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精读三字经中国的名人传传统文化发微


《三字经》在讲完求学问的次第后,列举了许多古圣先贤刻苦求学的事迹,既激发了读者积极求学之心,也弘扬了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美德。

一、孔子

原文:“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项橐人称小儿神,七岁时在路上玩耍,正好孔子乘车经过,正好被项橐堆的城挡住了路,孔子下车询问,他说:“从来都是车子绕城走,哪有城给车子让路的。”孔子见他能言善辩,有心考考他,一口气提出了四十多个问题,项橐一一答出。接着项橐反问孔子三个问题,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于是孔子就拜项橐为师。

二、赵普

原文:“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姓赵名普,官拜中书令,故称赵中令。《鲁论》即《鲁论语》,相传为鲁人所传,是《论语》汉代传本之一。

据说赵普每次遇到朝廷大事,不能决断,就回到书房,拿出一本书来看之后就有了办法,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谈。赵普做了大官,反而更加用功读书。

三、路温舒、公孙弘

原文:“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汉代的路温舒少年时,用蒲草编成席子,把借来的《尚书》抄在上面加以学习;公孙弘少年时削竹片抄录《春秋》来读书,他们无钱读书,却能勤奋自勉。

四、孙敬、苏秦

原文:“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晋代的孙敬刻苦学习,为了防止晚上打瞌睡,将头发用绳子吊在房梁上,如果打盹低头,绳子所就会将他拉醒。战国人苏秦,想在秦国做官而不能,穷困潦倒,受到亲人冷落,于是勤读兵书,每当深夜困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再读,后来二人皆学有所成,官至卿相。他们没有老师督促,却能自己督促自己学习。

五、车胤、孙康

原文:“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晋朝的车胤家里穷,夜里无油点灯,就捉了许多萤火虫,装在纱袋里,靠萤火虫发出的光来读书;

晋朝的孙康家境贫寒,无油点灯读书,在冬天的时候,他就在户外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虽然家境贫寒,却没有放弃读书,终于学有所成。

六、朱买臣、李密

原文:“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汉代的朱买臣家境贫寒,砍柴为生,每日砍好柴就在林中读书,背柴回家时就将书挂在扁担的一头,边走边读;隋朝时的李泌替人放羊,一心好学,经常骑在牛背上读《汉书》,将其它的书挂在牛角上。他们虽然身体劳苦,仍能发奋读书。

七、苏洵

原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宋朝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小时候不读书,到了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后来成了有名的文学家。他是有两个儿子,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次子苏辙,字子游,后均为瀚林学士,世称“三苏”。劝诫小孩子要趁早读书,免得老了后悔。

八、梁浩

原文:“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宋朝梁灏在82岁高龄时,在朝廷举行的进士考试中占战胜了所有的考试者,夺得状元,人们都称赞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奇事。劝告年轻人要早立志,终究会有所成。

九、祖莹、李泌

原文:“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北齐祖莹好读书,日夜勤读,时人称为小神童,八岁就能咏诗成章,后为秘书监著作郎;唐朝李泌,七岁就能做棋赋: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后历任四朝宰。小孩子都这么好学多闻,我们更应该勤勉。

十、蔡文姬。谢道韫

原文:“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蔡文姬是后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通音律,以琴音作《胡笳十八拍》。谢道韫是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心灵聪慧,酷爱读书,小时候就能吟诗作对,曾吟出描绘大雪的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女子都这么聪慧,作为男子汉,更应该以她们为榜样,警醒自己。

十一、刘晏

原文:“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刘晏七岁的时候,因为能吟诗作文,受到称赞,被唐明皇推举为神童,授翰林院正字,最终官至户部,尚书平章事。刘晏年纪轻轻就身居官位,想有所作为的人,这些都是榜样

这些人,有圣贤者、有普通人、有古人、有今人(作者宋朝人)、有大臣、有百姓、有贫苦之人、有富贵人家、有男子、有女子、有长者、有少年,有神童、有常人,他们都是通过努力学习才有所成就,也正鼓励我们每个人,勤奋好学,必能有所成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huochonga.com/lnly/11066.html


当前时间: