管在陈述的我这一刻已经死了,但线条色彩的分明,还是将战争的残酷和生前的绝望描绘地淋漓尽致。

最后一幕,电影是运用淡入的手法,将死去的妹妹同我烧毁的骨灰重合在一起,在萤火虫的光芒下,妹妹的肉体和精神获得了真正意义的解脱。

三、画面解读:

镜头在描绘战争的时候,选择的是全景,远景一般是以表现事物为主,通过一个大的环境描写从而突出人物的命运和心绪。如清太在住进姨妈家后,又回来自己先前的家带东西的时候,整个画面都是废墟一片,还有望不见尽头的火车道,整个色调采取的都是暗沉,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节子出现的时候,萤火虫围绕着她,整个色调都是偏温和的黄色。这个的时候的主角正好位居画面的中间,一个是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里,其次是达到一种烘托的效果。

电影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片段是,节子问到:妈妈在哪里?为了不让妹妹伤心,清太在一旁一直不断地甩杆子,妹妹却在放声大哭。整个画面,两个的距离刚好在对角线上,又各自朝着各自的方向,借着物体的余影衬托兄妹俩各自的心事。整个画面从动态到静态,笼上一层深重的气氛,更加还原了失去双亲的兄妹俩无助,孤独的心态。

《萤火虫之墓》当中大量地通过色彩来表达情感,整个影片由于为了凸显二战的故事背景,用的是单色灰。在妹妹方面,则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前半段是依旧带着生的期待和对爸爸归来的渴望,一直有萤火虫在旁边围绕,所以色彩选用的是红色,象征着生命,热情,凝聚;但后半段则采用暖黄色,一则是为了凸显兄妹情,哥哥对妹妹的照顾;二则是跟战争的残酷形成反差色,从而加深了战备带来的伤害和悲哀。

除去整个大背景,就连人物的衣服都是土黄色和蓝青色,这种冷调颜色一般带着消极的意义,也符合作品的背景。和平时期,清太和家人的衣服都是暖调的,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

更细微一些,通过妹妹脸上的光线和色调程度来判断她的身体状态,前期还是冷黄的,后期随着营养不足,慢慢地整个脸消瘦下去,呈现灰黄的状态。而哥哥在战争的压力下,心态也渐渐崩溃,最后用夸张的脸部表情和奇怪的光圈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扭曲。

四、音乐的处理: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好的音乐则可以帮助一部作品发挥它的魅力,达到共情的效果。电影巧妙地运用了现实音乐和功能性音乐,达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

在清太和节子相处的时光,音乐是偏温和,缓慢的;在敌方飞机划过天空的一瞬间,整片段音乐都配合着光线谨慎又悲凉;节子病重的时候,音乐是采用低沉哀转的弦乐器。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清太温柔地阐述自己已经死了的事实,整个画面由近景拉到全景,在转镜头的时候,前半段是无声音的静默,后半段是有平淡的配乐,从而来突出清太已经接受自己死去的事实了。

影片在展现矛盾的时候,采用的是静态视图和功能性音乐,从而扩宽观众联想,加重沉痛的心情。然而当镜头转到逃跑的兄妹俩一脸的恐惧,配乐又消失了,将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

结语:

作为一部文艺片,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表达的东西也有限,但高畑勋尽可能地细微到还原战争中的每一个真实又残酷的点。无论是发起侵略的国家还是受害国,都一样会被战争反噬。

那些自以为开阔疆土,只是几架飞机几个炮火的人民最后也受到了教训。作品只是以一个上帝的视野去描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之所以选定清太和节子,是为了凸显,连大官贵族都逃不了灾难,那那些本身就处于水深火热的难民们的未来可想而知。

而兄妹俩最终走向死亡,并非是战争带来的悲剧,更多是军国主义的残害。到死的前几刻,清太居然还奢望罪魁祸首的日本国胜利。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命,而是人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ms/99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